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元回归有两个缺陷:(1)自变量的限制条件过为苛刻;(2)稳健性差。这两个缺陷对矿产定量预测有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笔者应用现代统计学新成果——稳健性统计理论和数量化理论I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选用残差余弦值和及残差绝对值和分别作为目标函数,首次提出了最小化残差余弦值和的数量化理论I和最小化残差绝对值和的稳健性数量化理论I,并给出相应的解法;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计算与结果的分析、对比,得出定量预测方法——最小化残差绝对值和数量化理论I稳键性好,预测效果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3.
马少维;李夕兵;马春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24(4):103-107
锚索的锚固角是边坡支护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数量化理论Ⅰ的建模原理和方法,选取了15组可靠的实测样本数据,以滑面倾角、坡面角、滑面粘结力、滑面内摩擦角、锚索直径、边坡天然稳定系数等6项定量指标作为锚索锚固角的判别指标,建立了边坡锚索最优锚固角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检验和精度分析,得出最优锚固角的残差绝对值为0.17°~4.60°,平均为2.18°;相对误差为0.51%~11.79%,平均为4.96%;复相关系数r为0.9613,剩余标准差s为2.8185,总体上最优锚固角的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可见,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确定边坡锚索最优锚固角是科学可行的,它为确定边坡支护设计的锚固角参数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数量化理论Ⅱ,Ⅲ充分地利用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为我们在判别分类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本文介绍了利用这项理论对某地区的航磁异常进行判别分类,并说明了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针对地面沉降研究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同时引用定量的及定性的参数,以多个指标刻画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并利用土的胀缩比Cp值对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级,应用数量化理论探讨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工程地质问题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兼有定性和定量指标,要精确地进行量化极其困难。数量化理论提供了将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进行量化进而建立预测评价模型的方法,为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提供了便利。本文论述了数量化理论原理及其发展概况,综述了数量化理论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现状,数量化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的识别和提取、建立工程地质预测评价模型、地质因素的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面。文章根据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数量化理论的局限性:区域间的迁移性、评价的后验性以及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并针对性的提出两种处理方法:(1)对大量样本进行部分细致的工程评价,建立与评价对象符合的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快速评价; (2)根据大量不同类别样本建立的不同模型,实际应用时根据实际样本情况,选取针对性的计算模型对地质模型进行评价。最后,本文结合工程地质发展趋势,以及各种方法手段的引入介绍,论述了数量化理论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影响岩堆稳定的定性因素难以在极限平衡、数值分析中全面反映和定量表述。数量化理论可通过定性指标定量化,充分考虑定性指标的影响。基于数量化理论,提出岩堆稳定性评价模型。根据岩堆组成物质及内部颗粒接触情况进行结构分类;基于主因素分析,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分为四级)、岩堆结构(分为四级)、地形坡度(分为三级)及地下水发育情况(分为二级)4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岩堆稳定性评价模型。模型在云南水富-麻柳湾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成果表明:影响岩堆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岩堆结构、岩石强度和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易发性是泥石流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泥石流易发性的确定对于泥石流整体特征的把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现行标准和前人研究不足的基础上,从发生学角度选取流域面积、纵坡降、谷坡坡度等9个评价指标,采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自检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准确率分别达到87.14%和90%,证明了该方法在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数量化理论在泥石流灾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以吉林和龙市泥石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龙市地处长白山脉东北部,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内常有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该市东城区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条件,泥石流发生频繁。2002年7月间,该市境内连降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69.8mm,导致多处暴发泥石流,造成较大灾害。文章根据东城区34条泥石流沟的调查资料,采用数量化理论对泥石流易发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泥石流易发程度预测模型。计算获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判定数据的可靠性,必需建立一套实用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分级方法,为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服务。考虑到目前采用的属性指标的实际情况,特采用数量化理论对施工阶段岩质围岩亚级分级进行定量评定。通过对国内外情况的调查统计,得到了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的指标体系;并依托工程实际情况,在72条隧道中采集了800余条样本,从中选出了500条数据进行分析,完成了以数量化理论为基础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的定量判定方法研究,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判定方法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指标为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性状态、地下水状态;建立的数量化分级判别方程和判别值的自检平均符合率超过85%;数量化理论在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数量化理论Ⅰ模型规定:参与定量估算的预测要素数目小于等于研究区内已确定的典型矿床模型数目。事实上,多数研究区内可作为模型的典型铀矿床数目较少,因而限制了预测要素的选取,降低了预测精度,为解决此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矿床分割法。该方法是将某一典型铀矿床模型按其具有相似预测要素的矿带进行逆向分割,即拆分成一定数目的铀矿模型,扩充了模型数目,并保持分割后各模型区资源量不变。双桥-新路地区试验结果证明:运用"矿床分割法"后,预测要素的选取数目有了明显增加,提高了方向系数值,资源量估算值更接近模型区的实际资源量。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从K剖面法的理论公式出发。着重探讨K与ρ_3之间的关系、K的等价性、K与P_3比值法的内在联系。K剖面法资料有其独到之处,它是P_3的二次专用标志。仍受等值原理的影响。K剖面法具有ρ_3比值法的三大优点:压制局部干扰,增加邻近电性层的分辨能力,压制地下电性不均匀体的影响。作者主张K剖面法资料以不等比(施伦贝尔)测深装置的ρ_3曲线整理为宜。 相似文献
18.
隐伏矿床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论述了隐伏矿床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国内外寻找隐伏矿床的理论和方法,提出综合预测和找矿途径,提高找矿效率,以满足国家建设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
张银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16(2):216-218
<正> Arthaud于1969年提出根据运动面确定主应力方位的图示法,运动面是指断层面法线和擦痕确定的平面。他认为在同一应力场中形成的断层,其运动面相交于一点、两点或三点(在吴氏网上),这些交点分别对应于三个相互直交的主应变轴:X(最大伸长轴),Y(中间应变轴)和Z(最大缩短轴)。求出运动面的交点后可根据断层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