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曾经在多个学术研讨会上谈到我国住宅地产黄金十年已经谢幕,房地产开发应该转型,但是大多数开发商不知道如何转型,甚至不理解什么叫转型.我国城市土地越来越昂贵,政府陷入既不想扩大"土地财政"侵蚀城市周边的耕地资源,又找不到其他方法可以放弃土地财政,因此,转型成为房地产开发突围的重要课题. 我们国土资源、人文地理资源和宗教民间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商完全没有必要局限于争夺城市昂贵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财政"是指政府通过经营城市、出让土地获取的收入。"土地财政"实质是地方政府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本化过程进行的大规模融资现象,对缓解地方财力不足、公共设施建设融资难,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地方发展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土地财政"的确功不可没;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财政也带来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把"以地生财"和建立"土地财政"作为获得地方发展资金的目标,不惜手段"经营土地",在"以地生财"、"第二财政"和"经营城市"的口号下过度介入房地产市场;有的甚至歪用"招拍挂"政策,让地价飞涨,天价土地频出.在不少地方,土地出让金加上相关税收,已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些地方的财政事实上已成为"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土地市场建设和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初步建立,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尤显重要。时到今日,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的市场机制已初步形成,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普遍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一、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土地财政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本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把“土地财政”当成了,可以动用的重要力量。其具体的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政府出让上地不仅可以进行招商引资,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且还可以带来一笔额外的财政收入;二是政府出让土地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无锡市国土资源局2002年成功组织了8批38幅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出让土地面积达245万m2.获取土地出让金41.5亿元,政府获取土地纯收益26亿元,这不但创无锡市历史纪录,就是在江苏省也是绝无仅有的.土地招标拍卖连续几次刷新了无锡市区土地价格最高纪录,为城市建设和国企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保证,首次实现了无锡市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与收益平衡,有力地支持了无锡市区的城市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  相似文献   

7.
早在1999年安阳市就提出了“控制总量、审核用量、盘活存量、适度增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并出台了《安阳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在河南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城市土地储备机构,实现了政府对土地供应的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共储备土地3063亩。在土地供应方面,建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交易市场,对经营性土地的招标、拍卖、挂牌比例也由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前的1宗提高到目前的93%。 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对于培育和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落实城市规划,增加政府土地收益,显化土地资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城市建设等方面具…  相似文献   

8.
土地财政是一个收支并存的概念,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土地财政无疑给地方政府缓解了很大的压力,保证了城市的稳定运转,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完善。而且,各地的土地现实状况并不一样,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对于湖南地区来说,房价这一块均属于3、4线城市,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康的,土地财政给房价带来的影响也不是那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平衡发展(增长极理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财政及其运作模式推动城市和开发区,房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形成"增长极"产生极强的"极化效应",从而实现城市和开发区,房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同时产生强烈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最终实现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可以这么说,土地财政对实现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土地财政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征地补偿偏低,损害农民利益;土地财政造就了"征地—卖地—收税收费—抵押—再征地",即所谓的"卖地财政";土地财政扩大了贫富差距;"土地财政"卖地透支未来收益,"爷卖孙田"难以持续;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土地抵押存在金融风险等等。分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实施相应的对策,是土地财政后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陈书荣一直以来比较关注土地财政问题,尤其是土地财政(土地资本化)的可持续问题。2015年,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策划了相关专题,拟深度分析关于土地财政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本刊从第四期起将陆续刊登他撰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以地生财"加剧地价上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地价上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勿庸置疑。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的口号下,把土地储备作为提高地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捷径。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前几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每年平均450亿左右,而2002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收取土地出让金达到600O亿元,一些县区的土地出让收入已占财政收人的40%-60%,甚至一些城市201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在2001年已经用完。  相似文献   

11.
林州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79亩。2000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搞好国有土地资产经营、根据上级有关法规,并结合本地实际,林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林州市土地储备实施力(试行)》、《关于在城区实行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以清理城区闲置土地为突破口,狠抓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建立了土地收购(征购)—储备—开发—拍卖招标一整套工作程序,实现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为城市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三年共累计收购、收回土地7宗,面积17334平方米,已出让7宗,收入9460万元,其中招标拍卖6宗,协议出让1宗。  相似文献   

12.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扩大城市规模的过程中,需要政府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依靠财政投入,财政能拿多少钱就办多少事,财政钱少或没钱,城市基础设施就不发展,这是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可以引入城市经营的理念,把已经建成的城市和政府拥有的政治优势当作资本,把城区内和即将进入城区的土地资源当作开发对象,形成土地收购储备和经营开发新机制,通过以地生财等途径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前不久到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城市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建立了城市存量土地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配套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用土地经营城市,解决了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建设的资金来源,促进了规划实施,探索了一条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市场,房地产板块一直扮演着核心角色,是投资者判断宏观经济走向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的风向标。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而言,房地产集合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信托以及房地产产业链形形色色的供货商、购房者等诸多利益相关者。今天只是从土地财政这一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机理,间接地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房地产的未来。
  虽然年初有严厉的国五条,但上半年的土地市场异常火爆,上海、北京和杭州三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分别同比增加277%、390%和500%,其他城市也类似。大家都意识到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是困扰现在经济和金融的两大问题,而联系两者的正是土地财政。1999年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为10%左右,到2003年这一比例达到35%,2009年这一比例达到46%。假如算上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各种税费,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市场获取的收入规模又增加很多。呼吁从制度上改变地方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声音很多,特别是宏观经济降温之后恰逢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地方债务还债高峰来临之际。  相似文献   

15.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扩大城市规模的过程中,需要政府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依靠财政投入,财政能拿多少钱就办多少事,财政钱少或没钱,城市基础设施就不发展,这是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可以引入城市经营的理念,把已经建成的城市和政府拥有的政治优势当作资本,把城区内和即将进入城区的土地资源当作开发对象,形成土地收购储备和经营开发新机制,通过以地生财等途径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前不久到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正成为温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的发展已被人们普遍关注,就温州而言,城市建设所需资金大部分来自出让土地收取的出让金,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也得益于土地出让的收益。经营土地已成为城市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政府如何垄断一级土地市场成为政府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注重点,土地储备作为一种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有效的手段为专家学者所关注,规范土地储备行在市场上的流转,以及由于旧城改建和各工程指挥部的自求平衡式的用地供应,严重制约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能力,给土地投机者进行投机创造了机会,不利…  相似文献   

17.
俞雷  薛剑 《国土资源》2003,(3):32-36
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积极探索经营城市土地资产的新路子、新方法,坚持“以计划为先导、以储备为手段、以市场为载体、以地价为杠杆”,全面推进土地资产运作的市场化进程。全市目前已建立起政府垄断的土地一级市场和政府调控下规范有序的土地二级市场,所有建设用地全部纳入有偿使用的范围。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逐步拓宽,土地出让由单一的协议出让方式,发展到经营性用地全部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相似文献   

18.
土地,万物之脉,战争之的土地,国脉所系,民生所依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从远古女蜗以泥造人的传说到后稷教人嫁穑,人类便与土地结下不解之缘,从商朝的“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到周文王演《易经》尊土为“五行”之首,从汉朝的王侯封地到魏晋南北朝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唐代横跨欧亚的中华版图到清朝末年《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一部中华民族史,或风、或赋、或血、或泪,如歌如诗、如泣如诉,演绎在广袤无垠的山川大地上。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的革命纲领和他们推崇的“土地是财富之母”的名言,到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毛泽东领导的土地革命,邓小平倡导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无一不是对土地和土地经济的重视与实践。继深圳的神奇崛起之后,上海浦东、苏州工业园、大连经济开发区等以土地开发为依托纷纷展示在世人面前。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以来,土地有偿使用、招标、拍卖日益有序化和法制化,渐次成为许多城市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的主要通道和“第二财政”。且不说深圳、珠海、大连等成为以土地为资本经营城市的典范,就连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辽宁省西部的阜新市也在城区土地的整理与拍卖上“点土成...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带,乃至西部的重庆、西安等地,已经开始通过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充分显化土地资产价值。他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地方性政策法规将土地资源引进了市场,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市场机制。特别是江浙和广东,仅上个世纪的最后两年,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就为本省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上百亿至两百多亿元的财政支持。而此时,我们广西却依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交接口上徘徊踯躅。 当然,我们也不乏勇敢的探索者,他们曾经以智慧的灵光在荒凉的土地市场中点亮拍卖的火把…  相似文献   

20.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我国各地政府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而进行的积极探索。近年来,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从1996年全国第一个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土地发展中心成立至今,全国已建立的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达1700多家,几乎所有城市政府都普遍开展了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收购储备制度的建立,增强了政府统一供地的力度,增加了政府的土地收益,为城市建设积聚了资金,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