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介绍了转发报程序的开发思路及界面、配置文件、外部程序调用、主模块,手工编报、容错处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转发报程序的开发思路及界面、配置文件、外部程序调用、主模块,手工编报、容错处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中国气象局开发的地面测报软件中存在的天气报和加密报不能在同一时次共同实现分开编报、发送及存储报文,自动站参数、日资料等不能实现自动异地备份现象,找到利用批处理文件和W indows任务计划功能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使用地面测报业务软件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自动气象站使用地面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2004版)进行数据采集、编报和记录处理,提高了观测、发报以及资料处理的能力,降低了出错的机会,提高了气象观测资料的密度,数据处理审核功能极大地降低了预审和审核人员的工作量.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对软件操作使用中还存在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为地面测报和资料审核人员正确操作和使用软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AHDM测报数据软件广泛应用于地面测报业务正常工作之中 ,对提高地面测报工作效率和资料的准确性起到了很大作用 ,大大减轻了测报人员的工作量 ,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操作不当带来工作繁琐。1 AHDM4.1与 AHDM4.1 1程序的弊端  加密报电码规定 ,日最低气温编报时次为每日 0 8时 ,而 AHDM4.1测报软件程序设计在每日 0 8时和 1 4时均需编报该组 ,所以每天 1 4时编报结束需要人工取消该组 ,给工作带来繁琐。AHDM4.1 1程序克服了这一弊端 ,符合一般气候站加密报编报规定。但在编制地面月报表中 ,D文件 AHDM4.1与 AHDM4.1 1程序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旗县局站大都使用《AH地面测报》软件进行编报和制作报表 ,使用分组交换网传输报文。编报使用的是北京时 ,而在发报时使用的是世界时。这就需要观测员在输入观测数据前 ,把系统时间修改成北京时。在编好报文后发报前再把系统时间修改成世界时 ,然后传输报文。这样频繁地调改系统时间比较繁琐 ,费时费力 ,而且稍有疏忽 ,极易造成差错。本人通过分析 ,使用 C语言编了自动修改系统时间的程序 ,建立一个批处理文件解决了这个问题 ,并应用了一年多 ,效果很好。现将该程序介绍如下 :1 解决冲突的办法用 edit建立一个批处理文件 ,通过这个文…  相似文献   

7.
邬建祥 《气象》1991,17(4):1-1
一、前言 PC-1500计算机在地面观测工作中的普及应用,明显地减少了测报错情,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编报及处理问题速度,同时减轻了气象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发报前的紧张状态。现用程序的优点显而易见。然而,经过几年来的实际应用,此程序在判断干、湿球温度读数和气压读数的正误,防止天气报时间内漏发危险报,防止每月4日漏发气候月报,以及台风实验(及其它试验)期间拍发加密观测报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在不改变原程序的  相似文献   

8.
CAWS-600自动气象站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可为 《贵州气象》2002,26(6):40-41
地面观测从原始的人工观测、查算、编报、电话发报 ,到近几年的人工观测、计算机编报、网络传输 ,以及明年的自动气象站、自动观测、编报、传输。可谓发展迅速。那么何为自动气象站 ?是否所有地面观测项目都能自动观测 ?自动气象站的构成系统 ,功能怎样 ?下面对这些作一介绍。1 什么是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站是一种按设定的要求对多项气象要素自动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编发报、编制报表的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可以减少观测人员的地面观测工作量 ,提高观测时效和质量。目前 ,自动气象站自动观测项目有 :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风向风速、地…  相似文献   

9.
本以大柴旦气象局编制的生态环境监测编报程序为例,介绍了生态环境监测编报微机化处理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日常实际观测工作,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1号)中的有关规定,总结了自动站滞后雨量的处理和编报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移动多普勒气象雷达车的数据传输,实现应急通讯的会商以及重大天气过程的直播和保障,利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图像传输、多媒体制作等多种技术集成设计了DVB/IP气象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从数据收集和通信层面上立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为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和决策指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将对上海市气象局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发展现状和全国各地气象频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发展策略:通过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广西应急气象频道的建设,建立部门联动的合作机制;推进业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频道综合业务能力;完善广西应急气象频道节目体系,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系统业务流程,大力推进人才体系建设,从而把广西应急频道打造成为综合防灾减灾频道。  相似文献   

13.
对美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在介绍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实际,对美国灾害应急服务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江西气象灾害应急体系的一些措施。研究结果认为,要建立完整高效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积极发挥气象部门在灾害应急工作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充分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强气象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发服务能力;要大力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职能.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3G网的气象应急指挥车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应急指挥车是气象部门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方案所设计的3G气象应急指挥车通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多种通信网络的互连互通,还能实现与远程指挥中心的实时数据、语音和视频通信,具有易于部署、应用灵活、性价比高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应急指挥车是气象部门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方案所设计的3G气象应急指挥车通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多种通信网络的互连互通,还能实现与远程指挥中心的实时数据、语音和视频通信,具有易于部署、应用灵活、性价比高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针对国内有毒气体泄漏等突发性大气中污染物扩散问题建立的区域精细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基于污染扩散模式HYSPLIT_4,利用中尺度模式WRF为其提供气象场,对污染扩散的路径和浓度以及地面沉降进行计算,系统后端开发了基于GIS的产品制作平台对模式产品进行叠加地理信息的处理。为实现快速应急响应的功能,模式业务系统始终处于热准备状态,并可在接到指令后迅速完成产品制作。文中给出一个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演习应用实例,显示该模式系统对影响范围较大的有毒气体泄漏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单体式架构应用在突发事件预警辅助决策系统开发中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本文引入了微服务架构设计开发该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分析微服务架构在复杂系统中相对于传统单体式架构的应用优势,设计出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选用Spring Cloud微服务框架,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扩展,创建了基于该系统设计的注册中心与网关.系统采用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展示平台,通过接入各行业静态、危险源动态监测数据,根据设定的模型进行数据融合、处理,辅助进行预警信息生成、发布及应急处置阶段的指挥决策.所设计方案在湖北省突发事件预警发布辅助决策系统中得以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类系统使用微服务架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水旱灾害、雪灾、火灾、环境事故等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为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快速采集事发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洛阳气象局购置了气象应急指挥车。该指挥车集成了车载气象监测、通信网络、信息传输、气象预报、气象服务、应急指挥、系统保障等功能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克服卫星通信系统使用费用较高困难,我们在应急指挥车上增设了基于3G网络的VPN通信系统,很好地实现了应急指挥车与远程指挥中心之间的气象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实时通信,大大提高了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Python、Php及多线程技术,对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现有的多渠道预警发布手段进行扩充完善,基于LAMP平台构建电视渠道预警信息插播系统.结果表明,系统可以纵向对接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数据及产品,横向连接中国天气频道播出系统,实现预警信息的抽取、清洗、解析、存储及转换,能实现预警信息在电视渠道的一...  相似文献   

20.
谢国权  郑伟才  张锋  邓闯  李建  阮小建 《气象科技》2018,46(6):1130-1135
鉴于浙江省级尚没有本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本文基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TLQ消息中间件和FTP消息传输机制,分别实现了本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数据库和浙江天气网、智慧气象APP、微信等主流网络媒体渠道的实时对接发布,以及邮件传真通讯手段的对接。为现阶段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服务工作打开了局面。也为后续开展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无省突系统的省份,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