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些文献将辽河群中不同变质级别的矿物组合看成不同阶段的矿物组合,实际上它们是异地异时异相,是空间上的并列关系,不是时间上的更迭关系,更不应该将空间上并列的不同变质级别的矿物组合温压条件的连线当成P-T-t轨迹.这种连线是野外变质梯度,它与P-T-t轨迹大角度相交.把野外变质梯度当成变质作用P-T-t轨迹来讨论辽河群变质作用演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辽河群的变形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变质相系、变质带的分布和划分依据,还对变质作用P-T-t轨迹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浅认识是:辽河群是在收缩体制下,古元古洋中的火山沉积岩系俯冲到地下深处发生变质和变形的,二者属同一热动力过程。现在所见到的构造形迹被认为是在同一动力作用下递进变形过程的最终状态;辽河群是层状无序的变质构造单元,只有摒弃原来按层序地层学建的"组",重新按岩性填图才能显现辽河群的固有面貌。  相似文献   

3.
辽河群区域变质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辽河群是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其区域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研究发现:同一造山带内PTt轨迹具有多样性。进一步研究认为,这一碰撞造山带南、北空间上PTt轨迹的逆向性起因于造山带南、北部的结构构造、变形过程和同变形变质花岗岩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就南辽河群和盖县岩组而言,早期、中期变质阶段,因中深部地壳大面积“辽吉花岗岩”的底垫式侵位及其诱发的沉积盖层顺层滑脱减薄作用,变质作用表现为近等压和小幅度增压而温度快速上升的过程;峰期变质阶段,又因收缩挤压增厚,表现为等温升压过程(盖县岩组)或升温升压过程(南辽河群);最后晚期变质阶段,差异剥蚀引起降温降压(盖县岩组)或近等压降温过程(南辽河群)。对北辽群而言,早期、中期变质阶段,因盖层南辽河群及盖县岩组的大规模向北滑覆增厚作用而及花岗岩浆不发育,仅有正常传导热及放射热,因而△P>△T;峰期变质阶段温、压同时达峰值,之后等温快速降压过程,与构造剥蚀有关;至晚期变质阶段,同盖县岩组一样,经历降温降压过程。通过对比上述北、南辽河群及盖县岩组的大陆动力学过程,表明早期大陆动力学过程正好是一个互为消长的过程,从而也决定了它们的PTt轨迹的逆反性。最后,本文提出了辽河群变质的底侵+拆沉模型。  相似文献   

4.
辽东—吉南地区早元古代两种类型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3,自引:25,他引:28  
贺高品  叶慧文 《岩石学报》1998,14(2):152-162
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可划归两个性质不同的变质地体。辽北地体包括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其中常见有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属于典型的中压变质作用,并具有大陆碰撞带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的变质条件达到低角闪岩相,它们和推覆构造所产生的构造增压作用有密切关系。辽南地体包括南辽河群和集安群,其中常见有石榴石、十字石、红柱石、堇青石、夕线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属于典型的低压变质作用,并具有大陆边缘岩浆增生带的逆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的变质条件达到高角闪岩相,它们和大量片麻状花岗岩侵位所引起的岩浆增温作用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辽河群和南辽河群、老岭群和集安群不是同一个裂陷槽内的“同时异相”关系或“上下叠置”关系,而是两个变质地体的变质岩系在早元古代晚期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骆辉  李俊建 《华北地质》2002,25(3):240-245
Au、Ag、Pb、Zn、Cu、Co是辽东裂谷最主要的金属矿床,产于辽河群的不同层位.矿床成因至少可分沉积—变质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和接触交代成因三类.成矿受含矿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控制.矿源层是成矿前提,构造—岩浆活动是成矿必要条件.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6.
骆辉  李俊建 《华北地质》2002,(4):240-245
Au、Ag、Pb、Zn、Cu、Co是辽东裂谷最主要的金属矿床,产于辽河群的不同层位.矿床成因至少可分沉积—变质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和接触交代成因三类.成矿受含矿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控制.矿源层是成矿前提,构造—岩浆活动是成矿必要条件.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7.
郭洪方 《辽宁地质》1999,16(3):177-187
辽河群是出露于辽宁省东部的独具特色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赋存丰富的矿产资源,变质岩系遭受了中线变质作用,经历了三幕变形,它们同是吕梁造山作用的组成部分。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于1900Ma使辽河群固结硬化为结晶基底。辽河群有三幕变形,但对应的热事件仅有一期,研究表明,变质矿物的结晶时间与变质带密切相关,这一种变质矿物而言,于不同的变质带中不仅首次晶出的时间不同,并且结晶结束的时间也不同,即表明不同的变  相似文献   

8.
在辽东-吉南地区存在两个性质不同的变质地体:辽北地体和辽南地体,二者之间以断裂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接。辽北地体包括北辽河群和老岭群,辽南地体包括南辽河群和集安群。不同变质地体内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在地层系统及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及沉积环境、变质作用类型及pTt轨迹、区域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它们在早元古代时期形成于不同的大陆边缘,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成条件和演化历史。两个变质地体最晚在早元古代晚期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冯广生 《吉林地质》1990,9(4):40-47
以构造—地层法为准则进行区域填图,在桦子峪地区发现有三个彼此之间呈不整合接触的构造层。各个构造层分别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区域变质作用。据此,将本区的中、下元古界(原辽河群)分解成三套不同的地层—宽甸群、草河群和辽阳群。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确定它们的主变形变质幕分别发生在2100Ma、1850Ma和1400Ma。  相似文献   

10.
辽河(岩)群在辽宁省为十分重要的地层,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还存在诸多有争议的问题,变形期次就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辽河(岩)群中最主要的构造形迹就是东西向展布的区域上透入性面理,它是纵向置换作用形成的,在微观上残留了较多置换过程的痕迹.从辽河(岩)群的的原岩建造来看,它至少经历了类似"大西洋阶段"和"太平洋阶段",不会是夭亡的裂谷.通过全方位构造解析认为,洋盆闭合挤压造山过程是一个漫长的递进变形过程,在这一漫长的递进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构造形迹皆属同一期构造,即辽河(岩)群可归纳为一期构造.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和同位素年代学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表明,辽东半岛榆树砬子组是经历了绿片岩相浅变质的滨浅海相单陆屑碎屑岩含铁建造,其时代应归属中元古代.在下伏辽河群褶皱回返之后上覆永宁组堆积之前其经历了四堡旋回构造变形,并与四堡旋回末期快速堆积的永宁组共同构成中间构造层,使得辽东地区地壳具多元化的三层式结构.  相似文献   

12.
营口后仙峪硼矿床,是一处已开采40余年的大型硼矿床。硼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组蛇纹石化菱镁大理岩中,通过对该区构造、地层、岩性、变质作用等控矿条件的分析,并根据目前矿山及周边开采情况,对矿区深部与周边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综合研究表明,预测矿区混合岩下部有矿体存在。通过钻探验证,已证明预测区混合岩下部赋存有硼矿体,且矿体厚度较大,老矿山深部找矿潜力可观。  相似文献   

13.
新甸金矿的形成受构造活动的控制非常明显。辽河群盖县组的形成,为本区金矿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随着区域构造活动的发展,盖县组发生变形变质作用,使岩层中的物质组分变质分异形成硅化石英脉,这一过程是金矿物质的初次迁移和聚集,也是本区金成矿作用的前期准备阶段。后来变质岩系交代重熔形成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促使大量的成矿物质聚集到岩浆期后热液中。含矿热液沿剪切构造裂隙充填形成了一系列金矿脉、金矿体。剪切构造活动期次与金成矿作用期次有对应关系。剪切构造是矿脉、矿体空间展布、定位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辽河群广布于辽东地区,为一套古元古代层状中浅变质岩系.由于原岩存在沉积相变,加之后期变质变形的改造,各地岩性组合差异较大.经多年野外实地考察,将辽河群大致划分为两区、四相段,并进行较深入的建造与改造的研究,不仅解决了辽河群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问题,而且也解决了与邻区同时代地层对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辽河群的原岩以泥质和泥砂质岩石为主,其经历了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产生了丰富的变质矿物(矿物组合).不同变质级别的矿物组合,是各自在变质作用峰期生成的,它们是空间上的并列关系,绝非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不能依此划分变质阶段和幕次,更不能用它们来做P-T-t轨迹.同一矿物组合内,通过滑动反应和综合反应,矿物之间达到一定温压条件下的平衡共生关系,各种矿物变质程度是相同的,形成时间是同时的或交错的.有的研究者认为,变质矿物形成序列为Chl→Bt→Gt→Stau→And(Ky)→Sill(Cord),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小砬子沟硼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阐述了该矿床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小砬子沟硼矿区硼矿床的成因为层控火山沉积变质再造式矿床,严格受辽河群里尔峪岩组一段含硼蛇纹岩的控制,并受褶皱构造的影响.野外地质和物化探工作表明,该矿区具有成矿的层控性和再造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辽河群镁质碳酸盐建造及其非金属矿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群镁质碳酸盐岩系,含矿岩石组合有黑尔峪组镁质碳酸盐含矿建造和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含矿建造。其中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白云石-滑石-菱镁矿、滑石-菱镁矿-透闪石、滑石-菱镁矿-水镁石-蛇纹石和硼矿物-蛇纹石-菱镁石-水镁石-滑石-金云母-透辉石等4种矿床组合形式,构成规律明显,经济价值大的非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8.
激光ICP-MS锆石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出露于辽东半岛南部金州地区的太古宙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440~2500Ma左右,比辽宁北部—吉林南部大致同时的太古宙花岗岩形成略晚,或基本相当。结合其它地质证据,上述两者在太古宙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块体(分别称辽南地块和辽北—吉南地块),它们在古元古代晚期因造山作用而拼合在一起。古元古代花岗岩形成于两个时期,早期形成的条痕状花岗岩侵位年龄为2160Ma,为辽河群沉积的基底岩石;晚期形成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辉石正长岩形成于距今约1850Ma,标志着辽吉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结束。据此,可确定辽河群沉积—变质的时限为距今2160~1850Ma,其演化时间不超过300Ma。  相似文献   

19.
多因素套合分析法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基于GIS的成矿预测方法.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应用该方法在辽西杨家杖子多金属矿田外围进行成矿预测,在一个靶区内找到2个矿床.本文介绍了应用该方法在辽宁东部辽河群地层区进行铅锌矿成矿预测的工作过程和取得的成果.通过本次研究,作者认为辽河群地层区在铅锌矿找矿方面仍有较大的潜力,推测在5个找矿靶区中有可能找到多处小到中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