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10月美国发射了一颗T1ROS—N原型卫星,标志着其第三代业务气象卫星T1ROS—N—NOAA系列的开始。此系列卫星不包含原型卫星在内计划共发射8颗,它们的观测是由一组(两颗)轨道彼此接近正交的卫星同时进行。目前正在工作的是此系列卫星的第一颗NOAA—6及其伴星NOAA—7,可见此系列卫星相继连续观测的时间还是相当长的。  相似文献   

2.
认识碳卫星     
正2002年,欧空局发射的Envisat卫星携带了可以测量二氧化碳的光谱仪,开启了碳卫星时代。2009年1月,日本发射了一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是世界上第一颗用于测量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卫星。2014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轨道碳监测2号卫星OCO-2(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是第一颗专门监测二氧化碳的卫星,它精确地记录下了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当苏联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气象学家们非常高兴:如果在这些宇宙飞船上安上“眼睛”,将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地球大气的平台.1960年美国送上一颗专用于气象的极轨卫星,1966年这个新的观测工具进入业务阶段.其间,苏联已发展了他们自己的卫星系统.稍后,也开始业务运行. 这里没有必要详细叙述各种卫星系统的特征.但需要指出卫星具有两种主要类型:极轨(太阳同步)卫星和静止卫星.  相似文献   

4.
在《风云一号》C星发射前夕,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组织的参观大原卫星发射中心之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3个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始建于1967年,以发射中、低轨道航天器为主的。我国《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A星、B星)及美国Motolola公司的10颗铱星就是从这儿飞向太空的,(风云一号》C星也将从这里发射升空。参观的第一站是基地气象室。该室主要负责基地的天气观测及预报,对执行发射任务期间的关征时段如:里话转场、火箭加注燃料、发射等时刻的天气情况做出准确预报。这里大部分是来自军事和地方气象院校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和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日本着手建立人造卫星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Marine Observation Satellite-1)是此观测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日本靠自己的技术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预计1987年1~2月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种子岛宇宙中心用N-II型火箭(2级火箭)发射MOS-1。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气象组织(WMO)通过其OSCAR(观测系统能力和评估)项目给出的统计表明,目前在轨的气象和地球观测卫星达到123颗,其中地球静止卫星20颗、极地轨道卫星80颗,漂移轨道等其他轨道卫星23颗。人类进入卫星时代以来,通过235个空间项目,已经和在计划中将644颗气象卫星送入绕地球轨道。这些卫星上负载仪器的类型达到28大类,共计914种;探测和传输数据使用的无线电频率达1347个;目前有78个机构参与了各种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7.
全球的赤道上空,目前有五颗同步气象卫星在工作,其中一颗是日本于1977年7月发射的,位于140°E(命名为“葵花号”,即 GMS),观测范围为90°E~170°W、50°N~49°S。GMS 的各种观测资料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由卫星导得的风矢资料早已应用在我们的850mb 和200mb 热带天气图的流线分析中,使广大海洋空白地带的资料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了解这种卫星风矢的特性,是正确使用这些资料所必须的。本文主要对日本的卫星风矢资料的测定方法、精度以及误差因素等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8.
1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与世界气象卫星事业同步发展我国气象卫星事业是随着世界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从1960年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世界气象卫星事业从实验到业务、从民用到军用、从极轨卫星到静止卫星、从单一仪器观测到综合仪器观测、从获取定性资料到获取定量资料、从观测功能到兼有数据收集和转发等通信功能、从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从单星系统到双星系统、从单独工作到全球联网,已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今已有美国、前苏联、欧洲空间局、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发射了气象卫星,目前中国是…  相似文献   

9.
第一颗 SPOT 卫星定于1986年1月11日在法属圭亚那的 Kourou(库鲁)发射。它标志着为业务服务设计和在商用基础上运行的新一代陆地遥感卫星的开始。由于它的星载仪器的特殊性能(高分辨率的图象、增强了的重复观测能力和立体覆盖),以及负责用户  相似文献   

10.
COSMIC及其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SMIC是利用现代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当今地球科学重大问题的地球科学卫星探测系统。作为GPS/MET的后续计划,主要是为了进行气象与气候研究、气候监测、太空天气和大地测量等研究。COSMIC计划于2003年之前发射8颗低轨卫星,8颗卫星每天可进行4000次GPS观测。本文介绍COSMIC系统组成及COSMIC数据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气象卫星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替补方案。本文针对可能出现的传统气象卫星的缺失情形,借助快速的区域观测系统模拟试验,探索了利用小卫星填补空缺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单个小卫星,无论是近红外高光谱还是微波探测仪,都能够对局地强风暴天气的预报有所改进。然而,为了填补传统卫星缺失带来的影响,需要发射三颗甚至更多的小卫星来增加观测的覆盖面,以弥补小卫星精度略低、通道略少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荆其一  郝耀奎 《大气科学》1978,2(2):179-180
根据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所定有关协议要求,日本于1977年7月14日发射一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该卫星于7月18日进入东经140°、赤道上空35800公里的预定轨道。卫星对地球观测视野为17°24′,其视野覆盖范围占地球表面1/4,包括西太平洋的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广大地区。我国80%以上的地区和邻近海域均处于视野之内。 GMS-1的主要任务是:用星载可见光和红外自旋扫描辐射计(VISSR)扫描观测大气  相似文献   

13.
WMO旨在加强卫星用于监测气候变化和天气的计划,得到国际各空间和气象机构的支持。这是1月15到16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WMO高层政策咨询会议上确定的。重点是改进全球观测系统(GOS)的天基观测。其作为WMO的GOS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至少已有16颗地球静止和低地球轨道卫星提供当前全球气候和天气的业务资料。并且有许多其它的科学或技术手段的实验卫星作补充,同时2008年还确定发射17颗卫星以增强全球观测系统(GOS)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肖稳安  荆其一 《气象》1978,4(4):22-25
1977年7月14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这颗卫星是按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的要求而发射的。世界气象组织计划在七十年代共发射五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加上已在工作的两颗极地轨道卫星,构成对全球大气的观测网(图1)。到目前为止,已有四颗卫星进入轨道。这四颗卫星是:同步气象卫星(SMS-1)和(SMS-2);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1)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前三颗卫星是由美国在1974年5月,1975年2月,1975年12月发射的。其中SMS-2和GOES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国际上新一代CO2等温室气体的空间观测计划及进展情况,以日本和美国于2009年最新发射的温室气体测卫星呼吸号(GOSAT)、轨道碳观测者(OCO)为例,分析了观测计划的开展情况,对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设置做了分析,对新一代温室气体专用观测卫星与传统卫星上的传感器做了对比,得出了新一代的传感器在设置上的特点:波段设置在近红外太阳辐射以获得边界层的温室气体含量,具有高的光谱分辨率以保证观测精度,多种观测方式结合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并提出了我国应对温室气体观测资料缺乏的对策,发展专用观测卫星或传感器,以提供我们自己的高精度的全球和区域温室气体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6.
风云三号是实现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和多光谱遥感的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该系列的第一颗星风云三号A星(FY-3A)是一颗试验试用卫星,已于2008年5月27日11时成功发射并转入在轨运行和测试阶段。本文在概述中国气象卫星的基础上,介绍了FY-3A卫星的主要设计指标,同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相比主要观测能力的改进、FY-3A地面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FY-3A遥感产品的设计以及遥感产品在在轨测试期间试验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GPS气象观测应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陈世范 《气象学报》1999,57(2):242-252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出现带来了当今世界上军事、民用导航技术的全面革新,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极为重要的应用。同样地,在气象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方面也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地基和空基的GPS气象探测已被看成为支持21世纪WMO计划的一种新的全球综合高空观测系统。美国气象学会第78届年会有不少相关研究报告,集中反映了欧美GPS气象应用的开发研究最新进展,可概括为以下3方面:(1)由UCAR(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主持的GPS/气象学(GPS/MET)计划已经取得了成功。1995年4月3日发射了一颗低轨卫星(ML-1),利用低轨卫星对GPS卫星进行掩星观测,可以获得5~45km高度范围内高分辨率的温度廓线(误差1~2℃)以及在5km高度以下大气层的温度分布已知的条件下(精确到2℃),确定这一层中水汽压垂直分布。更具吸引力的应用是将大气折射率或射线偏转角这些基本物理量直接同化到高分辨率的全球或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中去,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只要发射8颗低轨卫星,总费用约1亿美元,便可以为天气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18.
数字     
3%卫星业联合会(SIA)发表的年报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球有超过1000颗业务卫星,50个以上国家至少拥有1颗业务卫星,气象业务卫星占3%。美国一家基金会日前宣布,将提供200万美元奖励海洋酸性观测竞赛的优胜者,奖金的一半用于奖励最准确的观测,另一半则奖励性价比最高的传感器制造者。200万美元越南最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颗遥感卫星——VNREDSat-1(Viet  相似文献   

19.
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2006年4月28日成功发射的第1颗以对云层特性进行全球主动遥感测量CloudSat卫星的观测仪器、工作参数、运行方式、数据产品及“A—Train”卫星群等基本概况。CloudSat卫星主要有效载荷是94GHz(3mm波)云雷达,它可以“切开”云层,获得许多有关云的最新气象数据,主要数据产品包括了云的宏观物理参量和微观物理参量。介绍了CloudSat卫星已获得的典型天气和云的初期观测结果:从首次观测的云三维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极洲上空风暴云的垂直剖面结构特征;从首张获得降雪云的垂直剖面图像可以得到降雪云层的发展状态以及结构特点;使用CloudSat统计数据可分析全球水凝物的分布特征。将TRMM卫星上的测雨雷达与CloudSat卫星上的云雷达联合观测研究,可以获得从薄云到浓厚云及降水的精细垂直结构特征。通过下载的CloudSat观测资料,对我国典型台风和层状云系等两类不同天气条件下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以看到台风眼区附近云系的垂直结构随台风发展不同阶段的演变;从层状云系的垂直剖面可以清楚地发现云层的内部分层结构及不同相态的垂直分布特征等。  相似文献   

20.
NOAA有关人士说,1998年5月13日发射的环境卫星NOAA-15已经成功地完成在轨测试,将取代天气卫星系统中的NOAA-12。NOAA-15是一颗极轨业务环境卫星,是5颗改进了成像和探测能力、将在以后12年投入业务运行的极轨业务环境卫星中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