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35年的东海区带鱼年渔获量资料与长江径流及东海温、盐断面资料、SST和黑潮流量资料,分析了东海渔获量年际变化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渔获量与长江径流和黑潮暖流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长江径流量大时,东海渔获量高;反之,则低。1960年以来东海区渔获量的4次长期波动与长江径流的年代际变化基本一致。东海渔获量的丰、欠与黑潮(流量)的强、弱呈反位相变化,秋季的黑潮流量与渔获量的变化关系尤其显著;黑潮强(弱)时,东海渔获量低(高)。受长江径流和黑潮的影响,渔获量与盐度的高相关区夏季位于长江口区,秋季则位于黑潮左侧的盐锋内;东海渔获量高(低)分别与区域内盐度的低(高)变化相一致。东海区渔获量与不同季节SST变化的高相关区(即渔场区)关系密切,冬季(2月)位于东海北部的大沙渔场,春(5月)、夏季(8月)位于长江口舟山渔场,秋末初冬(12月)位于舟山及陆架暖流区,渔获量丰年与渔场区SST正异常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近来,1986年中上层渔获量达7.4333万t,1987年更创历史记录高达12.07万t,并且1983年金色小洗涤 丁鱼产量也达到1.9587万t,仅次于历史最高水平的1971年的产量,但到1988年的产量仅为2778t,占中上层渔获量3.21%,从而从历史上第一位下降到第4位,如此渔获量变动,其原因何在呢?笔者试就从海洋环境变异,捕捞力度等诸因素合理解释中上层渔获量变动,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中上  相似文献   

3.
厄尔尼诺与浙江近海冬汛带鱼渔获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近海1961~1982年冬汛带鱼渔获量变化与Elnin的关系,结合捕捞力度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浙江近海冬汛带鱼渔获量变动规律,为合理开发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近海1961 ̄1982年冬汛带鱼渔获量变化与Elnino的关系,结合捕捞力度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浙江近海冬汛带鱼渔获量变动规律,为合理开发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浙江近海1970年到1992年鲐鱼渔获量变化与Elnino现象的关系,结合捕捞强度,长江中下游汛期(4—9月)降水量距平年际变化综合分析,探讨浙江近海鲐鱼渔获量变动规律,为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厄尔尼诺现象和浙江近海鲐Shen鱼渔获量变化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浙江近海1970年到9192年鲐Shen鱼渔获量变化与Elnino现象的关系,结合捕捞强度,长江中下游汛期(4 ̄9月)降水量距平年际变化综合分析,探讨浙江近海鲐Shen鱼渔获量变动规律,为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来,1986年中上层渔获量达7.4333万t,1987年史创历史记录高达12.07万t,并且1983年(厄年)金色小沙丁鱼产量也达到1.9587万t,仅次于历史最高水平的1971年的产量,但到1988半的产量仅为2778t,占中上层渔获量3.21%,从而从历史上第一位下降到第4位[1],如此渔获量变动,其原因何在呢?笔者试就从海洋环境变异,捕捞力度等诸因素合理解释中上层渔获量变功,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会对渔获量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长时间序列的渔业统计资料和气候变化数据,研究了1962—2012年间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对黄渤海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渔获量的影响,并应用Fox模型拟合捕捞压力对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的影响,同时根据多个气候因子及气候指数的年间变动数据,分析每个显著相关的气候变量对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在1962—1971年呈波动下降趋势,在1972—1990年保持平稳状态,在1991—2012年急剧增加。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与渤海冬季季风、北太平洋指数(North pacific index,NPI)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黄海夏季季风、黄海海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加入气候变量进行优化的Fox模型考虑了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该模型拟合的渔获量与统计的渔获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表明:捕捞压力的增大是导致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变动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也会对小黄鱼渔获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梅永炼 《海洋科学》1983,7(5):37-40
带鱼(Trichiurrs haumela)在东海的渔获量占全国带鱼渔获量的90%,因而搞清东海区带鱼年渔获量的变化规律,对合理利用东海区的带鱼资源和指导当前该海区近海捕捞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和有关资料,试对东海区近海带鱼年渔获量的变化与该海区的水文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00—2015年浙江省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渔获量的数据,以及影响渔获量的因素(管理类因素、环境类因素和营养关系类因素等共11个因子),使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对各类因素对三疣梭子蟹渔获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赤潮面积、捕捞努力量和放流数量对三疣梭子蟹渔获量影响显著(P0.01)。3个因子的累积解释比率达98.3%,其中,赤潮的解释比率最大,达到47.2%,捕捞努力量的解释比率为37.8%,放流数量的解释比率为13.3%。三疣梭子蟹渔获量随着赤潮面积增加有所减少,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加大有迅速增加的趋势,与放流尾数呈现正相关趋势。三疣梭子蟹渔获量的波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后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找到可能影响三疣梭子蟹渔获量的其他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国内小型木质渔船(几十kW)常见利用潮差将船舶搁置在浅滩上对水线下部分进行必要的修理,而中型渔船(441kW-735kW)极少见利用潮差对船舶水线下部分进行修理.本文介绍在西非塞拉里昂的中国水产集团公司塞拉里昂代表处利用当地条件根据潮差对441kW-588kW渔船进行水线下的修理.  相似文献   

12.
青岛冷水团强度的划分及其多年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义 《海洋科学》1986,10(3):48-51
青岛冷水团位于青岛东南外海底层的相对低洼处。该水团于4月下旬显型,5月是它发展盛期,此后随着黄海沿岸水向北退缩,其位置渐往东移,并出现增盐趋势;6月以后,由于继续升温,便渐渐和南黄海冷水融为一体。 该水团尽管存在的时间较短,但每年均有其独立的生消规律,而且其温盐性质也相对稳定,对北上洄游的鱼类及山东南部近海对虾增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对两国渔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两国渔船在性能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日本渔船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渔船近期发展的方向。日本渔船改为节能型后,两国渔船的船型相近,其稳定与适航性指标亦相差不大。日本渔船的装备优于中国的渔船,平均单船功率为46.5kW/艘,中国的平均单船功率为23.03kw/艘。日本渔船的助渔设备、机电设备、制冷设备均较先进,主机推进系统多采用可变螺距螺旋浆或多级减速,中国渔船的推进方式多为定距浆,现在正推广多级减速装置。日本渔船业的发展趋势为:控制规模,提高性能,确保安全,改善适居性。我国渔船的发展方向是:减少渔船的数量,适度发展外海和远洋作业渔船,改善渔船装备,改造小型渔船,大力发展FRP渔船。  相似文献   

14.
渔用合成纤维及其网线和绳索是构成渔具的基本要素,其强度性能对渔具的力学性能、渔获性能、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满足海洋渔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陆续颁布了一批国家及行业质量标准,并在实践中逐步接近ISO标准或国际名牌产品标准,使渔具纤维材料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渔具合成纤维材料强度性能的比较和分析,认为:(1)国产合成纤维长丝的有关性能与日本产品无显著差异;(2)国产PA胶丝性能普遍较好,并优于英国产品,而PA长丝捻线与国外产品尚有较大差距;(3)PE线产品性能普遍超过QJ/CNFC0292标准,但仍低于SC141—85标准要求;(4)国产PA长丝三股绳索性能与德国产品接近而高于日本产品;(5)PE和PVA三股绳索性能仅略高于日本产品;(6)渔具新材料的研制及其在渔业中的开发应用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应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78—1982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秋、冬汎嵊山、大陈渔场水文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分析了北纬28°—31°、东经125°以西海城内,四个纬向断面水温的逐月分布和变化。4—11月,表层水温比底层高,且在上均匀层下面存在着梯度层。水温存在垂直梯度层现象,本文泛指为水温层化。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以各断面梯度层强度大小作为分析水温层化时空变化的依据。在探讨水温层化与渔业生产关系时,整理了同期有关渔业的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6.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16条生产呈年的生产日资料(1995.7~1996.6),分析了近海渔场皇刺龙虾「(Panulirus ergius)」的渔获产量与分布,指出皇刺龙虾主要分布于以10区,54区,84区及96区为中心的四个沿岸渔场,虽然其产量相对较低,但由于其较主同的经济价值,仍可作为主要兼捕对象,其主要捕捞时间为6月、9~11月。同时,还对皇刺龙虾的月平均单船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月、5月和11月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N—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时所获得的蟹类调查资料,以渔获率作为蟹类数量指标分析该海域蟹类资源状况,包括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调查共得蟹类种类43种,隶属于10科、21属。优势种类为细点圆趾蟹、双斑蟳、三疣梭子蟹、日本蟳、红星梭子蟹、红线黎明蟹,以上6种蟹类占蟹类总渔获量的94.58%。本次调查与20世纪90年代末在东海大陆架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结果相比,蟹类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变化不大。从蟹类渔获率来看,秋季以舟山渔场最高,夏季以江外渔场最高,蟹类资源密集区主要位于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北部。  相似文献   

18.
2020年6月15日—7月15日,我国首次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限额捕捞试点于江苏连云港实施。本研究提取62艘毛虾网船在限额捕捞期间的421700条北斗船位数据经纬度、航速、航向等信息,运用缓冲区叠加分析法、DBSCAN密度聚类算法、平均中心算法、核密度估计以及数据库查询对捕捞努力量等管控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毛虾网船累计作业239个航次、1942个网次,捕捞过程分为航行、抛锚布网、等待渔获、收渔获、停航等5个状态,中国毛虾捕捞状态船位点呈直线分布,总捕捞时长为4413.73h,82.4%的单网次捕捞时长为1.5—3.5h,各网次捕捞产量呈现多核心空间分布模式,总捕捞努力量为108106343 m~2·h,计算62艘的捕捞总产量值约为2328 t,比上报产量高12.6%;本文通过北斗船位数据解译和提取捕捞努力量以计算中国毛虾捕捞产量及资源空间分布情况,有效应用于中国毛虾限额捕捞,为解决我国单品种限额捕捞难点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东白令海形成刺黄盖鲽渔场的海洋学特征,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标样侧重分析了刺黄盖鲽的渔业生物学特征,本文还概略地讨论了该鱼与渔业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