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二郎山公路隧道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7月3日及8月15日暴雨期间,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东口龙胆溪、西口和平沟暴发2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隧道施工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泥石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演化趋势及相应防治措施的研究,对确保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和平沟泥石流为例,在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预测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以排导工程为主,排导与拦挡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在山区公路隧道建设中泥石流的防治,必须建立在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活动规律、形成演化机制及其危害性认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在隧道选址、施工设计时,制订相宜、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通化县泥石流地质灾害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影响因素。明确指出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为河南省地质灾害多发县市之一,随着人类工程活动、旅游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已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由于该地区特殊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水文条件.使得泥石流灾害尤为严重.本文论述了该县泥石流发育特征、形成因素、活动特征、灾害特征,并对该县泥石流灾害治理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区高位泥石流成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后,泥石流成为汶川地震灾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历次暴雨均引发大量泥石流,其中高位泥石流危害大、防治难,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它具有物源量丰富、分布相对位置高,沟道纵比降大,泥石流暴发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已发的高位泥石流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和成因机理研究,将其划分为"滑坡-碎屑流-泥石流型"、"支沟群发汇集型"、"堵溃型"、"阶梯沟道型"和复合型五种成灾模式,总结出了各模式的主要特点,并举典型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对高位泥石流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4):593-595
汶川地震诱发形成了大量高位崩滑坡地质灾害,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震后每年均产生多起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调查2008年9年24日因暴雨引发的五星沟泥石流基本特征,讨论了泥石流物源堆积过程、活动特征、强度,预测了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发展趋势,为震后泥石流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对地震灾区泥石流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受强烈的构造运动、高山峡谷地貌、降雨(雪)量集中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雅鲁藏布江大拐湾北段在第四纪冰川沉积、河湖沉积、风化残坡积等松散堆积体中集中形成和分布着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溜沙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成为整个川藏公路南线中地质灾害最为严重且频繁发生的地段。文章通过收集大量有关构造地质、第四纪地质、地层岩性等数据资料和现场实地调查,重点研究了该区林芝-八宿公路段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通过对现有防治措施及方法分析,认为目前的防治措施尚不足以有效抵抗地质灾害对公路沿线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及造成的损失。鉴于此,根据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方法论和新近发展的监测技术、3S技术等,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可望为进一步开展有关地质灾害预测、工程防治,为公路整修及未来的铁路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拉萨市流沙河泥石流的形成环境.河谷坡降大、固体物质来源丰富是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历时短、强度大的单点局地性暴雨,是形成灾害性泥石流的主要激发因素;根据其危害特征及其现状,进行了危害程度分区.为免遭流沙河泥石流对拉萨市城市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急需对其进行全面治理.立足于长期防治,提出了以输排利导和拦截停淤相结合,辅以生物工程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阻止和消除泥石流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金川县城区红桥沟、蔡家沟泥石流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桥沟、蔡家沟为大渡河上游(大金川)右岸的一级支沟,位于四川省金川县城区,曾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直接威胁金川县城的安全。这两条沟的泥石流均为粘性泥石流,重度为2.10—2.25t/m^3,具有松散固体物质以表层滑塌及崩塌补给为主,成灾快,危害严重,活动频率较高,暴雨是泥石流的激发因素等特征。在分析红桥沟、蔡家沟泥石流性质及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拦、停、排的防治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减灾及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山坡型泥石流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山坡型泥石流具有规模小,暴发突然,破坏力强,预测困难,分布地区广泛等特征,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激发下,常成群成带发生,危害极大。人类对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山坡型泥石流的发生。山坡型泥石流对山区居民点,铁路,公路和森林危害尤为严重,并可为沟谷型泥石流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山坡型泥石流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主要防治措施有预防,预警报和治理等。本文给出了中国科学院庐山疗养院后山山  相似文献   

10.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巴山区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严重的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岩溶区小流域,查明了泥石流分布及土壤侵蚀现状,分析了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并对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了计算,选取了地形地貌和物源状态两类评价因子,基于集水单元完成了研究区泥石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是泥石流的主要固体物质来源,评价结果与泥石流分布特征及活动历史相符合,为指导研究区泥石流防治工作和岩溶区小流域泥石流敏感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基本特征与防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949—1990年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基本情况,介绍了其主要危害方式和破坏程度;根据灾害分布特征和形成背景条件,将我国分为三大灾害区;分析了年内和多年灾害发育规律;论述了灾害形成条件,并分析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灾害的促进作用;预测了灾害未来发展趋势和主要危险区;提出了灾害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兴海县多宗隆哇泥石流为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曾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通过对泥石流特征、易发性、运动及力学特征研究分析,得出多宗隆哇为轻度易发泥石流,流速为3.87m/s,流量为292.53m3/s,有巨大的冲击力。根据该流域泥石流的特征和危害,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储长付  胡凌 《安徽地质》2012,22(1):63-67,80
四川"5.12"大地震,严重的破坏力当地的地质坏境,诱发多处地质灾害。本文对地震灾区洪水沟泥石流形成机理、分布状况及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实测和估算出固体物源动储量,详细计算了泥石流流体性质参数。进行了防治工程设计计算。结合工程实例及实践经验,提出了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长江流域是我国泥石流最发育的地区之一,灾害性泥石流分布广,频率高,损失严重,泥石流灾害直接制约该区经济发展。本文阐述了该区泥石流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及发展趋势,为防治泥石流灾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泥石流灾害以其数量大,爆发集中,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山区灾害之一。本文依据山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统计数据,对危害较重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阐明了泥石流灾害与自然背景地质环境以及人为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及防灾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地区山地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剧烈,是山地灾害严重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它们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加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研究极为必要。文章论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的特征、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总结当前泥石流的防治及其预测预报的方法和经验,详细地论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仿治应以预防为主,指出今后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展方向是成灾信息采集和传输的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等,使其成灾信息能够实现实时更新,便于科学管理及信息可视,从而准确、实时地预报、预警,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白龙江中上游泥石流发育极为严重,危害、威胁巨大,研究该区泥石流的成灾模式和致灾模式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文中在分析白龙江流域中上游241条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的成灾模式、致灾模式及泥石流防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泥石流受地形地貌影响显著,高差大于1 000 m占总数74.3%,主沟沟床纵比降>200‰占总数93.4%;(2)众多滑坡体物源沿着坪定-化马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泥石流物源主要来源于千枚岩、变质砂岩、残坡积层、黄土等软弱地层的崩塌、滑坡体,物源分布与下伏基岩坡向关系不大;(3)该区泥石流按地貌特征分主要有沟谷型泥石流(占总数69.7%)、坡面型泥石流(占总数30.3%),基于固体物质补给方式划分泥石流成灾模式主要有重力侵蚀补给型(占总数71%)、坡面侵蚀冲蚀补给型(占总数10%)、沟床侵蚀补给型(占总数19%);(4)泥石流主要的致灾模式为溃决-冲毁、冲积-淤埋、爬高-堆积、侵蚀-坍塌、淤埋-掩埋、堰塞-次生灾害;(5)重力侵蚀补给型泥石流重点防治沟内重大灾害体,坡面侵蚀冲蚀补给型泥石流防治以拦...  相似文献   

19.
四川泸定县城后山泥石流灾害及其风险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化勇 《中国地质》2009,36(1):229-237
四川泸定县城后山分布有3条泥石流沟,分别为孙家沟、牧场沟和羊圈沟.这3条沟谷曾多次暴发泥石流,对泸定县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在现场考察基础上,论述了泸定县城后山泥石流沟的分布及泥石流危害,从物源、地形地貌和降雨3个方面分析了泥石流成因,从发生时间、空间和规模3个方面论述了泥石流灾害特征,从防灾体系、监测体系、抗灾体系、报警体系、响应体系和恢复体系6个方面建立了泸定县城后山泥石流防御体系,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泸定县城后山泥石流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神木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神木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但随着境内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发展,崩塌、滑坡、泥石流、矿区塌陷等地质灾害也愈发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笔者等在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详细调查访问的基础上,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数量、规模及其时空展布规律,分析了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形成条件。指出各类灾害中以煤矿开采及煤田自燃引起的矿区地面塌陷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其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仅局部发育。描述了重要灾点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