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胶州湾贻贝的繁殖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胶州湾为我国北方沿岸较大的内湾,面积辽阔,风浪较小,近岸毗连青岛市区,水质肥沃,底质多为泥沙,适于筏式养殖。湾内除原已广泛养殖海带外,1971—1972年胶南县沿湾有关公社及青岛第二海水养殖场等单位开始移苗养殖贻贝,效果良好,养殖范围逐年有所扩大。 随着贻贝养殖数量不断增多,海中设置的海带及贻贝养殖浮筏上都发现有贻贝苗附着。开始数量虽然较少,但有连年增多的良好趋势。考虑到该湾贻贝苗源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金属/海水界面两个主要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浸入海水中的金属构筑物,不久便有生物在其表面附着,这些生物包括细菌、微型藻类、原生动物等微型生物,以及藤壶、牡蛎、海鞘、贻贝、草台虫、海藻等大型生物。这些生物均依一定的附着机制附着在海中的物体上。并且大部分时间以附着为生,  相似文献   

3.
贻贝(Mytilus edulis L.)是一种冷水性双壳类软体动物,它在我国沿岸分布的南限是胶州湾,但仅见于港内码头及船底上,且数量不多。 1958年青岛市水产局、原青岛市海水养殖场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曾一起自大连和烟台移贻贝苗至青岛试养,次年养殖架上也曾有少量幼苗附着,但未能大量繁殖起来。1971年后胶南县海水养殖试验场及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等先后进行数十亩乃至数百亩移苗养殖,附苗量虽有所增长,但直至1974年仍缺乏生产意义。这种情况引起我们的思考:胶州湾贻贝苗源能否大量发展?它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1972年至1973年,我们与烟台地区海水养殖试验场等单位曾对烟台沿岸贻贝苗源进行调查研究,确认当时烟台苗种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附着基不足,其次是亲贝不足,据此试验成功了“废旧草绠采苗法”。之后,随着采苗器材的增加及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烟台芝罘湾已发展成为一个较好的苗场,通常可供万亩以上生产用苗。这个经验对我们开发胶州湾的苗源很有启发。 1975年胶南县在胶州湾大力推广“废旧草绠采苗法”,收割海带后保留废旧海带架两万台采贻贝苗, 1976年进一步扩大贻贝养殖面积,继续留绠采苗。我们在青岛市水产局及胶南县水产局等单位的协助下,于1975年9月及1976年8-9月,对胶州湾内及湾口(青岛前海)留绠采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资料即为本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部沿海,大部分海区水质贫瘠,养殖贻贝(Mytilus edulis)单产较低,这给发展贻贝养殖带来某些困难。为了探索这类海区的生产潜力,1977年7月至1978年9月,我们选择山东胶南县(氵贡)口湾泊里公社海带养殖场,作为高产试验田进行试验。多年来,群众在这一海区养殖贻贝产量都较低,亩产仅有3,000—4,000斤(4台架子为1亩,每台50米长)。在进行小面积试验(4亩)的同时,我们亦搞大面积养殖,在45亩海面上,平均亩产净贻贝9,984斤,比原来群众养殖(以4,000斤/亩为基准)增产149.6%。从1977年9月包苗到1978年3月收获,生长期为了个月。试验了不同水层、包苗日期、包苗数量、不同长度的养殖苗绳对增产的关系,对贻贝生长、性腺发育、风浪和水温对产卵的关系,也进行了定期测定和检查。  相似文献   

5.
沙蚕科性信息素的种间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明远  杨宇  吴宝铃 《海洋学报》1992,14(5):95-100
本文对海洋多毛类沙蚕科4属7种沙蚕:褐片阔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双管阔沙蚕(P.bicanaliculata)、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琥珀刺沙蚕(N.succinea)、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绿沙蚕(Nereis virens)和涂沙蚕(N.fucata)性信息素的种间作用进行了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属的双管阔沙蚕和褐片阔沙蚕及日本刺沙蚕和琥珀刺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可以互相诱导异性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naptial dance)和释放配子;雌性或雄性的多齿围沙蚕、雄性的绿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体腔液分别可以诱导异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发生婚舞并释放配子;但雌性或雄性褐片阔沙蚕、雄性的日本利沙蚕、琥珀刺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却不能诱导异性多齿围沙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或释放配子.不过,雌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的体腔液能引起雄性多齿围沙蚕异沙蚕体脑电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俚岛、荣成靖海卫、文登泽库近岸海域潮间带大型海藻资源调查发现,底质对海藻的种数及分布均有影响。荣成俚岛潮间带为岩礁底质,海藻的种数较多,有3门31属37种,荣成靖海卫与文登泽库潮间带以砂质底为主,海藻的种数较少,分别为3门8属11种与3门7属9种。岩礁底质的形状、布局影响海藻的生长与分布,分析了九种不同岩礁类型的海藻分布规律以及适宜生长的海藻种类多数海藻不易在岩礁迎浪面附着,在低潮带,易在有一定沉积效应处生长,在高潮带,易在有一定的存水量的地方生长。研究结果对潮间带海藻资源增殖与恢复中藻礁材质、形状等的选用与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附着物是海藻养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1909年,日本的冈村在“浅草海苔”一书中就有附着硅藻、藤壶等危害紫菜的阐述。迄今紫菜养殖已有长足进步,但是采壳孢子的冈帘下海后,往往遇到杂藻的附着,除了采取暴晒网帘以外也没有其他有效的方法。海带筏式人工养殖中的秋苗培育,也受到大量杂藻的危害,而只能用人力去拔除。这些附着生物与  相似文献   

8.
厦门港网箱养殖场污损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1990年3月至1991年3月在厦门港火烧屿网箱养殖场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和挂网试验,对养殖场的污损生物进行了初步研究.优势种是中胚花筒螅、薮枝螅、海根笔螅、僧帽牡蛎、翡翠贻贝、网纹藤壶、泥藤壶、长鳃、灰钩虾、强壮细足钩虾、尾剩蜾赢蜚等.全年都有生物附着,生物防除的重点在冬、夏两季.  相似文献   

9.
吴敬 《海洋信息》1997,(8):16-18
海带与贻贝系两种截然不同的海洋生物。海带属于植物,即大型海藻,属褐藻类,其营养价值高、食疗兼之,故有“长寿藻”之誉;而贻贝为软体动物,(北方俗称海红,南方称淡  相似文献   

10.
附着基粗糙度等因素与海藻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超  梁振林  梅俊学 《海洋学报》2016,38(10):105-112
海藻附着基表面粗糙度与孢子附着密度有密切的相关性;已经由许多研究证实。但是海藻苗的密度是否仍然受到附着基粗糙度的影响;还缺乏明确的结论。本文以尼龙和亚克力两种材料作为海藻附着基;悬挂于自然海区中使海藻孢子附着并萌发生长;用以研究附着基表面粗糙度对4种海藻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多管藻、尾孢藻、点叶藻、硬毛藻这4种海藻;在不具沟槽的光滑面;密度显著低于任何有沟槽的粗糙面;但粗糙度不同的附着基之间比较;对海藻密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室内培育的海带苗;在尼龙上的密度与粗糙度成正相关;但是将海带苗移至海上培育后;不再与粗糙度有相关性;可能与其假根状固着器下海后的发育有关。本文还试验了海泥、灭活海泥和低栖硅藻3种沉积物与附着基粗糙度对海藻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和附着基粗糙度;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海藻密度的影响;因附着基的材料和海藻种类而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山东半岛东部、北部及渤海海峡地区的地方性天气-冷流低云,作了初步的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种低云的环流特点及殊地理环境,分析归纳出这种低云的预测方法及判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田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作者提出烟单14号玉米生长过程中,小喇叭口期土壤中全氮、大喇叭口期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与产量相关密切。并据此建立了产量及构成三因素与土壤养分间的最优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4.
波浪对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了以波浪侵蚀为主的沙质海岸,在人工岬控制下海岸变形与波浪特性的关系。从而为海岸蚀退的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IAP-AGCM(二层大气环流模式),针对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表层海温(SST)异常进行八个月的数值积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潮弯曲时北太平洋冬季SST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30-60d振荡的特征;在北半球的30-60d振荡,大部分地区为向西传播,在南半球则为向东传播;其经向传播较为复杂,在120°E剖面上以向南传播为主;热带地区受此SST异常的影响以西太平洋、印度洋大气加热场的30-60d振荡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付克忖 《海洋学报》1980,2(3):51-58
本文讨论了南黄海北部海域及青岛近海海水激光(6328Å)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与温跃层的相关性。依据三个年度不同季节(春、夏、秋)现场实测结果,叙述了衰减系数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并对现场测量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是一个正在扩张的年轻弧后海盆。对这个海盆的研究在地层学、古海洋学、构造学、地震学及海底资源勘探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这个海槽处在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转化的过渡性地壳域,许多人试图从冲绳海槽的研究中,获得关于洋盆早期演化的知识。本文根据反射地震资料(图1)就该海槽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开发胶东温泉地热水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分与温泉水类型,指出其中Ⅱ_1、Ⅱ_2:型水温高,日采水量大,矿化度高,水质复杂,相应的环境效应明显.提出地热水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尾水的大量排放,对温泉周边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Bowen数的意义、功能和计算法。同时,依据多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统计,计算出东中国海的Bo值。其结果绘制成1月至12月的月平均分布图,从而对本海域的Bo分布特点作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