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雪云 《福建地质》2010,29(4):375-380
通过福建省晋江市区1∶500航测法数字化成图,介绍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一套航测法数字化成图后期编辑技术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满足更多用图单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智能测绘的广泛应用,在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概念提出及数字化工程相继启动的影响下,测绘领域的应用在逐步实现测量数据和绘图技术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本文通过介绍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测绘中的应用,为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日趋严重,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迫在眉睫。在分析徐州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合理选取规划的控制指标,采取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方法,提出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率、露采矿山环境治理率、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和"绿色矿山"创建率6项主要控制指标,使徐州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在航测数字化生产领域,需要与生产相适应的质量检查系统,文章分析了航测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航测数字化生产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了航测数字成果质量检查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吴似芬 《安徽地质》2004,14(4):315-316,314
从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成图存在的难点出发,综合生产实际,探讨成图工艺流程和作业方法,研究对大比例尺航测成图的地理精度和数学精度的质量控制,并对实践经验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周翔 《湖南地质》2012,(3):86-88
文章结合国土资源数据检查和管理工作实践,全面介绍湖南省国土资源数据库体系,着重阐述国土资源数据检查内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土资源数据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为国土资源数据检查及“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与整合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况云所  贾立宇  杨刚 《贵州地质》2020,37(3):240-243
样品检测数据的质量是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的关键要素之一,影响检测数据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在实际检测活动中可简要地从检测机构具备的资质能力、检测过程的内外部质量控制、检测数据的合理性或者与实际的符合性等方面加以评估;在项目总体设计要求各检测机构遵照其制定的检测方法、质量控制规范的前提下,本文以检测机构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承担的贵州省毕节、遵义辖区所采近20万件样品的检测数据为例,从检测方法、检测过程控制、内外部质量控制、数据成图效果等方面评述样品检测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GIS数据质量类型和质量问题来源的基础上,结合长沙市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地籍数据库建设中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要求,为各地区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书煌 《福建地质》2007,26(1):40-46
总结应用VirtuoZo NT、JX4C DPW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经验,论述DEM和DOM生产过程主体技术线路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分析如何提高DEM和DOM的精度方法,阐述DEM和DOM的质量控制环节,探讨特性划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侵入岩类的填图方法伴随侵入岩成因分类、填图实践及研究技术手段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近20年来,由于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侵入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表明,一个岩浆系统可能具有多个岩浆源区,单一岩浆房和全岩浆同时结晶模式在自然界几乎不能存在。因此,基于同源岩浆演化理论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似乎应该得到修正和完善。以河北武安铁矿集区填图试点为依托,总结出一套针对中性-基性侵入岩的填图方法——"岩浆系统-子系统"填图方法。运用该填图方法,在武安地区识别出6个岩浆成矿系统,在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每个系统进行了若干子系统的进一步划分。在此基础上,厘清了每个系统的侵入岩组装过程及成岩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马忠卫  戴友刚  翟辉 《江苏地质》2012,36(2):203-205
以镇江市丹徒区农村宅基地调查项目为例,分析了影响GPSRTK测点平面精度和可靠性的因素,并提出了RTK测点质量控制的措施。指出GPSRTK测量必须提高可靠性,只要多检验,多比较,特别是和已有控制点的比较检验,就能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立梅  杨正萌  周文瑾  王峰 《吉林地质》2007,26(2):63-66,81
根据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库要求及质量检查标准,本文从空间数据库建库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建库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及处理方法、空间数据库质量检查几方面详细论述建库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过程,以提高数字化生产成果的质量,从而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4.
无锡财富广场住宅楼静压PHC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会俊 《江苏地质》2006,30(2):139-141
运用工程实例,介绍了静压预应力高强度管桩的施工工艺;指出管桩进场质量验收、第一节桩压入质量、桩焊接及挤土效应的预防是其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在变质变形复杂的辽宁东部—吉林南部的本溪—临江地区开展的三维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反复探索实践,得出了由区域主干剖面、区域建模剖面、建模约束剖面和建模剖面四级剖面控制下的分单元三维地质调查方法可以有效约束地下深部地质结构;提出了开展三维区域地质调查的17个步骤;讨论了方法与流程在本溪—临江地区的应用情况、有效性、可操作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水中96种有机化合物的分析配套方案,包括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水中有机磷农药,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水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荧光检测器联用测定水中多环芳烃。方法检出限满足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的要求。同时对样品测试中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控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宋静  许根焰  骆永明  高慧  唐伟 《地学前缘》2019,26(6):192-198
通过收集整理野外采样、室内盆栽和文献数据,验证我国现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08)以及《种植根茎类蔬菜的旱地土壤镉、铅、铬、汞、砷安全阈值》(GB/T 36783-2018)在贵州马铃薯产地土壤Cd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中的适宜性。研究表明,矿区种植的马铃薯Cd含量超标风险较大,上述两个土壤Cd标准对于贵州马铃薯产地土壤而言均偏严。在分析我国现行土壤作物协同监测采样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借鉴基于现代采样理论的决策单元多点增量采样(DUMIS)方法开展土壤作物协同监测和修复效果评估。建议因地制宜制定基于有效态的土壤安全利用标准,建议深入开展基于DUMIS的土壤作物协同监测采样方法以及中低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有效态标准制定的研究,服务于我国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地质体方法圈定化探异常——以张家口某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确定元素异常下限是化探工作的关键问题。由于元素在不同的地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形式和背景含量,因此在地质情况较复杂地区采取统一值作为元素异常下限值存在一定缺陷。文章以张家口某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为例,在分析不同地质体内元素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地质体内元素异常区域,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弥补全区采用统一值圈定异常所造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庐枞多金属矿集区地震资料特点及浅、深多重探测目标,对深地震反射数据进行了处理技术实验研究。在区域长剖面上,为了获得矿集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精细图像,解释成矿深部过程,开展了循序渐进的常规处理技术实验和精细处理技术实验。在矿区剖面,为了获得了浅层精细结构,针对变观测系统接收等特点,进一步开展了特殊处理实验。经过区域剖面与矿区剖面的多重处理实验,集成了一套矿集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处理方法与处理技术流程,为我国进一步的深部探测积累了技术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Risk assessment of earth fracture hazards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regulatory, managerial, and decision-making purpose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 three-map method that includes intrinsic vulnerability, specific vulnerability, and hazard maps is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earth fracture hazards in Yuci City, Shanxi, China. The intrinsic (natural) vulnerability map is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various natural factors by coupling the technologies of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he specific vulnerability map is generated by coupling the technologies of a GIS and a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According to the overlapping principles of multiple geo-information systems, the hazard map is therefore defined by overlapping the intrinsic and specific vulnerability maps using a spatial-operation function in the GIS. Unlike the intrinsic vulnerability map, the hazard map takes into account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area to be assessed. The proposed three-map approach is not only scientifically valuable, but provides a more realistic assessment of earth fracture hazards as w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