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0年发表的《直隶地质图》是地学界公认的中国第一幅区域地质图.该图长36厘米,宽24厘米,着色.该图载于1910年中国地学会主办的刊物——《地学杂志》创刊号卷首. 《直隶地质图》,比例尺为1∶250万.图上标注的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太古代、寒武纪、石炭纪、侏罗纪,清晰易懂.从图上看,直隶省的中部、南部和东部,即京汉铁路以东.京沈铁路以南均出露黄土层.地质图上还标注了城市位置、水系、铁路,但没有标注构造等地质现象.《直隶地质图》后还附有邝荣光考察并绘的《直隶石层古迹》,图上绘有三叶虫、石芦叶、鱼鳞树、凤尾草、蛤、螺、珊瑚、沙彀棕树叶.《直隶石层古迹》图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幅古生物图.邝荣光尽管不是古生物学者,但其对古生物特征描绘得相当准确,几乎可以鉴定到属.《直隶地质图》后所附的《直隶矿产图》也是邝荣光之作,该图明确标示了金、银、铅、铁和煤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图制图理论有了较快的发展,如何将信息传输和视觉感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环境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制图工作者和专业人员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编制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图为例,就制图过程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目前地质图件在立体制图方面的需求,采用SRTM DEM为数据源,通过SRTM DEM地质制图应用与要素分析制图等处理,进行了等高线与坡度、坡向的快速提取,并以湖南省与安徽省的地质图为例,做了MapGIS平台下的地质图可视化分析.证明将SRTM DEM作为地质图的一个图层要素加以显示,增强图件的立体感的可行性,同...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三维地质体建模研究主要依赖于钻孔、剖面等勘察数据进行精细化建模。然而,在缺乏大区域宏观地质背景的前提下,仅考虑局部地区的精细建模,往往会导致以偏盖全。鉴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平面地质图为基础数据,以图切地质剖面为中介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间接法加密了研究区域的产状数据,用三次样条拟合与人工修编结合的方法,对褶皱等复杂构造作处理,实现了平面地质图的图切剖面自动绘制方法;以规则体元为三维空间数据模型,通过自动绘制研究区域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图切剖面,构建了栅格化的三维地质体模型;以星岗地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原型实验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实例证明,在其他地质数据匮乏的条件下,平面地质图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是构建区域三维地质体模型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地质图是表现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专题地图。按地质学分支学科,地质图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普通地质图、矿产图、岩相古地理图、构造地质图、大地构造图、成矿规律图、岩浆岩图、变质岩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以及各种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图件等。一...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编制城市环境工程地质图的意义,研究了城市环境工程地质图的基本要素与特点,并对其编制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直接基于钻孔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研究中存在钻孔难于获取、产状信息分布稀疏、建模结果难以人工交互干预等问题,该文以山东省枣庄市中心城区三维地质建模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剖面单元格,借助平面地质图添加虚拟钻孔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实现了基于平面地质图添加虚拟钻孔方式生成精准的剖面图。该方法不仅为解决当前建模中存在的数据不足、建模自动化程度较低及精度不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扩大了三维地质建模可利用的数据源,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为进一步实现钻孔、剖面与平面地质图数据融合进行模型优化和逐步求精打下了基础,为今后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计算机信息时代的产物,被广泛应用到了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民经济建设等领域。作者就近些年在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运用GIS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四个方面谈些浅显的认识和解决的方法,以此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遥感技术手段,采用特征波段阈值切割法对广西桂西地区岩溶区洼地、谷地第四系进行自动提取,提出了遥感技术在编制岩溶区第四系地质图新的技术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编制了研究区第四系地质图。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地质调查涉及到与农业生态相关的诸多地学方面 ,其主要包括地貌、地质结构及土壤、地球化学及工业发展对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在调查工作中主要借鉴于地质学、农学的基本工作方法 ,如农业地质填图、剖面测量、样品采集 ,以及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编绘各类农业地质图件等。  相似文献   

11.
质量控制是地质数据生产和数据库建设的生命线。本文依据《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2006-06),对采用"数字化地质图"和"数字地质图"的数据建设空间数据库的方法流程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两种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技术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该方法在全国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很好地规范了空间数据的生产和数据库的建设,保证了质量。实践证明研究提出的空间数据生产和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措施先进、实用,可操作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利用GIS软件建立并用两种数据格式存储。通过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信息项目的具体建库过程,对MAPGIS环境下实现扫描矢量化、建立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方法提出了具体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地质图智能综合具有可重复、效率高等优点。面状地质要素是地质图中的主要要素,通过算法研究实现面状地质要素的智能综合,在地质图缩编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地质图缩编技术的行业经验、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以及年代—地质体关系、地质体接触关系和面状地质要素拓扑规则等面状地质要素综合的理论基础,设计智能综合算法的逻辑流程,并基于ArcEngine和C#开发环境,设计实现地质图综合过程中面状地质要素智能化综合算法。首先根据由新到老的顺序依次对面状地质要素边界点集进行抽稀,然后对抽稀后的边界点集进行边界圆滑,并对综合面状地质要素的结果进行自动拓扑检查,最后得到最终的综合结果。以郑州、洛阳及周边区域的4幅1:25万地质图缩编至1:50万地质图为例进行面状地质要素综合,缩编后地质图(1:50万)中面状地质要素综合效果经过地质专家评估并得到认可。综合结果符合地质要素的压盖关系和拓扑规则,同时可以高效、批量、准确地实现地质要素智能综合,综合效率大大提高,可节省80%以上的工作量。地质图缩编过程中面状地质要素智能综合算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实现了理论与技术的生产转化,改善传统编图综合的工作模式,促进了缩编制图...  相似文献   

14.
第一份由中国地质学家主持编制的国际亚洲地质图第三次工作会议9月10日至14日在杭州召开,来自法、俄、朝、韩、日等18个国家的33名外国地质学家和60余名中国地质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承办。"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世界地质图委员会于2004年批准的项目,2005年正式启动,预计2010年完成。由世界地质图会员会南亚和东亚分会、中东分会、北欧亚分会、海底  相似文献   

15.
地形地质图是搭建地质数据库的源数据,其成图质量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建库效率。本文针对地形地质图编绘过程中常出现的要素自重叠、自相交以及多边形不封闭等问题,在AutoCAD环境下,利用VLISP控制台,结合图形中几何要素属性特征、实体空间关系特征以及数学基础理论,编写了图形质量检查lsp应用程序,实现了在AutoCAD环境下对成图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传统人工方式相比较,该方法降低了检查的难度和繁琐度,减少了编绘过程的累积误差,提高了检查效率及成图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数据质量检查是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应该贯穿数据的输入和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每一个环节,检查技术方法和手段也一直进行更新。该文以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列举了建库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多种的检查方法和手段,对于不同内容使用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探讨,通过人工检查及软件检查2种方式来确保入库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过程中,通过项目组织实施,实行项目负责制,成立质量监督、检查组,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在各阶段所采取的各种质量监控措施,即三级质量检查及各种质量检查方法。从数据源的质量检查,图形数字化、属性卡片填写,到成果图的各图层数据各阶段的质量检查严格把关,保证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1∶5万观水、水道、崖子、冯家、乳山寨和乳山市6幅地质图的拼接,是以GIS为技术平台,利用山东省1∶5万已数字化的地质图进行地质信息的数据拼接与整合,对相邻图幅接边处地质体不一致的问题,充分吸收1∶20万和1∶25万地质图的新成果资料。通过对1∶5万冯家、观水等6幅地质图拼接的实践工作,提升了地质编图的整体水平,为该地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地质印刷厂承担北海地质矿产勘察公司编制1:5万北海城市综合地质调查报告中的地质图、矿产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4种图件的首次制印出版,由广西地矿局于3月2—3日组织了地矿处、科技处、资料处等单位的评审员及北海矿产地质勘察院、测绘队的代表共9人在南宁进行出版质量的评审。  相似文献   

20.
地质填图是在预查、普查阶段的一种大面积综合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也是研究区域地质矿产情况的一种重要方法。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使用GPS定点,在形成地质草图时地质点坐标有少许人为误差,在室内工作进行地质图转绘以及地质图矢量化时地质点坐标也存在一定误差。在右玉杨村预查项目地质填图形成的电子版地质图时使用GPS中自带Basecamp软件将地质点全部导出,与地形图直接镶嵌配准,将地质点坐标生成电子版地质图过程中的三次人为误差消除,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填图的准确性,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