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雷击楼顶女儿墙拐角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太原市发生厂一起新建建筑物楼顶女儿墙遭雷击的事故,事后山西省雷电防护监测中心协同有关建设单位等展开了事故调查。本文从雷击成因分析入手,发现在图审、验收以及施工变更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反思希望对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从雷击的选择性谈雷电防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雷击选择性的探讨,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更好地防御雷电.  相似文献   

3.
对某公司发生雷击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查出雷击事故发生的原因,得到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贾沛 《湖北气象》2005,24(4):35-36
2005年8月29日下午湖北省黄梅县地震台的地震监测信息系统遭受雷击,其地震监测工作一度中断。根据对发生在黄梅县地震台的这次雷击过程的调查,并结合对此次雷击事故原因的分析,同时依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范规定,对该单位的防雷装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条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雷电灾害现场实地勘查的结果,结合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和FY2C卫星云图等多种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6月29日发生在济南市遥墙镇新码头村的雷电灾害事故,得出直接雷击和跨步电压是导致此次雷灾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薄晓虎 《山东气象》2014,34(2):42-44
针对近年来屡次发生的女儿墙遭受雷击后混凝土块掉落现象,根据建筑物不同高度和接闪带的安装位置及高度,对其保护范围进行计算,并对女儿墙遭受雷击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次强对流过程中的闪电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利用闪电定位系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2007年4月24日广东省一次强对流过程,剖析了不同阶段的闪电特征和雷达回波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流云带放电整体上呈带状分布,闪电随云带的移动而移动,强对流单体发生的闪电频数大且密集。(2)强降水过程中闪电活动呈双峰型分布,负闪占绝对优势,正负闪同步增加或减少,正闪电流平均幅值大于负闪,基本上是负闪的2倍。(3)闪电频数、强度和雷达回波强度在时间序列上对应较好;发生发展阶段,闪电出现位置超前雷达回波约10~40 min;在成熟和消散阶段,闪电主要发生在雷达回波>40 dBz和VIL>20 kg/m2所对应的区域,并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小范围的闪电密集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一宗农村民宅雷击事故调查分析,找出雷击事故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雷电灾害防御措施,以期为减少农村民宅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雷暴的形成、发展规律和雷害的危害入手,总结雷电活动的特征,提出预防雷击的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雷电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雷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于振波 《山东气象》2007,27(4):33-35
根据现场调查和勘察情况,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依据有关防雷规范标准,对齐河雷达楼遭受雷击的事故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4年、2006年两次强雷暴过境,致使漯河气象局周围数十个单位遭受雷击.根据雷击调查结果,分析了漯河气象局周围各单位遭受雷击及漯河市气象局免遭雷击危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7.17”庐山雷击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爱华  马中元  郭艳 《气象》2004,30(6):35-39
通过对 2 0 0 2年 7月 1 7日雷电过程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 ,以及雷电探测定位系统资料的分析 ,指出水汽云图上的强水汽累积区、雷达回波上的回波合并与高层强回波区以及雷达回波速度场上的“零值线”等特征 ,是判断雷电发生和强对流天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董金虎 《气象科技》2009,37(1):127-128
2007年6月27日上午10:30左右,沧州市出现强雷雨天气过程。沧州供电公司2条高压线路被雷电击断,造成2人死亡的事故。  相似文献   

14.
重庆开县雷击事件天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军  周兵  宗志平  郑永光  陈涛  谌芸 《气象》2010,36(3):70-76
利用卫星、雷达、闪电定位仪、地面自动站等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雷击事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雷击事件与α中尺度对流系统(M_α在CS)发展密切相关,对流单体最早在四川东北部生成,并强烈发展东移,最终发展成MCC,并伴有强降水,雷击事件就发生在M_αCS强烈发展的阶段。(2)高分辨率FY双星对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监测手段和工具,而由于开县处于雷达探测的边缘,雷达的监测能力显得不足。(3)闪电资料也显示强对流活动的发展具有局地特征,起初正地闪频次较多且集中,表明对流活动强。密集的正地闪出现在负地闪的周边地区,可能与新生对流强烈发展有关。(4)西南涡是主要的影响系统,由于冷空气东移南下,加强了低涡北部的偏东风分量,是对流发展的一个重要触发机制。M_αCS发生在弱对流不稳定环境中,但对流层中下层大气近饱和且湿层较厚。  相似文献   

15.
利用雷电监测预警网、多普勒雷达、区域自动站降水同步资料,对2009年7月6日发生在秦皇岛市的一次大面积致灾雷电、暴雨天气,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致灾雷电过程以负地闪为主,闪电出现频率最大为712次/h.闪电放电轨迹分布特征呈西北—东南分布,由北向南移动,闪电出现频率最大时,每小时降水量超过100 mm,闪电发生...  相似文献   

16.
卫星地面站雷电防护工程通常采用接闪杆作为天线主体的雷电直击效应防护措施,接闪杆的高度不仅影响其保护范围,而且影响其截闪概率。通过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对截闪概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截闪概率近似与接闪杆高度平方成正比,采用过高的接闪杆将增大地面站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损坏的风险。为优化接闪杆设计,定义了保护体积的概念,并利用折线法与滚球法分别计算了三维立体空间内的保护范围。结果表明:接闪杆的保护范围与高度呈现非线性相关,当接闪杆超过一定高度(折线法超过30m,滚球法超过0.8倍滚球半径)后,对保护范围的影响十分有限;当接闪杆高度低于0.4倍滚球半径时,滚球法保护范围较大,反之则折线法保护范围较大。对接闪杆接闪瞬间周边的磁场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无屏蔽环境下地面站电子系统与接闪杆的常规距离远小于两者的理论安全距离,实际工程中难以通过增大接闪杆与卫星地面站的间距消除雷击电磁脉冲危害。为降低这一风险,卫星地面站直击雷防护应优先采用天线自带接闪杆的方式,条件不具备时也应尽量避免采用单支高大接闪杆,可选取适当的计算方法,采用多支较低接闪杆共同防护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大监自动气象站一次雷击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08月18日山东某县气象局遭受强雷击,大监自动气象站出现故障;针对此次故障的解决处理,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故障维修处理的方法及排除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冶市一家汽车加油站遭雷击的原因与弱电设备防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猛 《湖北气象》2005,24(4):33-35
2005年6月10日凌晨,位于大冶市城北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大冶分公司新冶加油站遭受雷击。使用雷击现场调查资料,对这一雷击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雷击源,指出了雷击路径,揭示了该站中控电脑系统及加油机电路板损坏的原因;最后,就该加油站弱电设备防雷提出五条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测井通讯站雷击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通讯公司测井通讯站一次雷击事故的分析,总结了通讯基站遭受雷击的原因。结合现场勘查情况,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采用接闪分流、均压等电位、屏蔽、接地、合理布线和过电压保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以测井通讯站为例,对移动通讯基站防雷装置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闪电定位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在雷电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中更好地应用江苏省组建的闪电定位系统,通过多种目测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等信息,对2006年6-8月以南京小教场(118°48′E,32°00′N)为中心、半径10 km范围内的闪电定位资料的可信度和探测效率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气象局闪电定位系统所监测的闪电资料(地闪)是可信的,其漏测率在探测效率η的允许范围内,误测率约为9%,也在允许范围之内.江苏省电力公司的闪电定位系统所探测到的同时段同范围内的闪电资料(地闪)探测正确率大大低于江苏省气象局的监测系统.对江苏省电力公司闪电定位资料作适当修正后,其结果与气象局闪电定位系统资料有很好的一致性,实现了二套系统资料的信息共享、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