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0年和1984年分别在广西桂林的屏风山及马山溶洞的灰华堆积物中发现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其中有数十粒类似花生的化石颗粒,已全部钙化。经研究其为原始野生花生的荚果,从其颗粒大小及果荚构造与现代野生花生(南美产)及现代人工栽培的珍珠豆型花生荚果对比,它表现出明寻的原始性。据与其共生的古脊惟动物的时代确定占花生的时代为中一晚更新世,命名为户alaeoarachis sinensis gen.et sp.nov.(中华古花生)(新属、新种)。 中华古花生的发现,证实了中国确是花生原产国之一,为研守花生的起源、栽培史及其传播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姬书安 《城市地质》2001,13(2):39-40
北京朝阳门地区一件不完整的下凳骨化石,代表了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德氏水牛(Bubalus teilhardi)在北京城区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古气候学意义,该化石的发现表明,北京城区在十几万年前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3.
1981年11月3日,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二分队陆伍云、戚关林、张建胜、裴健等,在巢县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于城南约6公里的岱山公社银山村附近(图1)古溶洞堆积物中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同年12月及1982年初,该队又组织力量,  相似文献   

4.
5.
黄河源区早更新世含植物化石地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1919.6kaB.P.)、棒咯涌K5号钻孔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135.9~945.4kaB.P.)、野牛河西岸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548.2~765.4kaB.P.)以及产于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各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获知黄河源区早更新世早期为亚热带山地针叶林植被景观,地层中木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以针叶植物云杉属、松属、冷杉属、铁杉属为主,是源区动植物发育的鼎盛时期;进入早更新世晚期初,乔木植物花粉迅速减少乃至全部消失,草本植物花粉大幅度增加。晚期末,孢粉出现贫化,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呈现荒漠草原植被景观。提出了现今黄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质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宜兴市张渚镇北牛犊山出露了一套陆相红层,由于一直未获化石,时代归属及区域对比分歧较大。1973年我队将其归为晚白垩世浦口组:1978年我队编制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时,将其归为西横山组。近几年笔者和本队部分同志在该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于该红层中采获了恐龙蛋化石,因而提出这一红层时代应归属于晚白垩晚期赤山组。一、地层剖面赤山组(K_2(?)) 厚>38.8m(11)灰紫包细粒岩屑砂岩(未见顶)。 >5.3m⑩紫红色含角砾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2.8m⑨浅紫色角砾岩 4.6m⑧灰紫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2.4m⑦紫色含角砾长石岩屑砂岩。1.3m  相似文献   

7.
位于沈阳市东部和西部的2个钻孔剖面均有晚更新世晚期泥炭发育。14C测年结果表明:东部钻孔泥炭层形成于玉木亚间冰期晚期,西部泥炭层形成于玉木亚间冰期结束之后。孢粉分析结果表明:东部钻孔剖面中的泥炭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植物花粉为主,指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西部钻孔剖面中的泥炭以温带草本被子植物花粉为主,山地针、阔叶植物花粉为辅,指示温干偏湿的气候环境。定量古气候分析结果表明,玉木亚间冰期晚期沈阳地区与现今气候相当;玉木亚间冰期结束之后,沈阳地区的气候比现在稍冷。  相似文献   

8.
9.
1989年初,湖北南隆崇阳县路口镇青年农民尧平衡在该镇厢所村烧灰采石时掘得动物牙化石20余块,经地矿部502所(宣昌地矿所)雷奕振副研究员鉴定确认为中华犀(Rhinocerossinensis owen),所见残片均为同一个体的遗骨.中华犀属中国南方广泛分布于更新世的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此次发现是鄂南地区历史上第二次发现此动物群分子.牙化石产于顺层发育之二叠系下统栖霞灰岩中的垂直溶洞内,混于洞内充填的上更新统下部松散黄土层中(黄土暗色,含较多铁锰氧化物).孢粉组合中所含的木本植物花粉以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类型为主,而蕨类孢子则以潮湿环境下的种属为主,两者综合,则当时的气侯当属温暖湿润阶段.据此并结合该处黄土层的成  相似文献   

10.
在川西地区龙泉山西坡首次发现了第四纪泥石流沉积。泥石流沉积相组合为AA1B、AA1C、AA1,反映泥石流为洪积扇扇中沉积组合,具有粘性泥石流的沉积特征。ESR测年及孢粉化石组合特征表明泥石流沉积于早-中更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龙泉山泥石流的形成反映了龙泉山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构造隆升,以及四川盆地盆地期夷平面的解体,是对早-中更新世之交青藏高原的隆起、季风的加强、暴雨式降水出现的沉积响应,对于研究四川盆地西部及青藏高原东缘第四纪构造运动及古气候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辽宁黑山恐龙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坤  李瑜 《地层学杂志》1998,22(3):227-231
在辽宁省黑山县八道壕煤矿沙海组下部发现一颗恐龙牙齿化石,鉴定为Asiatosaurussp.,时代属早白垩世,对我国北方热河生物群时代归属研究及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划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黄土高原区环纹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纹藻化石不仅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新生界地层,而且笔者近年在黄土高原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中亦有较多发现。在8个化石点共找到环纹藻化石2378粒。研究表明,它具有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性。含环纹藻的孢粉组合不仅有喜暖湿的阔叶树种花粉,而且也有喜冷湿的暗针叶树种花粉,反映了环纹藻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我国西部环纹藻化石种类较东南部单调,其数量从东向西趋于减少。其时代分布,从晚更新世早期到晚全新世,以中全新  相似文献   

15.
贵州双河洞是亚洲第一长洞,该洞先后分辨出近30多具大熊猫个体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完整大熊猫化石最多的洞穴。其中一支洞中竖井下方至少聚集了10余具个体化石。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洞道发育形态特征及化石埋藏学特征,初步推测出这些大熊猫深入该支洞内经由竖井跌落并死亡的过程,表明喀斯特洞穴可以为大熊猫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及化石保存环境。选取一例化石表面沉积的碳酸钙样品进行了铀系法测年,表明该个体至少生活在5.1万年前;对另一例个体的牙齿化石进行AMS14C测年,发现其生活在距今2.5万年左右,推断该洞道中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晚更新世时期。  相似文献   

16.
17.
矾山盆地位于冀西北新生代断陷盆地区,为怀来—延庆盆地的一部分,与著名的泥河湾盆地毗邻。我校在该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在晚更新世黄土中发现了较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个体40余个,主要有:马、犀牛、鹿、猪、鼠兔、鼢鼠、田鼠、松鼠等,其中啮齿类化石最为丰富,保存的完好程度在整个华北地区是极为少见的。这批化石产于距今15~2万年(古地磁、热释光)的晚更新世黄土层中,化石的组成大都为晚更新世成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记述了湘南汝城盆地石寨脚哺乳动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堆积情况和化石产地在该盆地第四系阶地中的位置关系,并根据化石出露情况,讨论了含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应属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广西北部平乐县鸡母岩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认为形态学上区别于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而与晚期智人相似.与之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包含绝迹种猩猩、大熊猫和绝灭种东方剑齿象、中国貘,指示其时代在晚更新世.平乐人类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现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20.
平南盆地位于中朝地台东缘朝鲜半岛中部。平南盆地古生界比较发育,特别是盆地中南部地区发育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仅在盆地东南部谷山、法洞地区发现了晚奥陶世到志留纪的地层,其它地区末曾发现过晚奥陶世到早石炭世的地层。最近在平南盆地中部平壤之东原中奥陶统(晚达组)上部发现了Chaetetes cf. nantanensis, Calceola sp., Thamnopora sp., Cladopora sp. 等指示泥盆纪的化石;该含化石层的走向延续性比较好,延伸长度2~3 km。基于上述研究,认为原来的中奥陶统(晚达组)上部可能为泥盆系。在中朝地台,除了西缘和西南缘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现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地层,只有辽东太子河流域本溪组的地质时代被认定为早石炭世晚期到晚石炭世早期。这些泥盆纪、早石炭世化石都发育在中朝地台东部,说明古生代时期中朝地台西部和东部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有差别,因而对于中朝地台古生代古地理和构造演化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