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能、湿焓场与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仪方  琚建华 《高原气象》2002,21(2):154-158
通过分析压能场与湿焓场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它们对暴雨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实质上是由于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在本文分析的暴雨仆例中,暴雨过程都与等压能线密集带和等湿焓线密集带有一定联系,在暴雨发生前24h一般有强的正湿焓平流,暴雨主要落区一般出现在平流最强的地方,因此,分析压能场与湿焓场可以获取一些新的信息,这对提高暴雨的预报能力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准压能近似的压能倾向方程和ω方程,通过一个暴雨个例的分析,讨论了暴雨过程与压能、湿焓场的联系,并与一弱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压能、湿焓场与暴雨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为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方庆文  吴明辉 《贵州气象》1998,22(4):16-18,15
利用1990~1996年6月逐日08h三层标准等压面的高度场及风场资料,分析了100~115°,20~35°N区域内6月份逐日的压能、湿焓场特征。结果表明,我区的暴雨与等压能线密集带及正湿焓平流区相关良好,在此基础上初步对我区的暴雨预报提出了一种能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方庆文 《贵州气象》1994,18(4):37-38
利用1993年7月逐日08时850hPa高度场及风场资料,分析了该月压能场特征,得出等压能线密集带与我区暴雨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用压能场预报我区暴雨的指标,并进行历史回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湿Q矢量散度场与ω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1991年7月5日20时至6日2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雨区之间的对应关系较ω场优越;700hPa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时刻地面降水场有指示作用,尤其在梅雨的发展阶段及强盛时期,它对实际降水的落区及强度指示作用更为明显:MMM4模式中关于垂直速度计算的方法方案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993年9月17日本站出现的飑线过程分析发现,能量场和单站物理量对暖云降水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当低层有强能量锋存在,且暖区内850hPa有湿静力温度Tσ≥70℃以上的高能舌,或当日湿静力温度差Lc=Tσ500-Tσ850<-8℃时,即使中层500hPa天气系统较弱.仍能有剧烈的强对流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7.
利用GMS-5卫星水汽通道资料分析了1995年夏秋季热带对流层中上层水汽场的分布及其变化。分析表明:南印度洋-澳大利亚-南城市平洋地区是夏秋季对流层中上层最好干的地区,赤道太平洋、北太平洋是相对干区;夏秋季南亚和中国南部是对流层中上层最潮湿的地区,夏季比秋季更潮湿,反映出季风在这一地区的活动特点,月平均水汽场从8月到9月,高湿带观点华北平原突然南跳到南海海面,表明对流层中上层的水汽场在9月份发生突变,比大气环流的10月突变早1个月完成;青藏高原夏季东南部为湿区,秋季西北部为湿区。  相似文献   

8.
云系模式研究:云场的宏微观结构模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许焕斌 《气象学报》1995,53(3):349-357
用计算物理方法设计构造了一个云系模式,并用一个实例作为初始场进行了模拟,模拟的云场宏观特征与实况观测比较一致,微观结构比较合理,配套的模式输出数据处理和绘图程序包能给出云系的点(粒子谱)、线(垂直廓线)、面(结构剖面)、体(云场,云型,云量,云系形状)的多维宏微观结构的云场图象。  相似文献   

9.
利用区域自动站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监测产品,对2018年3月4日(简称"3·4")发生在浙江省的一次暖区飑线天气过程的环境场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飑线发生在暖区,以及上干下湿、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弱垂直风切变环境场中,低层暖湿气流的强迫抬升是主要的触发机制.在雷达回波图上,飑线在发展和成熟阶段出...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9415号台风路径与能量场的关系,计算并分析了850hPa假相当位温θse场和500hPa湿空气焓场的分布特征。经分析发现,台风中心一直是趋向高θse中心和高焓中心移动,即沿高能脊向高能中心移动。这一揭示,对于应用能量场预测台风路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1991年7月5日20时至6日2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雨区之间的对应关系较ω场优越;700hPa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时刻地面降水场有指示作用,尤其在梅雨锋暴雨的发展阶段及强盛时期,它对实际降水的落区及强度指示作用更为明显;MMM4模式中关于垂直速度计算的方案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臧欣  官莉 《大气科学学报》2015,38(4):510-517
利用2009年不同季节COSMIC湿反演的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廓线数据,分别与时、空相匹配的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美国环境预报中心)模式客观分析场和无线电探空观测数据,进行全球范围的比较分析.初步研究表明,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各种资料源之间相互比较的偏差和标准差分布相似,与季节无关.就温度而言,三种资料源的温度水平、垂直分布都很接近,ECMWF模式数据比NCEP不论是温度廓线还是湿度廓线都更接近COSMIC反演值.模式的水汽客观分析场在对流层基本上都比无线电探空观测值偏湿,对流层中高层在大部分海洋地区也比COSMIC反演场偏湿.COSMIC反演的相对湿度相对于无线电探空整层偏大,具有明显正偏差,在300 hPa偏差达最大值(约30%).  相似文献   

13.
“94·7"北京大暴雨的湿位势倾向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晨  周文吉  李青春 《气象》1995,21(10):33-35
利用湿位势倾向方程,对1994年7月12-13日的700hPa位势高度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势倾向方程中的差动潜热能平流项,对产生北京地区本次大暴雨天气的台风低压系统发展和移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相对涡度平流项,在该次过程中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4.
陈英仪  张秋庆 《大气科学》1995,19(1):93-100
用15年北半球夏季地面温度的资料分析了月平均场与该月前后一周左右的逐日平均场在时间和波数上的相关。发现越新、越靠后的日平均场与该月的平均场相关越强。用第0天外推的未来30天平均场与实况的相关比用前30天平均场作外推的相关要显著得多。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各种预报方法的效果检验应与前者定义的惯性预报作比较。文中提出了几个用于作月预报的统计模式,分别用不同时间或不同波数作预报因子。其结果均使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既用不同时间又用不同波数作预报因子的模式更为理想。文中最后讨论了一个源于动力学考虑的统计模式。近1400个月预报例子的结果与实况的平均相关系数高达0.75,显著优于惯性预报。  相似文献   

15.
9608号台风低压暴雨形势和能量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晓平  伏建国 《气象》1997,23(8):46-49
1996年8月4-5日北京地区的暴雨是台风低压,副热带高压和切变线相互作用的结果。暴雨前存在从华中伸向华北的高能舌,北京能量激增,偏南低空急流不仅为暴雨鞠输送了水汽,能量,急流中的风速脉动还触发了湿有效能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结合等压面上高度场及其气象要素矢量场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一种能客观反映大气在等压面上的运行规律的可视化方法-表面场线映射,它在气象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华荣  郁凡  桂海林 《气象学报》2005,63(3):342-350
应用一维变分方法对GMS5资料反演的相对湿度场进行了变分同化质量控制试验。首先具体分析了1998年6月12~29日的MM5模式12h预报湿度场、卫星反演湿度场和同化分析湿度场的误差统计量(误差平均值、误差自协方差矩阵、均方根误差等)。在此基础上,又应用一维变分方法对1998年7月20~30日的资料进行了同化试验,并以1998年7月21日00时(世界时)的结果为例,详细分析比较了3种湿度场。分析结果表明:MM5模式背景湿度场总体上低层偏湿,中上层偏干,各层面上的干湿区域区分明显;但往往湿区过湿,干区又偏干,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较大,各层面多在10以上,最高达到15.6。GMS5卫星反演湿度场总体与探空实测结果更接近,但整体平均看,各个层面基本上略偏湿,特别在中低层,RMSE为6.3~8.9。经过一维变分质量控制的湿度场基本接近卫星反演湿度场,但同化后的湿度场的RMSE在中低层要比卫星反演场的要小,RMSE下降了0.4~0.7,下降比率达到6%~9%;高层与卫星反演结果基本接近。对模式向前12h预报场而言,同化了卫星反演湿度场后,均方根误差值下降了1.4~9.0,下降比率达到17%~59%,同化后的湿度场与实际大气大大接近。  相似文献   

18.
台风“风神”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气象卫星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0806号台风"风神"登陆后的暴雨强度和落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暴雨主要发生在台风登陆后48 h内,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绝对涡度的空间分布与强降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冷空气入侵低压环流西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对降水起到了增幅作用;从湿焓及湿焓平流场上可以提前12 h做出能量累积和未来强降水落区的预报,高湿焓区是不稳定能量聚集区,而台风压能风对湿焓的平流较为准确地反应了24 h后的强降水落区。  相似文献   

19.
刘学著  周守华 《气象》1994,20(8):54-57
采用两种方法,对河北,北京及天津地区1月,4月,7月和10月累年平均5cm地湿场进行了估算。一是采用以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为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算;二是利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对所选站点实测地湿资料进行内插估算。结果表明,以地理位置坐标为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估算模型的剩余标准差为0.4-0.7℃,Kringing内插估算的剩余标准差为0.2-0.3℃。此外,回归分析表明,各月累年平均5c  相似文献   

20.
大尺度环境场对热带气旋影响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雷小途  陈联寿 《气象学报》2001,59(4):429-439
文中基于正压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把大气运动场分解为大尺度环境场和热带气旋环流 ,采用动力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有 /无大尺度环境场作用的热带气旋运动特征。结果表明 :无环境场时 ,热带气旋的运动遵循位涡守恒原理、热带气旋的定常运动满足相当地转风平衡关系 (f 平面近似 ) ,其等位涡线和等压能线均与流线重合 ;有环境场时 ,热带气旋的运动不再遵循位涡守恒原理、其定常运动的等位涡线和等压能线也均与流线不再重合 ,但热带气旋的定常运动满足准相当地转风平衡关系 (f 平面近似 )、等相当压能线与流线重合。最后还能过建立有 /无大尺度环境场作用的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及移动速度的方程式 ,定性地分析了大尺度环境场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及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