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局部地震灾害危害性指数及其在上海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提出的城市局部地震灾害危害性指数 ( UL EDRI)是从一个全新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城市所面临的地震灾害威胁。它着眼于地震灾害危害性在一个城市内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以综合的、层次的指数体系给出各局部区域间的地震灾害危害性的相对大小 ,以及组成危害性的各种因素对其危害性的相对影响程度 ,从而为城市的防震减灾规划、资源分配、城市规划和工程选址等各项工作服务。1 ULEDRI的提出一个大城市的地震灾害危害性有着众多影响因素 ,除了普遍重视的危险性和构筑物的易损性以外 ,城市功能、人口、经济等社会因素 ,以及应急资源…  相似文献   

2.
使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汶川灾区陕西勉县民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结论如下:①灾区民众对汶川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综合得分率偏低;②研究区女性的地震灾害认知程度和地震灾害的响应水平与能力略高于男性;③公职人员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水平得分率最高,工商业者在地震灾害知识4个变量上的得分率均较低;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面临汶川地震灾害的巨大冲击时,认知与响应能力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41~50岁年龄段人群出现明显反弹现象;⑤受教育程度与认知与响应综合水平及地震灾害知识间的正相关最强,与防震减灾技能和情绪、信息传播2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稍弱,与灾时自救互救实况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普通民众对汶川MS8.0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程度,并为政府防震减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结构体系设计了普通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调查问卷,主要指标体系包括地震灾害知识、防震减灾技能、自救互救和震后信息传播等4个方面。基于权重和赋分,构建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普通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得分。测评结果表明:1)勉县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与能力均处于不及格水平;2)在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方面,民众的防震减灾技能最差,对地震灾害知识的了解水平次之,而震时及震后自救互救与震后信息传播2个层面稍好一些;3)普通民众对地震知识和观点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对复杂、抽象的地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地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层次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从震后民众获取地震灾害信息的主渠道来看,加大政府关于地震灾害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力度以及使地震信息公开透明化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傅征祥 《中国地震》1993,9(3):205-210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震(M_S=6.8)震害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损失程度遵从正态的概率分布,据此初步建立起土坯墙房的生命地震易损性概率矩阵P(D_0|I)。该矩阵将可应用在地震灾害生命损失的概率预测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南震害资料,对西南省域(云南、四川、重庆、西藏、贵州)在一定时空尺度上M≥5.0历史地震事件活动水平及震害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地震灾害(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次生灾害等)的时间发展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强度分级特征;研究地震灾害与西南区域人口分布、经济水平、地形地貌、人文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为进一步减轻、减少地震灾害应急处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仅以城市单体为对象研究城市地震灾害脆弱性,而忽视城市内部不同区域间存在特征差异的问题,选择威海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范围细化至22个街道(镇),建立城市小区域地震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从人口、经济、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4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城市地震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客观结合的三角模糊熵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域的相对贴近程度并进行排序,将威海市区划分为4个不同脆弱性等级。结果表明:改进TOPSIS模型能够从整体上对城市地震灾害脆弱性进行评级分区,为城市内部有针对性的制定防震减灾策略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1 km格网为评价单元,利用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的房屋抗震能力初判成果数据,选取人口、经济、高程、地震动参数、断层距、房屋抗震能力6个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指标,采用熵权法评估昭通地震灾害综合风险等级;结合历史震例,基于昭通地区房屋易损性矩阵、震亡比与房屋毁坏率之间的经验公式,在1 km格网尺度上估算了昭通地震经济损失风险值与人员死亡风险值,为区域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宏观经济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宏观易损性模型对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地震灾害损失进行快速评估。本文以实际震例数据为基础,通过宏观易损性分析法分别对震后科考实际影响场进行震后经济损失评估,并与震后实际经济损失进行对比,初步验证该方法在小尺度空间范围内震后经济损失快速评估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在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1990年7月28日)上指出,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以预防为主”。根据国情和地震灾害特点,当前防御、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在地震预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监视防御区,在区内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追踪,实现中期预报向短期预报过渡,争取作出短期特别是临震预报,在震前采取应急措施,以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二是在监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包括工程地震、震害预测、工程抗震、社会防灾四个方面工作的震灾预防。  相似文献   

10.
宋立军  马巍 《内陆地震》2000,14(2):192-192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在地震现场通过科学调查 ,评估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保证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果要求科学、准确。因此 ,自开始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以来 ,中国地震局陆续出台了许多规定、指南 ,包括软件 ,目的是使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现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通常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调查、统计、计算的工作量往往又很大 ,为了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作者根据近年来多次参加现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积累的经验 ,编制了一些场地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程序。通过比较认为 ,用Excel编…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震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抗震减灾能力四个因素构建运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地震强度、频度等18个因子组成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对运城市13个市(区、县)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计算,并对各县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的地震灾害风险不同,盐湖区和临猗县的地震灾害风险最高,垣曲县最低;各指标因子对不同行政区的风险灾害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评估结果可为政府有针对性加强防震减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符号的研究已经成为地震应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借助于符号学及传播学的方法论,在分析地震灾害符号的符号学内涵、使用人群和传播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地震灾害符号体系的特点及构建原则。地震本身的特殊性和破坏性决定了地震灾害符号体系的特殊性和时间性,本文在遵循实用性、主次性及概括性三个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一套地震灾害符号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可为地震灾害符号体系的构建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云南省建水县的建筑物、人口数量、生命线工程、地形地貌等数据,选取地震灾害损失风险评估因子,利用评估模型对设定烈度下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房屋破坏、滑坡密度等进行计算,给出地震灾害损失定量评估结果。在传统风险评估方法基础上,对无法建立灾害损失关系的承灾体用风险暴露量来代替灾害损失量进行风险评估。最后应用极差变换法对地震灾害损失的不同因子进行标准化,通过综合赋权划分地震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建水县地震灾害高风险的乡镇有5个,主要分布在建水北部的曲江,南部的南庄、西庄、临安、官厅一带;中风险乡镇有6个,低风险乡镇有3个。  相似文献   

14.
我国约有1.1万个海岛,多处于地震活跃带,地震灾害特征明显,目前地震领域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展开,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的研究较少。此背景下,该研究收集了海岛地震相关的地质和地震数据,形成海岛地震灾害空间数据库;从地震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震减灾能力3个方面构建海岛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熵权法与AHP法相结合建立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以长岛县、洞头区和东山县为例进行分析,并将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显示:东山县为地震灾害高风险区,洞头区和长岛县为地震灾害较低风险区。该研究对海岛工程抗震规划与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评估软件烈度衰减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成后,地震灾害评估软件中烈度衰减系数采用经验参数,计算出的烈度范围与实际地震存在一定偏差。通过收集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地震烈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新的烈度衰减系数,并通过软件验证,其计算的烈度范围比采用原系数计算的烈度范围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大应急体制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迎来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研究14个省和2个自治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协同文件与协同实践,聚焦政府内部,以综合部门与行业部门的关系为重点,对我国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协同情况进行梳理和审视,为进一步完善大应急体制下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协同机制提供实践资料、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害与风险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所引起的自然现象,而地震风险是指由地震灾害所导致人类及其环境破坏的可能性。在考虑抗震设防时,地震风险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首先对地震灾害与风险这两个概念进行探讨,然后利用500年的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对大华北地区的地震灾害和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大华北地区具有较高的地震灾害和地震风险,尤其是鄂尔多斯周缘和京津唐地区;研究区内很多城市现行的抗震设防要求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18.
单纯从某一个行业研究地震灾害预防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地震灾害预防标准的需求和发展.在调研和分析地震灾害预防领域的159项国际和国外标准以及84项国内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和要求,通过归类、结构单元确定分析和层次分析,初步提出了国家地震灾害预防标准体系的结构.研究成果可为地震灾害预防标准化战略研究、标准发展规划和标准制订及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历次地震灾害调查发现,中小学校舍和乡镇卫生院(所)房屋震害较重,教学设施、设备和医疗防疫器材损失严重。结合地震现场工作实际,在现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的地震灾害调查和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风险分析及管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飞  缪升 《地震研究》2002,25(4):374-378
简要介绍了地震灾害风险分析的原理,并在稳态Poisson分布模型上,对动态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作了初步的探讨。同时,结合美国和法国的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就完善我国的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