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解决洞庭湖季节性缺水绝不能重蹈"围湖造田"等覆辙。在3月份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陈求发和在湘全国政协委员等向大会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加快洞庭湖松滋口建闸及四口河系整治工程建设",将长江水调往洞庭湖。2003年三峡工程建成启用后,三口分流减少,洞庭湖就出现了季节性(枯季)缺水,到2007年已成各界共识。从那时起湖南就有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洞庭湖区有关政府,不断提出解决洞庭湖季节性缺水方案。根据笔者统  相似文献   

2.
2005年2月14日至2月28日,按照国家林业局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一部署,湖南省水鸟调查组围绕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横岭湖等洞庭湖区,共涉及到洞庭湖流域与长江交汇的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较典型的湿地区域,进行了为期14天的野外调查。  相似文献   

3.
哪怕放在世界地图的版块中,湖南给世人的印象也绝对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所在。其名称的由来——"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洞庭湖以南"的地理位置,天生就与水资源密不可分。但恰恰是这样一个看似水资源丰富的省份,近年来却频现水荒。  相似文献   

4.
澧县地处湖南西北部,澧水下游,与湖北省松滋、公安两县接壤,是唐代诗人李群玉、近代先烈蒋翊武的家乡。全县辖32个乡镇,总人口87.5万,土地总面积2108平方公里,耕地101万亩,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粮、商品油和优质棉基地县。澧水及其支流道水、涔水、澹水贯穿县境,长江支流松滋河的中支、西支在境内与澧水河贯通,共同注入洞庭湖。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正式批复,"柳思维"这个名字开始更多地见诸报端和屏幕。这位身兼湖南商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政府参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重头衔的学者被认为是"环洞庭湖经济区"概念最早提出人。1996年的湖南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柳思维撰写的《关于建设湘北环洞庭湖经济带的几个问题》的调研报告中提出要使环洞庭湖经济带“成为湖南省内继长株潭之后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带之一”,“成为我省世纪之交和21世纪实施开放带动、兴工强农战略的示范区。”该文入选1997年长江流域经济研讨会,后被选入由湖南省社科联组织编写的《湖南跨世纪发展战略》一书。现在来看,当时文中提出的一些见解和对策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称的洞庭湖与鄱阳湖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安教授等人在2003提出了"长江中游自然环境的对称性",指出其区域地貌、水系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均表现为以南北向的幕阜—罗霄山山脉为轴的明显的对称特点,轴之西为洞庭湖水系,轴之东为鄱阳湖水系;同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的自然演变及人类利用历史提示人们:洞庭湖的水患与其说是自然地质作用的结果,不如说是人为地质作用的表现。对洞庭湖的治理要摒弃“人定胜天”的传统思想观念,不能一味强求制服它,而要顺应它,然后驯服它。要正确认识防洪大堤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实施湖泊生态与流域治理相结合的战略。湿地环境保护与恢复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是湖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近现代的演化与湿地生态系统演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洞庭湖区近50a以来至三峡水库运行后的构造沉降速率与泥沙淤积速率的相对关系所表现的近、现代3个演化阶段;简述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提出了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年内水位变化对生态的影响,以及洞庭湖向扩大演化而导致的湿地生态系统由正向演替逆转为逆向演替:认为对洞庭湖的治理及开发必须建立在其演化和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基础上,并进行应对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洞庭湖区和长江荆江河段发生了大规模、高频次的人类活动,导致荆南三河(松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径流序列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了洞庭湖区的江湖水量交换与水安全情势。为了量化荆南三河径流序列的变异特征,引入STARS法和ICSS法分别用于识别径流序列的均值与方差变化,确定其变异位置与变异水平;同时,通过梳理同期发生的重大人类活动,从物理机制层面探索荆南三河径流变异的驱动成因。结果表明:荆南三河新江口站、沙道观站、弥陀寺站、康家岗站和管家铺站径流序列均发生了均值跳跃变异(变异幅度24%~78%),径流量严重减少,康家岗站还发生了振幅缩减的方差变异(变异幅度74%);径流变异的主要原因是1969~1971年的荆南三河河道裁弯和2001~2006年的三峡水库蓄水;河道裁弯主要影响荆南三河的沙道观站、弥陀寺站、康家岗站、管家铺站,减少流入洞庭湖水量约614×108 m3,三峡水库蓄水影响新江口站、沙道观站、弥陀寺站,减少流入洞庭湖水量约174×108 m3;从受双重影响的沙道观站和弥陀寺站来看,河道裁弯和三峡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径流变异幅度基本相当,但在绝对量值上,河道裁弯引起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市州     
11月3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技术成果资料进行了评审。  相似文献   

11.
2005年2月14日至2月28日,按照国家林业局和W W 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一部署,湖南省水鸟调查组围绕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横岭湖等洞庭湖区,共涉及到洞庭湖流域与长江交汇的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较典型的湿地区域,进行了为期14天的野外调查。3月初,本次调查所形成的专业  相似文献   

12.
大湖悬念     
5月9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规划》涉及到包括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在内的33个县(市、区),提出"将洞庭湖作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力争到2020年湖区枯水期生态水域面积恢复到约2000平方公里”等具体目标。发布方指出,这是国家批没的最高层级的区域规划,标志着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意味着湖南的长株潭、湘西、湘南、洞庭湖四大经济板块正式正名,湖南全域基本进入了国家层级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3.
省内     
水利部重点提案调研组来湘 近日,由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率领的重点提案调研组来湘,就今年在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关于加大对洞庭湖生态保护和环境冶理力度》提案,进行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1-2013年MODIS NDVI多时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分析了区域近13年来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阐明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13年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整体变化较为稳定,呈微弱减少趋势,速率为-0.3%/10a。(2)洞庭湖流域绝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呈自西向东递减趋势,高植被覆盖度及中高植被覆盖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88.63%,水体或低植被覆盖度及中低植被覆盖度仅占2.57%。(3)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为北部强于南部、东部强于西部。流域内植被覆盖度极显著与显著减少的面积比例为5.30%、增加面积的比例为4.29%,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显著占90.40%。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大米镉超标但不危害人体健康 今年3月以来,一则3年多前销往深圳的湖南大米被检镉超标的新闻,经媒体广为报道后,号称"天下粮仓"的洞庭湖大米就面临能不能吃的严峻局面. 从2006年开始本人就从农业地质的角度一直关注大米镉超标这个问题,查阅了很多文献.依据积累的一些资料,本人提出三点看法: 第一,除了工矿业严重点源污染的有限范围内,大米镉含量1微克/千克左右有慢性镉中毒流行病,发病率在20%以上.而包括洞庭湖流域在内的广大区域,在现有的土壤镉含量水平下,种植现在的水稻品种,大米虽有超标(0.3微克/千克左右),没有发现镉慢性中毒流行病,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湖南的旱情有目共睹,而在很多人看来,湖南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省份。 现有资料显示,构成湖南全省水资源的地表水径流量大,地下水资源充足。省内河网纵横,几乎全为洞庭湖水系,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  相似文献   

17.
据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分析,洞庭湖区域浅层地下水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非污染4个等级.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工农业生产、血吸虫防治和居民生活所造成的人为污染.应重点从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开采地下水、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改革工业结构,健全环保法规等方面进行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事物总是有一组组科学数据为支撑,洞庭湖的现状是季节性缺水很严重,为此要引江济湖,实施此举必须有科学数据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长江的发育演化尤其是东西贯通的时限问题,是百余年来地学界的焦点问题,金沙江水系的演化重组是长江演化中的关键一环。基于填充海拔的模型模拟以及物源示踪的梳理结果,讨论了金沙江在夷平面上南流汇入红河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当海拔填充至2 000~2 200 m时,金沙江水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金沙江在金江街一改东流之势,沿宾川盆地汇入古红河;古雅砻江在攀枝花附近转而向西,沿金沙江河谷经宾川盆地流入古红河,形成古红河的一级支流。推断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程海-宾川断裂带的活动及山体隆升特别是鸡足山的隆升可能阻断了上述南流泄口,切断了金沙江与红河的联系,从而形成今日江水东流的水系格局,这为古金沙江南流路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的观赏石资源必然会造就一批赏石文化家,也必然会产生永存的精神文明和不可估价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