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08年广西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利用T213、ECMW F数值预报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极端天气事件成因进行分析,表明造成这次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原因有:(1)北半球东亚倒Ω流型使大气环流长时间稳定,使北支、南支锋区偏南,极地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影响到江南、华南,华南静止锋在沿海长时间维持,锋区强度大;(2)南支槽活跃,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向我国南方输送,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导致广西出现长时间的降水;(3)逆温层维持时间长,长时间的降水普遍以小雨为主,容易形成过冷水滴,雨淞范围从贵州、湖南南扩至广西北部,造成道路结冰、电线积冰等次生灾害,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广西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广西1971~2000年地面气象资料记录和Micaps提供的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12日~2月5日广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造成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直接原因。这种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主要表现在:(1)长时间持续的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有利于强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2)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3)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广西北部地区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4.
5.
2008年初广西异常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2008年1月12日至2月20日,广西出现了195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平均气温最低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过程气温偏低程度达到了异常偏低的标准。利用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广西历史上同期6次严重低温过程与2008年低温雨雪过程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性显著的4种环流指数进行了经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500 hPa环流为偶极型,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和北太平洋地区为持续稳定的高压脊,同时巴尔喀什湖以南的青藏高原地区及孟加拉湾地区为持续稳定的低压槽,这种北脊南槽分布形势是造成广西异常低温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蒙古低槽、孟加拉湾低槽、东北太平洋阻高持续偏强,及副高西伸脊点位于南海至菲律宾一带海面的日数偏多是2008年初广西异常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它们组合异常,导致了广西异常低温雨雪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DOE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08年1月26~28日中国南方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扰动能量的生成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在急流中平均动能(Km)先转换成相互作用动能(Ki)然后再转化成扰动动能(Ke)。相互作用动能流是顺急流方向的。位势高度平流和有效位能与扰动动能的转化生成的扰动动能比平均动能转化的要小一个量级。中国中南部扰动有效位能(Ae)的产生主要由平均有效位能(Am)间接提供,其中相互作用有效位能(Ai)流起到了关键作用。生成的扰动有效位能在26日12:00(协调世界时)主要来源于两个地区:一个位于青藏高原,另一个位于中国东北部。随着两个主要源地的向东移动,转化也向东移动。相互作用有效位能流的方向同时存在逆急流方向和顺急流方向。 相似文献
7.
2008年桂林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多普勒雷达,对2008年1~2月的低温冻害和雨雪天气进行分析:桂林处于雨雪区域边缘,冻害天气有自己本地特点。(1)反射率上呈现出零度层亮度带,表明对于处于南方的桂林来说,冷空气势力很强;(2)径向速度图上有环型零速度圈、速度模糊区、牛眼。表明大气低层有急流,高层有大风区。高层的"S"型零速度线表明有强暖平流有利于产生逆温;(3)VW P风廓线图上,有风向的突变,突变区的位置对降水的形态有一定指示意义,较低的突变层对冻雨有利。高层的西南风过于强大,低层的东北风无法向上突破,这也是这次过程逆温迟迟没有遭到破坏,造成桂林以冻雨为主的灾害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8.
9.
利用黔东南州16县市2011年1月气象观测资料,通过与历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黔东南大部地区2011年1月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的最小值,冰冻总日数仅次于2008年,为历年同期第2最多值。并根据黔东南冬种植作物气候适宜性指标,分析了此次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2011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大部分地区小麦、油菜、绿肥等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早花早苔的油菜影响大;造成高海拔地区部分莴笋、莲花白、萝卜等蔬菜受灾较为严重,特别是肉质茎或根的莴笋和萝卜;茶叶一般种植在地势高的山坡上,在这次冰冻灾害中,茶叶叶片受损,可能影响首批春茶的上市时间;对特色作物太子参、枇杷、兔眼蓝浆果的影响较小;由于低温期间降雨阶段性明显,因此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对黔东南州农业、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低于2008年。 相似文献
10.
11.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9,自引:11,他引:69
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长期维持阻塞形势的背景下,2008年1月11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连续经历了4 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简称“0801南方雪灾”)。这次强天气事件过程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且灾害极为严重。其天气学特征表现为中高纬阻塞形势稳定少变,低纬系统活跃确保水汽输送,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满足冰雪风暴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等。研究表明,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从而促使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强天气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包括:(1)北极涛动(AO)的异常活跃,有利于行星尺度波动的稳定维持;(2)阻塞上游50°N区域有极强的负涡度平流持续输送到阻塞区,使濒临崩溃的阻塞形势得以重新加强,从而使阻塞形势长时间稳定维持;(3)青藏高原以南低纬地区南支气流活跃,确保中国南方充沛的水汽来源;以及(4)长期存在有利于冰雪风暴生成发展的天气 动力 物理学条件等。\n“0801南方雪灾”事件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冰冻现象极为严重。文中借助新型卫星CloudSat的星载云廓线雷达(CPR)资料对这次事件中典型云系进行天气 动力 物理学分析,揭示出西南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界限分明上下交替的两个冷暖气团,冷气团较浅薄;在2—4 km高度存在一个融化层,冰水不仅存在融化层之上,在近地面层亦含有丰富的冰粒子。\n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在此期间中国南方大部地区中层(大约在850—700 hPa)存在温度大约在0—4 ℃的逆温层,地面气温大致维持在-4—0 ℃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分析\n表明,此次大范围冰冻灾害天气是由于冻结、凝华和冰雾粒子的附着增长等物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0801南方雪灾”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事件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其成因可追溯到行星尺度系统。研究极涡异常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变化比对流层的超前,尤其是该事件前期平流层极涡进入12月后就趋于加强,而对流层的极涡加强则明显滞后,并且直到1月中至2月初才快速加强;这意味着平流层蕴含着对流层极涡变化及伴随的强天气事件的先期信号,这可能是中长期预报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14.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71
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我国发生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主要特征为灾害范围广、灾害强度大、连续低温时间长、雨雪持续时间长、冰冻日数多和灾害损失严重.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事件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作者从气候角度分析了这次灾害的可能成因.分析表明,2007年8月发生至今的拉尼娜事件发展非常迅速,其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我国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在1月,乌拉尔山地区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中亚至蒙古国西部直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位势高度场偏低的环流异常持续时间很长,非常有利于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有利于大量暖湿空气向我国输送,并决定了低温暴雪冻雨灾害发生的区域;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槽异常稳定活跃,有利于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云贵高原不断向我国输送.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南部地区的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水汽来源.分析还表明,1月中旬以来,湖南、贵州等地逆温层不断加强并长时间维持是上述地区大范围冻雨持续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冬季贵州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及2.5°×2.5°格点再分析资料,对贵州2011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场"北高南低"分布以及中高纬阻塞高压的稳定维持,有利于引导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贵州,是持续低温的主要原因。滇黔准静止锋也是重要的影响系统,它的长期存在有利于阴雨天气维持;而大范围的冻雨(雪)天气则是伴随着东移的南支槽以及向上伸展的水汽辐合。由于西太平洋副高较弱和中亚地区低值系统不活跃,没有稳定持续的水汽向贵州输送,所以过程表现出短暂的间歇性,尤其是距离滇黔准静止锋区相对较远的贵州东部地区,受灾程度远不如2008年严重。因为有偏北路径的冷空气入侵,贵州中西部地区冰冻强度超过2008年;垂直结构的差异是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两次过程(第1和第4次)降水相态不同的重要原因;冰冻的形成与增长是多种气象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一定的降水条件下,日平均气温是影响冰冻强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从天气、气候及大气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8年1月中下旬发生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成因、主要特征以及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准静止锋是造成这次严重冰冻雨雪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逆温层是冻雨形成的必要条件;西南暖湿气流及北方强冷空气的不断补充是造成南方连续出现冰冻雨雪天气及造成严重灾害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Micaps二次开发产品的利用有助于深入分析极端天气事件。研究结果可为此类天气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江西抚州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从天气形势、物理量等方面,分析了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江西抚州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建立、青藏高原南侧到孟加拉湾南支低槽异常活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为这次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700hPa西南风急流不仅为低温冻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而且还有利于中低层逆温层结的形成和维持;过程后期赣中、赣南的暴雨区,与垂直速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资料,对2018年1月3—8日和24—28日出现在湖南岳阳的两次雨雪冰冻过程的强度、落区和相态转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冷空气南下与中低层暖湿气流汇合于中东部一带,配合南支槽影响,是造成岳阳市两次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原因;②在这两次过程中降水(雪)时间段与垂直上升运动区对应较好,影响降水相态主要是垂直温度层结;③800~700 hPa中间出现>0 ℃的逆温层,以降雨或冻雨为主,而当整层温度低于0 ℃时,以降雪为主;④在两次过程中,EC细网格预报在过程降水的起止预报中都做的比较好,雨雪的转换时间及量级预报相对准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