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党参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及OMIM、TTD、Drugbank等网络数据库分别获取药物有效成分、活性靶点、疾病靶点,并取药物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对靶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得到药效活性成分21种,药物靶点108个,T2DM靶点2402个,两者匹配映射得到关键靶点28个。党参治疗T2DM的主要成分为木樨草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豆甾醇、黄豆黄素等,关键靶点为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PPARG)等,关键的生物学进程包括药物反应、葡萄糖稳态;关键通路为PI3K-Akt 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结论:党参治疗T2DM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文献数据分析中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月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药治疗STC的中药组方,运用SPSS 20.0与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及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27篇文献,有效处方130首,使用中药112味,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有24味,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中药为白术、当归、黄芪,中药归类主要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胃、大肠经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常用的24味中药分成9类;通过因子分析可将常用的24味中药分为9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两味药药对主要为当归与肉苁蓉、白术与枳壳;三味药药对主要为当归与肉苁蓉+白术、当归与麻子仁+肉苁蓉;四味药药对主要为白术与升麻+肉苁蓉+当归、白术与枳实+肉苁蓉+当归。结论:中药治疗STC应当注重补益气血,并兼顾滋阴润肠、散寒行气之法,从而标本兼治,正盛便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共词分析法对近10年内关于慢传输型便秘(STC)治疗的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并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方向。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关于STC治疗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Bicomb和SPSS 22.0软件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通过绘制知识点图谱,分析该领域的热点分布和趋势。结果:共统计中文文献419篇,提取高频关键词45个,通过知识图谱发现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老年人STC的治疗、STC的保守治疗、常用药物治疗及外科治疗等四大领域。其中中医药治疗STC具有独特优势,效果明显;老年患者这一人群在STC中的发病率高、治疗复杂也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热点多集中在临床疗效观察,而发展趋势应多向实验研究、循证医学方向转变。结论:通过共词分析法直观地展示了当前慢传输型便秘治疗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STC随机对照治疗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将其资料进行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11 篇文献,1015 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STC在改善总体疗效[RR=1.21,95%CI(1.14,1.28),P<0.00001]、排便困难疗效[SMD=-0.85,95%CI(-1.20,-0.49),P<0.00001]、便质疗效[SMD=-0.78,95%CI(-1.18,-0.38),P=0.0001]、排便时间[SMD=-0.71,95%CI(-0.95,-0.48),P<0.00001]、排便间隔时间[SMD=-0.77,95%CI(-1.09,-0.46),P<0.00001]、排便方式[SMD=-0.48,95%CI(-0.72,-0.23),P=0.0001]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在改善STC患者排便困难、便质、每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频率和排便方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性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药物的活性成分并筛选,在Genecards、OMIM、TTD、DisGeNET数据库检索与该疾病相关的主要靶点;运用韦恩图获取六味地黄丸与老年性便秘的交集靶点。将以上数据通过STRING获得交集靶点的蛋白网络,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药物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58个有效活性成分和675个对应靶点,主要有效成分有槲皮素、羟基芫花素、泽泻醇B等;药物-疾病交集靶点296个,包括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1 (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GO功能富集共有3175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215条通路,主要有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该药物主要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蛋白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该研究在总体上预测了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性便秘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表明了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相关文献,对处方药物进行提取、规范,构建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方剂115首,涉及中药132味,高频用药主要以补虚药、补气药为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白术(80次);最终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4组(火麻仁、郁李仁、厚朴;黄芩、半夏、香附;北沙参、山药、玉竹等),新处方7首(火麻仁、郁李仁、厚朴、炒槟榔;黄芩、半夏、香附、人参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以益气养血、滋阴润肠、温阳通便为基本原则,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酸枣仁汤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平台预测酸枣仁汤中药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通路,利用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成分-靶点网络、PPI网络,使用DI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获得酸枣仁汤中五味中药酸枣仁、川芎、知母、茯苓、甘草含有的135种活性成分,332个相应靶点;PPI网络包括293个节点;GO条目146个,其中生物过程为94个,分子功能条目34个,细胞组成条目18个;KEGG通路22条。结论:酸枣仁汤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精神系统疾病,还可以用于治疗肿瘤、循环系统等疾病,同时参与5-羟色胺、氮素代谢等生物过程,揭示了酸枣仁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药理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对青风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查出青风藤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靶点,并在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中共同筛选出DN的基因靶点,通过Venny 2.1.0得出青风藤和DN基因靶点的交集,运用STRING 11.0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制作蛋白互作网络图,运用Web Gestal数据库对相应基因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6种有效活性成分,潜在靶点蛋白58个,其中治疗DN有效活性成分4种,潜在作用靶点18个。GO功能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青风藤治疗DN与凋亡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相关,并通过调控这些通路降低尿蛋白的产生、保护细胞组织、延缓肾小球纤维化及肾脏硬化。结论:青风藤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延缓DN的进展,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桔梗治疗肺动脉高压(PH)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桔梗有效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使用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疾病候选靶点,利用Cytoscape-v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平台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运用R软件分析靶基因的GO功能,使用DAVID数据库分析KEGG通路。结果:桔梗治疗PH的有效化合物包含木犀草素、金合欢素、菠菜甾醇及顺式-二氢槲皮素,相关潜在靶点涉及PTGS1、PTGS2、HSP90AA1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预测靶点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细胞生长增殖等生物过程及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情况、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潜在基因主要集中在白细胞介素-17、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缺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结论:桔梗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促血管舒张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机制发挥治疗P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芎芷地龙汤的活性成分,预测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通过TCMSP平台收集芎芷地龙汤活性成分并进行ADME筛选,收集活性成分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偏头痛的相关疾病靶点,并与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进行PPI分析;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芎芷地龙汤85个潜在活性成分和145个潜在治疗靶点;芎芷地龙汤治疗偏头痛关键靶点为JUN、TNF、MAPK1、AKT1、RELA等;可能参与的通路有Pathway in cancer通路、HIF-1信号、TNF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槲皮素、β-谷甾醇等是芎芷地龙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TNF、MAPK1、AKT1等基因可能在治疗偏头痛时参与调控;芎芷地龙汤主要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低氧反应、炎性因子释放、神经递质传递、血管张力等机制治疗偏头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探寻清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平台挑选出清痹汤主要活性化合物及靶点;利用五大疾病数据库查找GA的对应靶点;借助韦恩图工具构建“药物-疾病靶点”交集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依托Cytoscape 3.7.2绘制“中药-活性成分-靶点”“活性成分-交集靶点”“核心靶点-KEGG 通路”网络图。结果:清痹汤有效活性化合物共133个,潜在对应作用靶点125个;GA疾病相关靶点823个;疾病-药物共同靶点41个。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图提示IL-6、VEGFA、CASP3、RELA、MYC、PPARG等可能是清痹汤治疗GA的核心靶基因。GO富集分析共237个,其中生物过程(BP)174条、细胞组成(CC)20条、分子功能(MF)73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73条。结论:清痹汤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控制炎症、抑制血管生成等多途径发挥治疗GA的作用,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疾病的特点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究乙字汤治疗痔病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ubchem和TCMSP数据库筛选乙字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痔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并用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蛋白名称。取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以STRING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PI),借助Cytoscape3.8.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O富集分析。使用Auto Dock 4对度值较高的药物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借助Pymol和Lig Plot 2.2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乙字汤治疗痔病的活性成分126个,潜在靶点53个,以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为核心靶点,主要通过IL-17、核因子-kappa 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治疗痔病。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乙字汤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调节IL-6、TNF、MMP9、VEGFA等多种细胞因子治疗痔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大黄煎剂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平台采集大黄煎剂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基因;再从Gene Cards、OMIM数据库搜集MHE的靶点,将二者取交集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 软件,将有效成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导入建立关系网络,并绘制网络图;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对疾病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的PPI网络;最后使用R语言程序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大黄煎剂筛选出11种活性成分、116个治疗MHE的潜在靶点;PPI网络结果中,筛选出大黄煎剂调控的核心靶点包括 AKT1、JUN、MAPK1等;GO功能富集得到142个功能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7条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预测大黄煎剂可能通过靶向作用关键蛋白和重要通路达到治疗MHE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并有望对大黄煎剂治疗MHE提供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清感冬饮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作用机制。方法:查询TCMSP、ETCM及相关文献获取清感冬饮的药物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筛选后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及OMIM获取流感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清感冬饮治疗流感的作用靶点。使用STRING平台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有效成分-主要靶点网络图。利用PubChem、PDB及PyMoL、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清感冬饮中的124 个有效成分通过多个通路直接作用于109 个疾病靶点治疗流感,其中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甘乌内酯是核心成分,EGFR、APP、SRC、MMP9、AKT1、PTK2、PIK3R1是至关重要的靶点。GO富集分析发现清感冬饮主要参与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正向调节、激酶活性的正向调节等生物进程,膜侧、囊腔、膜筏等细胞组分,醇基团为受体的磷酸转移酶活性、激酶结合、磷酸酶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分析结果显示清感冬饮主要参与甲型流感、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性较好。结论:清感冬饮主要通过调节甲型流感、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的EGFR、MMP9等疾病靶点,干预转移酶活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进而治疗流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杏苡甘汤加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分子靶标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从TCMSP以及BATMAN-TCM数据库中按照一定规定方法挑选出麻杏苡甘汤加味的活性成分及主要分子靶标。从OMIM及GeneCards中获得COVID-19的靶点。利用Bioinformatics & Evolutionary Genomics平台获得麻杏苡甘汤加味-COVID-19的共同靶点,然后将共同目标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网络模型,构建“有效成分-靶标”网络,并对共同目标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麻杏苡甘汤加味中有118个活性成分可能通过46个靶点发挥抗COVID-19作用,GO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麻杏苡甘汤加味在治疗COVID-19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影响脂多糖、细菌源分子、金属离子作用于氧化应激、凋亡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方中的有效活性物质主要通过AGE-RAGE、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7等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因子与配体的有效结合、磷酸酶的生成、血红素集合等有关。结论:麻杏苡甘汤加味中有118种成分具有抗COVID-19的作用,这些分子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影响血管通透性及凝血组织因子基因的表达、抗病毒、抗炎,从而缓解新冠病毒所致的肺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微小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并对潜在靶点进行预测及规范。分别从PharmGKB、DisGeNET、OMIM、GeneCards数据库中得到颈椎病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补阳还五汤与颈椎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得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补阳还五汤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活性成分97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等;交集靶点64个,关键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B(IL-1B)等;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结合紧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提供相应条件。结论:该研究在总体上预测了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作用途径广泛,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阳和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HERB数据库筛选得到阳和汤的有效成分并预测其相关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三阴性乳腺癌的相关靶点,运用仙桃学术工具在线venny分析获取阳和汤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通过FerrDb数据库获取铁死亡相关靶点,并与阳和汤、三阴性乳腺癌靶点取交集,进行PPI网络图构建及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阳和汤的有效成分86个,其中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对应作用靶点207个,三阴性乳腺癌的相关靶点1748个,两者共同靶点89个,其中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等,通过KEGG分析发现,阳和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黏附连接等主要信号通路。进一步获取铁死亡的调控靶点487个,其中MAPK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为铁死亡参与阳和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核心靶点。结论:阳和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主要涉及多个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推测铁死亡通路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八珍汤抗疲劳的药理机制,为八珍汤抗疲劳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八珍汤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查找疲劳相关基因,确定八珍汤抗疲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预测靶点最多的活性成分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中节点最大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143个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133个疲劳靶点,八珍汤抗疲劳的核心基因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8(CXCL8)等47个。中药-疾病靶点涉及的GO功能分析中,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对无机物的反应、脂多糖的反应、炎症反应等;分子功能主要集中在激酶结合、DNA 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等;细胞组分主要集中在膜筏、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全酶复合物、囊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富集在包括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甘草酮a和β谷甾醇与核心靶点结合性较好,结合能均<0 kcal/mol。结论:八珍汤抗疲劳的机制是多靶点、多通路的,为后续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并为临床运用八珍汤抗疲劳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