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胜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北部,是我国新近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铀矿体位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的辫状河道沉积砂体中,受灰色砂岩与灰绿色砂岩的接触带控制。灰绿色砂岩的化学成分中硅酸盐矿物二价铁含量高是该类型砂岩呈现绿色的重要原因。在矿物组成上,灰绿色砂岩主要表现为粘土矿物总量高,特别是绿泥石含量高。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表明,东胜铀矿区存在后生还原作用。灰绿色砂岩是控矿的古氧化岩石遭受还原性流体改造的产物,后生还原作用掩盖了古氧化蚀变带,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矿作用。东胜地区后生还原作用在时间上和成因上与河套断陷盆地的产生和形成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通过研究发现,区内铀矿床与古层间氧化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对纳岭沟、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古层间氧化带中各后生蚀变砂岩与原生砂岩的物质成分及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发现绿色砂岩与灰色砂岩在物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黏土矿物、方解石及黄铁矿含量上,并且不同蚀变类型砂岩具有其各自的地球化学指标特点。基于对古层间氧化带中各后生蚀变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古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机制。这一成果为深化本区铀成矿机理、建立区域铀成矿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床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东胜铀矿床产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的辫状河道沉积砂体中,铀矿体受灰色砂岩与灰绿色砂岩的接触带控制。灰绿色砂岩的化学成分中硅酸盐矿物二价铁含量高是该类型砂岩呈现绿色的重要原因。在矿物组成上,灰绿色砂岩主要表现为粘土矿物总量高,特别是绿泥石含量高。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表明,东胜铀矿区存在后生还原作用。灰绿色砂岩是控矿的古氧化岩石遭受还原性流体改造的产物,后生还原作用掩盖了古氧化蚀变带,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矿作用。东胜地区后生还原作用在时间上和成因上与河套断陷盆地的产生和形成具有密切联系。铀在矿石中主要呈铀矿物和吸附形式存在。通过电子探针和X射线粉晶分析鉴定,确定东胜铀矿床矿石中的主要铀矿物为铀石,并含有少量钛铀矿和沥青铀矿。富矿石样品中铀石单矿物的铀铅同位素年龄集中分布于20~10 Ma之间。通过研究,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床的“多阶段铀成矿模式”,即“成岩期预富集层间渗入成矿再改造富集油气还原保护”的多阶段、多成因流体长期富集改造的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钱家店凹陷中的含矿层位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前人认为其中的红色砂岩为原生成因,但大量的证据证实砂岩原生应以灰色为主,红色砂岩为后生氧化蚀变造成,并控制着钱家店铀矿床铀矿化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建立该矿床的后生蚀变分带,依次为红色蚀变带、黄色蚀变带、灰白色蚀变带、过渡带、原生带,红色蚀变带为主要的氧化带,铀矿化主要集中在过渡带.平面上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的位置,并在氧化舌状体的前端和两个氧化舌状体之间存在铀的富集.文章最后还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并对区域上层间氧化带的展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松辽盆地钱家店凹陷铀成矿作用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家店凹陷中的含矿层位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前人认为其中的红色砂岩为原生成因,但大量的证据证实砂岩原生应以灰色为主,红色砂岩为后生氧化蚀变造成,并控制着钱家店铀矿床铀矿化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建立该矿床的后生蚀变分带,依次为红色蚀变带、黄色蚀变带、灰白色蚀变带、过渡带、原生带,红色蚀变带为主要的氧化带,铀矿化主要集中在过渡带。平面上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的位置,并在氧化舌状体的前端和两个氧化舌状体之间存在铀的富集。文章最后还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并对区域上层间氧化带的展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会田召地区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凹陷的北东部,区内的砂岩型铀矿赋存在姚家组辫状河道砂体中,平面上铀矿化产于姚家组下段舌状氧化带的尖灭端及相邻舌状体之间,垂向上铀矿化赋存于姚家组下段上、下两层氧化带之间的灰色砂体中。笔者通过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会田召地区铀矿化受沉积相、后生氧化、贯通断裂、剥蚀天窗、热液蚀变作用"五位一体"的联合控制,铀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的复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是我国典型的古层间氧化带铀矿床,目前已发现的大营铀矿主要位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受层间氧化带和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笔者通过对大营砂岩型铀矿沉积特征、矿化特征以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矿过程中各种主要化学成分及地化指标的变化主要受成岩作用、水-岩作用和油气二次还原作用等的影响。大营砂岩型铀矿主要受沉积建造和古层间氧化带的控制,铀矿化主要位于辫状河道中-厚层砂体夹持的、相对薄的砂体中,以及曲流河道的边缘。绿色蚀变与正常灰色砂岩的接触线区域,也是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富集地带。  相似文献   

8.
十红滩铀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西南缘,为我国近年来探明的中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之一。为了解十红滩矿床矿带成矿规律,对十红滩矿床南、北、中矿带分别开展目的层砂体岩性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总结,包含目的层岩性、铀钍变化及地球化学参数层间氧化带及分带、后生蚀变中常量组分及伴生元素等。结果表明,十红滩矿床矿带含矿岩性多为灰色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北矿带中砂体整体分选性、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好于南、中矿带。南、北矿带产矿层位铀背景值较高,伴生元素有V,Mo,Se,Re,Ga,Ge,Sc。与U关系密切的为Se,Re元素,Th表现稳定。据微观上其它地化指标、常量元素含量及碳酸盐分布特征等,揭示后生蚀变成矿地球化学微小变化特征及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9.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特殊性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具有诸多与国内外砂岩型铀矿床不同的地质现象,文章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等与国内外砂岩型铀矿床的对比分析,认为东胜砂岩型铀矿床经历了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阶段和油气后生还原作用阶段而形成的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油气活动在铀成矿作用过程中具有提供铀源和还原剂的双重作用,在矿床形成后的后生还原作用对岩石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彻底改造,断裂构造对矿床的空间定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属砂岩型铀矿床新类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地区铀源条件、构造-建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后生蚀变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区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及中新统下油砂山组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是该区主要找矿目标层位.区内赛什腾山及绿草山铀源条件丰富,发育两翼产状较为平缓的背斜构造及沟通深部烃源岩及浅部砂体的深大断裂;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发育多套稳定的泥-砂-泥结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善.发育潜水氧化带型、潜水-层间氧化带型及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具水化异常、土壤氡气高异常及"两高夹一低"的铀矿找矿标志;铀成矿主要经历了沉积成岩预富集阶段、古潜水-古层间氧化成矿阶段、改造保矿三个阶段.马海背斜两翼斜坡构造带及马仙断裂附近的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和中新统下油砂山组辫状河河道亚相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发育部位是马海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找矿类型应以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层间氧化带型为主,次为潜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1.
古层间氧化作用是发育于盆地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某一阶段的层间氧化作用,由此所形成并被保存的铀矿床被称为"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柴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的广泛发育,为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的强烈隆升剥蚀是层间氧化带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发育期。喜山期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使原层间氧化带及相应成矿系统遭受强烈改造,保存并形成古层间氧化带和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古层间氧化带型根据其改造、破坏或保存特点的不同,划分为褶-坳保存型、褶-断保存型和抬升破坏型3种改造亚型。褶-坳保存和褶-断保存2种亚型使得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能以盲矿形式有效保存,是今后重点找矿方向,如北大滩和冷湖石地26铀矿点。抬升破坏亚型使得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呈残留状或被剥蚀掉,找矿潜力不大。在总结不同改造亚型地质构造特点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典型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成矿模式,并综合分析了其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等可地浸砂岩型铀矿重点成矿区的成矿环境和主要控制因素, 探讨了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 认为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主要受有利的构造、沉积建造和层间氧化带控制, 具有含矿建造铀预富集、表生后成改造成矿及矿后构造活动进一步叠加富集的特征, 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的铀矿化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控制, 并遭受二次还原的改造作用, 其矿化规模显得较前者更大。  相似文献   

13.
东胜铀矿床孙家梁和沙沙圪台地段控矿因素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铀成矿作用及铀矿体的产出特点分析,认为东胜铀矿床孙家梁和沙沙圪台地段铀成矿过程明显受铀储层的古层间氧化作用、后期改造及还原保矿作用的控制。研究表明,由于不同地段的控制因素存在差异,造成铀矿化特点不一致。因此,掌握不同地段的控矿因素,有助于判断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产出位置,对扩大东胜铀矿床规模、预测富铀矿体产出部位以及区域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红滩铀矿床形成于新疆吐哈盆地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河流相砂岩中,属典型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物相分析表明,容矿层中铁的存在形式分别为FeCO3、Fe2O3、硅酸盐铁和FeS2,其含量在各地球化学亚带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黄铁矿是容矿层二价铁的主要形式,具有两期成因特点,属硫酸盐微生物还原作用的产物。分析了铁的地球化学行为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在氧化带铁的氧化作用催化了铀的氧化、溶解以及迁移,为铀成矿提供了重要的铀源条件。矿石带中黄铁矿在铀成矿过程中发挥着吸附剂的作用,其与沥青铀矿等具有同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层间氧化与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的岩心观察、剖面对比和分析,笔者认为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的控矿层间氧化带主要由红色氧化砂岩与局部分布的黄色砂岩和灰白色砂岩组成。红色砂岩中含炭屑、黄铁矿、钛铁矿、菱铁矿,并遭强烈氧化,推断其原生色应主要为灰色,由后生氧化作用将其改造而呈现红色。层间氧化带的形态和展布特征主要受沉积相控制,后者也同时控制着铀矿化的产出。铀矿化在剖面上主要定位于红色氧化带减薄或尖灭部位,平面上主要分布于红色氧化带前锋线附近。  相似文献   

16.
潘蔚 《铀矿地质》2000,16(1):19-25
作者对伊犁盆地的铀矿化同位素年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矿化期开始的时代与盖层间最新一个不整合面上覆地层时代相吻合的地质事实。在对铀成矿机制进行期的基础上,提出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阶段应在盆地经历最新一次构造不整合运动后的盖层演化阶段(本文称之后构造不整合阶段)的认识。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了伊犁盆地轴成矿条件与矿化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认为控制成矿空间的关键因素是后构造不整合  相似文献   

17.
张振强 《铀矿地质》2003,19(4):203-207
本从第三系找矿目的层的分布、砂体发育特征、后生蚀变、有机质含量、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及铀矿化(异常)等方面,对内蒙古通辽地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潜在铀储层内部的层间氧化作用与铀成矿作用同时进行而且密不可分,(古)层间氧化带被认为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标志。运用岩芯和钻孔资料以及各分带的岩石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信息识别古层间氧化带,结合铀储层中具有古氧化性质和还原性质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定量地给予古层间氧化带以空间定位,并据此可以划分出古完全氧化带、过渡带和还原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铀储层规模、隔挡层、暗色泥岩及煤层等因素对于古层间氧化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流水地貌与铀矿床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盛富 《铀矿地质》2003,19(4):232-236,219
渗入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现代河流附近,并与深大河谷关系密切。本文从追溯铀矿床的主要含矿砂体的物源、探讨河流对铀矿床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论证流水地貌的控矿作用,即流水地貌不仅为铀矿床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且控制层间氧化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国家湾铀矿化主要赋存在马东山组河流相疏松砂岩中,铀矿体呈卷状、似层状产于氧化带前锋部位,属同生沉积初始富集进而后生改造为主的层控矿床,受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铀成矿主要遵循外生成矿机制。区域上下白垩统志丹群罗汉洞组与志丹群除底部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