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动态     
DOI的由来 DOI(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的含义是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 国际数字对象识别号基金会(International DOI Foundation)是成立于1998年的非营利组织,它是DOI系统的行政主体,目的在保障与DOI系统相关的知识产权,推广DOI的运用,并确保DOI系统的一切改进(如创造、维护、注册、解析与相关决策)能为全体注册者使用.  相似文献   

2.
DOI简介     
正DOI为英文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缩写(也表示为doi),根据国际标准ISO 26324里的解释,它的意思是"一个对象的数字标识符"。这个标识符具有唯一性、永久性的特点。DOI目前已在国际出版界得到广泛推广应用。DOI作用如下:(1)它为数字化信息提供永久和唯一的标识,有利于数字资源的长久保存和唯一识别;(2)通过DOI之间的互相操作,实现动态的、开放式的知识链接,整体提升数字化资源的使用率,也就是说提升数字化资源的访问量和下载量;(3)为中文数字化资源提供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唯一标识,有利于促进中外文信息融合,逐步实现中西文数字资源  相似文献   

3.
DOI简介     
<正>《地学前缘》从2014年第2期开始使用DOI号。该号置于每篇文章题目的右上方。DOI为英文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缩写(也表示为doi)。根据国际标准ISO 26324里的解释,它的意思是"一个对象的数字标识符"。这个标识符具有唯一性、永久性的特点。DOI目前已在  相似文献   

4.
DOI简介     
《地学前缘》2015,(1):402
<正>《地学前缘》从2014年第2期开始使用DOI号。该号置于每篇文章题目的右上方。DOI为英文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缩写(也表示为doi)。根据国际标准ISO 26324里的解释,它的意思是"一个对象的数字标识符"。这个标识符具有唯一性、永久性的特点。DOI目前已在国际出版界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DOI简介     
《地学前缘》2015,(3):416
<正>《地学前缘》从2014年第2期开始使用DOI号。该号置于每篇文章题目的右上方。DOI为英文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缩写(也表示为doi)根据国际标准ISO 26324里的解释,它的意思是"一个对象的数字标识符"。这个标识符具有唯一性、永久性的特点。DOI目前已在国际出版界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经"国际DOI中国注册与服务中心"批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从2015年第3期开始使用DOI,并将逐步回溯过刊。DOI,系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缩写,意为"数字对象标识符"。它具有唯一性、永久性的特点,目前已在国际出版界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本刊的DOI标注在每篇文章首页的左上角,其中本刊专有信息为"ddgzyckx"。目前的解析地址为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DOI的作用主要有:(1)为数字化信息提供永久和唯一标识,有利于数字资源的长久保存和唯一识  相似文献   

7.
<正>尊敬的作者:2014年11月28日,通过中国知网代理注册,国际DOI中国出版物注册与服务中心已经接受了《矿床地质》的申请,现已给我刊颁发《国际DOI中国注册与服务中心(学术期刊)会员证》。《矿床地质》按照《国际DOI中国出版物注册与服务中心学术期刊会员制服务章程》的要求,在享有会员权利的同时,履行会员责任和义务,承担起促进国际DOI在中国发展、繁荣的重任。我刊2015年1期出版的每篇文章将注册DOI。2013年1月,中国知网正式成为DOI注册代理机构(RA),开展各种数字化资源的DOI注册及服务,在中国进行DOI的推广应用。有关DOI的详细信息,请访问中国知网的互联网站点http://www.chndoi.org。  相似文献   

8.
杨红 《新疆地质》2001,19(4):315-316
岩心数字成像技术是一种系统技术,其中包括岩心数字扫描仪等硬件设备,还包括岩心图文信息和其它地质信息的综合数据库,以及对图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应用软件。 1 岩心数字扫描仪工作原理 采集岩心图像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机电一体化的图像控制系统控制线性数字相机和岩心录入机械装置对岩心实物进行连续扫描,经图像转换系统将岩心模拟图像转换成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图像并存储到计算机中。 岩心图像扫描控制系统和带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的彩色线性数字扫描相机及图像转换系统是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图像扫描控制系统安装在计算机…  相似文献   

9.
数字工程是信息化、数字化的虚拟工程。笔者从数字工程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构建了数字工程基础理论框架。首先介绍了数字工程的研究方法,内容包括研究思路、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数字工程的特征、研究任务和数字工程方法论等。然后,阐述数字工程基础理论,内容有:数字工程的连续动态系统和离散动态系统,数字工程的随机性、自组织、简单巨系统和数字工程的复杂巨系统。  相似文献   

10.
正经ODEN服务部(International CODEN Service)评审审核,《地质与勘探》获得国际刊名代码为TCKTAQ,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同时,本刊已注册为国际DOI服务中心中国会员,被授权使用单篇文献DOI标识符。从2019年第1期开始,本刊将在封面右上角标注CODEN码,并  相似文献   

11.
数字矿床模型(DDM)是传统矿床模型的数字化.本文论述了数字矿床模型的概念,提出了其主要组成结构和建模关键技术.在吸收国内外地质领域专家系统建立的经验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WebGIS)相结合,通过构建矿床模型知识库,建立数字矿床模型推理网络结构,并以斑岩型铜矿为例论述了建立数字矿床模型的系统过程.本文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的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12.
矿井地质透明化是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基础,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矿井地质透明的重要手段,以往采掘工作面地质建模存在插值算法不符合地质规律、多源异构地质数据融合程度低,以及煤矿生产装备与地质信息耦合少等问题。提出煤矿采掘工作面地质信息数字孪生的概念,采用离散光滑插值(Discrete Smooth Interpolation,DSI)算法,利用钻探数据及地震构造解释数据地质建模,建立DSI平行相似约束后迭代计算得到的地质综合模型。开发了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实现了点(地质点)、线(地质界线、地层界线)、面(三维地质界面)、体(封闭地质体)4种地质对象的构建,在体对象基础上开发了立方网功能,基于区域统计学算法对体对象内的空间数据进行属性插值。使用建模软件构建掘进、回采工作面数字孪生的地质模型载体,接入微震监测系统、电阻率监测系统、随掘地震监测系统、随采地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数据,实现工作面地质信息数字孪生,反映采掘扰动下的地质变化;为煤矿掘进生产提供基于地质模型的场景仿真和掘进规划巷道断面曲线下发,指导掘进机自主掘进,提供掘进前方地质异常距离预警,保障掘进地质安全;为回采工作面提供基于地质模型的场景仿真和规划截割曲线,指导采煤机自主规划截割,提供回采前方地质异常构造位置、应力集中区位置距离预警,提高回采工作的安全性。该技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唐家会煤矿进行了应用,为安全、高效采掘工作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郭清海 《地质学报》2022,96(1):208-214
以壳内岩浆囊(熔融体)为主要热源的地热系统是国内外地热界的热点研究对象.然而,当前尚无"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的确切定义,对此类地热系统的认识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讨论了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的形成与其下熔融体的关系,阐释了"岩浆热源"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上覆地热系统影响的本质,综述了利用岩浆流体地球化学组成识别其对地热水定量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高效提取活动构造研究的定量参数, 利用美国解密的2 m分辨率CORONA KH-4B卫星立体像对, 实现了在JX4C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立体测图, 并通过影像匹配的方法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DOM).通过以上方法, 以南天山库车冲断褶皱带为例, 利用覆盖该区的影像, 识别由活动断层和活动褶皱造成的第四纪沉积物的变形, 提取地表变形参数, 结合地震资料和野外测量, 分析地表变形特征的深部构造机理.结果表明, 经过处理的CORONA KH-4B像对可以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下矢量测图, 相对定向精度在0.01 mm左右, 绝对定向精度在10 m左右.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活动构造定量分析所需.该方法在地势复杂、人迹罕至区域研究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遥感图象的典型变换方法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建立典型变换矩阵的两种方法:(1)从野外地物反射波谱数据的典型分析求出;(2)直接从遥感数字图象的亮度值数据求出。文中还讨论了地面反射波谱的典型分析结果与多光谱遥感图象亮度值典型分析结果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将地面波谱典型分析结果用于数字遥感图象处理的可行性。简述了在101图象处理系统上实现典型变换的步骤。最后给出两个用于岩性识别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中的数字剖面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填图系统(RGMAP)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运用数字填图技术、自主研制开发的数字地质填图的GIS系统,它使传统的地质调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GMAP由两大部分组成地质路线系统和地质剖面系统;每一部分包含两个子系统野外掌上机系统和室内桌面系统。数字剖面系统的野外掌上机系统的使用,使实测剖面的全部野外观测记录实现了数字化采集。数字剖面系统的桌面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厚度,自动生成剖面图和柱状图,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剖面的测量与剖面图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7.
数字流域水系构建方法浅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基于辽河水系老哈河流域栅格DEM数据,分别采用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DEDNM)、河流工具RiverTools、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软件,根据地形提取水系信息,构建数字流域,并分析比较了三者在凹陷区域识别、水系、子流域及其拓扑关系生成方面的差异。总的来说,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的可修改性较好;而RiverTools软件可视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并具备强大的图示和地形分析功能;Arcview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更易于进行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地质》编辑部已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签署中文DOI注册协议,正式加入"中文DOI"服务,获得出版机构会员资格。从2016年第3期起,本刊为发表的每篇论文标注DOI编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为本刊出版的论文提供DOI编码的注册、解析及链接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水化地震前兆的灰色系统识别方法, 并以北京栏杆市热水井H2浓度动态为例建立了GM(1, 1)滑动识别模型。文中提出了动态前兆识别参数M(t)的概念, 认为动态前兆识别参数M(t)比静态识别指标更有效。用这种识别法进行后验性识别, 提前于内蒙丰镇1981年8月13日5.8级地震前15天识别出发震前兆。以唐山地震前后津2热水井CO2前兆异常识别的失败为反例, 分析了失败的原因, 认为对地震平静期的观测研究是进行水化前兆灰色识别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数字填图技术逐渐成熟,正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推广.文章介绍了在1:25万色达县、阿坝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中数字填图系统(RGMAP)的应用,讨论了开展数字区调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对填图系统程序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