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种不同生境的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黎中宝  林鹏  邓传远 《台湾海峡》2000,19(3):379-385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三种不同生境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 niculatum)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桐花树和种群水平都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252和0.244。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66、0.240。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27,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12.7%来自种群间,种群间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均值分别为0.060和0.964,基因流畅,Nm=2.187。  相似文献   

2.
我国不同纬度白骨壤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黎中宝  林鹏 《海洋学报》2002,24(1):142-147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一种常绿木本植物群落,分布于我国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5省区的沿海地带,它具有胎生、抗盐及富含单宁等特性,这使得它与其他陆生植物群落存在着很大差别.虽然科学家已对红树植物在生理、生态、能量生态和污染生态方面开展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工作[1,2],但对其遗传结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3.
潮位与盐度是影响桐花树幼苗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桐花树胚胎能否成功着床与快速成苗。本文采用室内控制实验观测桐花树胚胎萌动期根系发育过程,进而探讨盐度、淹水时长、盐度−淹水时长交互作用对胚根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低低潮位淹水环境的完全浸泡胚胎24 h/d培养处理组,桐花树胚胎无法萌根。模拟中低潮位淹水环境的完全浸泡胚胎6 h/d + 浸泡胚根18 h/d培养处理组,胚胎平均萌根率最高,胚根最长。模拟高高潮位胚胎基部浸泡水体环境的浸泡胚根培养处理组,胚胎萌根率与平均萌根率最低,胚根数量最少。模拟高高潮位胚胎基部扎入潮滩环境的蛭石浅插培养处理组,胚根萌发最慢,萌根率最高,胚根最短、数量最多。(2)在盐度为0的环境中,培养13 d后胚根最长。在盐度为10的环境中,培养后的前11 d胚根最长、数量最多。在盐度为20的环境中,萌根率、平均萌根率以及胚根长度和数量明显偏低,胚根萌发与生长受到抑制。(3)淹水时长−盐度交互作用对桐花树胚根生长影响显著,若淹水时长、盐度处于桐花树胚胎萌根耐受范围内,淹水时长−盐度复合胁迫下胚胎依然能够正常萌根。人工培育桐花树幼苗,采用完全浸泡胚胎6 h/d + 浸泡胚根18 h/d,盐度为10培养胚根生长发育最优。研究结果可为潮间带桐花树幼苗人工培育与保护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广西北海、福建漳港和江苏启东3个西施舌自然群体的7个等位酶12个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西施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目(A)范围为1.5833—2.0000、平均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目(Ae)范围为1.2850—1.5373、多态位点百分数(P)为33.33%、观察杂合度(Hc)为0.2389-0.3083、期望杂合度(He)为0.1496—0.2041之间。西施舌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719,福建漳港群体与广西北海群体之间的FST为0.0413,但福建漳港群体和广西北海群体与江苏启东群体之间的FST为0.0505。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广西北海、福建漳港和江苏启东3个西施舌自然群体的7个等位酶12个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西施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目(A)范围为1.5833-2.0000、平均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目(Ae)范围为1.2850-1.5373、多态位点百分数(P)为33.33%、观察杂合度(Ho)为0.2389-0.3083、期望杂合度(He)为0.1496-0.2041之间.西施舌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719,福建漳港群体与广西北海群体之间的FST为0.0413,但福建漳港群体和广西北海群体与江苏启东群体之间的FST为0.0505.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生境的白骨壤种群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广西沙质土壤和淤泥质土壤白骨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白骨壤种群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观察杂合度为0.350,预期杂合度为0.259。不同生境的白骨壤种群的遗传分化很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为FST=0.062 ,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93.8%来自种群内。基因流顺畅,Nm=3.78。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55和0.046。  相似文献   

7.
对生长在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盐度环境中(FZ1:7.95-10.00;FZ2:11.10-15.25;FZ3:15.60-20.08;FZ4:20.58-23.54)优势红树植物桐花树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最低的样地FZ1比其他样地具有更高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含量(p〈0.05).Fv/Fm、Fv/F0和PIABS表现出同样的规律:FZ1、FZ2较高,尤其FZ1最高,与FZ3、FZ4有极显著水平差异(p〈0.01).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起始部分变化不大,其余部分均是FZ3比其他3个样地低.比活性参数ABS/CS、TRo/CS各样地间无显著差异;ETo/RC、RC/CSo是FZ3比其他样地下降,尤其是与FZ1、FZ2有极显著差异.DIo/CS则是FZ3比其他样地高,尤其是与FZ1、FZ2有极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在保护区内盐度7.95‰-15.25‰环境中的桐花树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高,光合器官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和利用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9.
以海南陵水、马来西亚、西沙、南沙4个海域共101尾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 ND1基因序列对波纹唇鱼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PCR扩增、克隆与序列测定技术,获得ND1基因序列长度为975 bp,其多态性遗传参数统计显示,101个个体存在13个变异位点,14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29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0.33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0 35,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Tajima′s D中性检验结果为-1.768 09(P=0.031)表明波纹唇鱼在历史上经历过近期群体扩张或瓶颈效应。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该结果可为今后波纹唇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牙鲆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黎中宝 《海洋学报》2004,26(3):102-108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牙鲆养殖群体(F1代)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牙鲆养殖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牙鲆群体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的变化为1.19(0.11)~1.24(0.10).多态位点百分数的变化为14.29%~23.81%.期望杂合度的变化为0.056(0.036)~0.057(0.033).观察杂合度的变化为0.099(0.065)~0.104(0.065).牙鲆群体间遗传分化较低,群体间分化度为0.005,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99.5%来自群体内,有0.5%来自群体间.群体间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均值分别为0.001和0.999.群体间基因流很大,等于49.75.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线粒体DNA的COⅢ基因序列对我国沿海重要经济贝类紫贻贝3个养殖群体(烟台、乳山、东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由PCR扩增获得32个体的COⅢ基因750bp的部分序列,其多态性遗传参数统计显示,32个个体共检出18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946,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20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5.316,三个群体均显示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东极群体与烟台群体及乳山群体已明显分化,而烟台群体和乳山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PD技术对大黄鱼岱衢洋选育群体和官井洋养殖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选取15条10bp随机引物,共检测出96个RAPD位点。结果表明,岱衢洋选育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3.33%,平均杂合度为0.3008,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0879,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079,平均遗传距离为0.0921;官井洋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3.75%,平均杂合度为0.3298,Shannon信息指数为0.1221,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84,平均遗传距离为0.1216。大部分遗传变异(93.52%)存在于群体内,少部分遗传变异(6.48%)存在于群体间。两群体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为0.0123。以上分析表明,大黄鱼官井洋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岱衢洋选育群体,但两个群体都处于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需要对大黄鱼的种质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以避免遗传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获得长蛸的ISSR-PCR最优反应体系,并对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舟山、温州、厦门7个群体168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引物在7个群体中共扩增出118条重复性好且带型清晰的ISSR扩增带,其中多态条带为55条,多态性比例达46.61%。在物种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  相似文献   

14.
采用24条随机引物对曼氏无针乌贼1个野生群体和5代养殖群体共120个个体(每个群体20个个体)进行了RAPD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19个位点,片段大小为400-2800bp,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带数为4.96条。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数19-24个不等,多态位点比例为13.33%-20.16%,Shannon指数为0.0768-0.1018。6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0825-0.1231,期望杂合度为0.1325-0.1524,平均杂合子偏离指数均为负值,表明存在杂合子缺失的现象。乌贼6个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值在0.0188-0.2436,其中最大出现在野生群体和第5代养殖群体之间。表明6个群体间遗传分化已基本处于遗传分化中等的范围内,而野生群体和第5代养殖群体之间已接近中等分化的底线。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6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中有29.34%是由不同群体间的基因差异造成的。而如果将养殖后的5代群体作为一个总的群体,养殖群体内部有19.38%是由群体间的差异造成的。由此可见,养殖后的曼氏无针乌贼群体相比野生群体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且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养殖群体内部开始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15.
海湾扇贝4次引种后代的表型特征和遗传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不同时期引入到我国的4个繁育历史清晰、未发生种质混杂的海湾扇贝养殖群体成体的壳形态指标和群体遗传结构。壳表型参数分析表明,海湾扇贝北部亚种(Northernbay scallop,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的浙江养殖群体(ZJ)、加拿大新布朗斯威克群体(NB)、马萨诸塞-弗吉尼亚混合群体(M-V)及海湾扇贝南部亚种(Southern bay scallop,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北卡罗来那群体(NC)等不同群体间在壳形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南部亚种的NC群体壳高与壳长基本相等[壳高与壳长的比值(H/L)达0.99,壳型宽壳宽和壳长的比值(W/L)达到0.59];而北部亚种3个群体的壳长均大于壳高,其中ZJ和NB群体的壳形态尤其偏长,其H/L分别是0.92和0.90,NB群体的壳宽显著小于其他群体,W/L仅为0.36。RAPD分析结果表明,ZJ、NB、M-V、NC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1.82%、29.55%、28.79%和31.82%,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078、0.1134、0.0966和0.1197,表明在我国独立繁育了19代的ZJ养殖群体仍然保持了与其他群体相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4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892,表明其中18.92%的变异来自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说明4个群体在遗传上存在着较大的分化。从遗传距离分析,ZJ与NB较近,两者间的遗传距离为0.0319,而两者与M-V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分别为0.0442和0.0524;NC与M-V间的遗传距离为0.0368。这些结果表明,从原产地引种到国外时间较早的ZJ、NB等2个群体与较晚引进我国的M-V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已超过了M-V群体(北部亚种)与NC群体(南部亚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说明独立繁育了近20代后,ZJ群体和NB群体均已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这种分化可能有利于海湾扇贝的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6.
利用40个黄颡鱼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吉林省月亮湖野生黄颡鱼(YL,30尾)、四川野生黄颡鱼(SC,30尾)、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段黄颡鱼(SH,18尾)、湖北省荆州市长湖野生黄颡鱼子代(YY,30尾)及其亲本(QQ,30尾)、天津市换新国家级原良种场黄颡鱼1号(TJ,30尾)6个黄颡鱼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Ae)等进行了遗传检测,根据基因频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Nei氏标准遗传距离,x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近交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析群体的遗传分化及其来源.同时,使用PHYLIP3.63软件绘制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的UPGMA进化树.6个群体共检测到5042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50-650bp,40个基因座扩增出等位基因数从1-8个不等,共计1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座扩增得到3.575个等位基因.结果显示:(1)6个黄颡鱼群体的多态性指标均适中,PIC在0.00-0.79之间,平均值为0.40、0.37、0.35、0.39、0.35和0.19,有效等位基因数(Ae)1.00-5.44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依次为2.05、2.30、1.93、2.07、1.93和1.47,无偏期望杂合度(He)在0.00-0.83之间,平均值为0.45、0.46、0.36、0.46、0.41和0.23;(2)遗传相似系数YY与QQ遗传相似度最高(0.9947),TJ与SC遗传相似系数最低(0.4846),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半滑舌鳎野生和养殖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水平低于野生群体,两个野生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1.275%、0.1177、0.0854和1.1499)分别高于两个养殖群体的平均值(分别为18....  相似文献   

18.
指纹蛤属Acila贝类是我国黄东海重要的底栖生物,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对了解这一海区环境的变化及与生物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线粒体COI基因标记,分析了黄东海常见的两个指纹蛤属物种—奇异指纹蛤Acila mirabilis和指纹蛤Acila divaricata的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这两个种的分化形成时间分别在3.71和4.27百万年前,处于上新世时期,我们推测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引起的物种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黄海和东海环境条件的不同是导致物种分化的重要原因。通过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我们发现分布于黄海的4个奇异指纹蛤群体中,3500-10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且群体遗传多样性自冷水团中心内侧至外侧呈递减趋势,推测这可能与这一群体对冷水团有较好的适应性有关。分布于东海的3个指纹蛤群体均检测到两个单倍型类群ZA和ZB,两类群的分化时间大约在64万年前,发生于更新世中期,我们认为冰期时海平面升降引起的群体地理隔离与二次接触是导致指纹蛤两个单倍型类群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黑鲪(Sebastes schtegeli)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分别取自青岛、日照、荣成、长岛的野生黑鲪及荣成黑鲪人工繁育的F1代共5个群体的等位酶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5个群体13种等位酶的25个基因座位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36.0%-20.8%,平均每个位点的预期杂合度(He)为0.076-0.036,平均每个位点的实际杂合度(Ho)为0.063-0.040,证明所选5个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5个群体之间遗传距离(D)为0.024-0.001,根据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5个群体聚类次序与亲缘关系和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长岛群体与其它四个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024-0.020),达到居群间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