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钇钽矿(formanite)是一种罕见的矿物,1909年发现于澳大利亚西部砂矿。1969年我国在南岭花岗岩中首次发现了黄钇钽矿,含量较高,具有开采价值。过去认为黄钇钽矿是褐钇铌矿类质同象系列的一个端员成分,属四方晶系。几年来的研究工作证明,我国的黄钇钽矿产在富  相似文献   

2.
安徽某地伟晶岩是以含钽铍为主的稀有金属伟晶岩,它产于黑云母花岗岩体“港湾”或“前蜂”部位的震旦系中统休宁组砂岩接触变质角岩及蚀变带闪长玢岩中,多沿张裂充填。本文试就稀有元素矿物及其赋存规律进行初步讨论。 1.铌、钽:铌、钽主要呈独立矿物出现,其矿化为铌钽铁矿、细晶石、钽铌铁矿、黄钇钽矿(钇钽矿)等。部份的类质同象分散在锡石中。在造岩矿物中,Nb_2O_5和Ta_2O_5的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3.
黄钇钽矿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表明,黄钇钽矿需要在温度≥500℃,溶液pH≈4.0-7.5,压力500—1500bar的范围内形成,与褐钇铌矿相比,其形成条件的范围要窄得多。 不同的稀土元素在形成黄钇钽矿时的成矿温度亦不同。钇族稀土成矿温度相对较低且相互接近,铈族稀土的成矿温度比钇族稀土高得多,并随原子序数减小而迅速增高,以致La、Ce、Pr、Nd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难以形成这种结构的矿物,这就是至今在自然界发现的黄钇钽矿均为钇族稀土占优势的原因之一。实验还表明,大量F、P等组分的存在,对黄钇钽矿的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巴尔哲矿床不仅是超大型的REE-Zr-Nb-Ta-Be多金属矿床,同时也是大型的U-Th矿床。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岩矿鉴定和室内数据处理等,发现铀、钍主要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矿石矿物中;铍和稀土元素的独立矿物以羟硅铍钇铈矿和独居石为主;铌、钽、锆主要赋存在铌铁矿、烧绿石和锆石中。另外,从构造、岩性及蚀变特征三方面,对巴尔哲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解剖,研究表明,巴尔哲矿床的铀钍矿化与稀有稀土矿化密切共生,均赋存于强蚀变钠闪石花岗岩中,蚀变主要为钠长石化和硅化。该矿床主要受构造和碱性花岗岩体的控制,是构造和碱性花岗质岩浆演化的耦合产物。   相似文献   

5.
绥远省地域内露出的片麻岩质花岗岩中,各处有伟晶花岗岩脉的侵入,十数年前,在此脉中已发现有稀元素矿物的存在。后经确认者,计有:褐帘石,钶酸钇矿,褐钇钽矿、钶铁矿、黑稀金矿、绿柱石、锂云母及锆英石八种。而作者所存者,仅褐帘石及钶酸钇矿二种。兹将此二种矿物的研究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6.
内蒙锡林浩特石灰窑铌钽矿床是我国最近发现的一处大型稀有金属矿床.通过详细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其成因,主要获得如下认识:1)该矿床矿石属于碱性花岗岩系列;2)矿石中的铌钽矿物主要包括铌锰矿、铌钽铁矿、铌钽锰矿、锡锰钽矿和细晶石;3)该矿床可能是前期花岗岩岩浆结晶和后期热液交代综合作用的产物,热液交代是铌钽铷主要成矿阶段;4)从铌钽铷矿化成因和富集规律可知,金属矿化与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密切相关,且矿体赋存于蚀变花岗岩中,分布上严格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因此,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的花岗岩是寻找上述稀有金属的直接找矿标志,同时石灰窑燕山早期花岗岩出露地段很可能是寻找稀有金属矿的有希望地区;5)围绕石灰窑花岗岩主岩体周围寻找晚期侵位的钠长石化花岗岩小岩体的隆起和浅部部位,是寻找钽铌铷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舒良树  朱文斌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21,95(10):3099-3114
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铌钽锂等稀有稀土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以花岗岩型、蚀变花岗岩型矿床类型为主,也有少量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武夷、南岭和江南等地区.锂矿多呈弥散状产出,和钨锡铌钽铍铯等稀有金属矿共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本文对华南锂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锂矿带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的制约.华南锂等稀有元素成矿物质的堆积与富集发生在具有古老基底的成熟陆壳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改造与物质循环过程,致使锂矿等稀有金属矿产不断富集.高成熟度的地壳、高分异高演化的花岗岩、富含挥发分流体的交代蚀变是锂矿物质迁移富集和成矿的三大因素,锂矿床多产在造山带中的背斜轴部和两组大断裂的交汇处,锂矿体多赋存在复式岩体的晚期岩株和蚀变花岗岩以及伟晶岩脉中,出现在晚期岩体的顶部和边部.成矿集中在新元古代、晚奥陶世—早泥盆世、中—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4个时期,尤以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的锂矿类型最多,规模最大,矿质最好.华南具有花岗岩型铌钽锂稀有金属成矿的良好条件,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程敏清 《地质科学》1981,(3):286-290
关于褐钇铌矿族的研究,国内外积累了不少资料。其主要产在黑云母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微斜长石岩、交代变质岩、蚀变花岗岩、白岗岩及花岗岩的残坡积和冲积砂中。1979年我们在进行内蒙白云鄂博铌、稀土、铁矿床物质成分的研究时,在白云石型铌、稀土矿石中发现含铈褐钇铌矿,与该区原已发现的褐铈铌矿等矿物组成了褐钇铌矿-褐铈铌矿系列。  相似文献   

9.
1.构造蚀变岩观点的提出过去认为云龙锡矿床是混合花岗岩成因,即壳源重熔岩浆演化到交代岩浆阶段的产物,矿化富集在一套均质混合花岗岩中.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所谓的混合花岗岩实际上是一套构造蚀变岩.岩石遭受多次构造变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破碎变质,具碎斑、残斑和溶蚀结构,条纹、条带和糜棱构造,普遍钠化、硅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及硫化物化,并有重结晶和强烈褪色.蚀变岩具对称分带,矿化往往在中心带,矿化强度与蚀变岩的宽度为正相关.控矿因素主要是构造和含矿热液加上有利的岩性,而不仅只是混合岩.  相似文献   

10.
在栗木矿田沟挂垒钻孔深部发现花岗岩体下部有厚度大于190m的二云母花岗岩,通过对二云母花岗岩以及上部白云母花岗岩的岩相学研究和分析对比,认为该区第二阶段的花岗岩上部为白云母花岗岩,在深部相变为二云母花岗岩,岩体中、上部的白云母花岗岩相主要是二云母花岗岩不同程度蚀变交代形成的,而不是岩浆就地重力分离结晶形成的,其蚀变程度相当于该区含矿花岗岩体矿化蚀变带下部的钾长石化带。无斑的白云母花岗岩相在钾长石化带中蚀变最强,最靠近主矿化蚀变带,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各岩相的化学分析表明,W、Sn、Nb、Ta的矿化富集可能与岩浆气液分离作用或深部岩浆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宏达-李家堡子金矿床是产于清原太古宙早期混合花岗岩破碎蚀变带中的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矿床赋存于北东向大断裂的次级构造中,赋矿围岩为太古宙混合花岗岩,围岩蚀变为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主要有硅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矿体的形成与太古宙混合花岗岩以及印支期花岗岩的多期次“脉动式”侵入有关,尤其与印支期花岗岩关系密切.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确定找矿标志,认为断裂构造、太古宙混合花岗岩及中生代印支期花岗岩是该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可以利用构造特征、表生氧化特征和蚀变特征等找矿标志对研究区及外围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2.
易解石-钇易解石族的新变种——钛钇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某地质队在一富含钇族稀土的中粒白云母化花岗岩中,发现一种黄色板状矿物,经室内研究,确定其为易解石-钇易解石族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钛钇矿。钛钇矿呈良好的结晶体。光性清楚,无需加热即得清晰的X光衍射图谱。这与一般易解石-钇易解石族矿物呈似晶体状态不同。现将其初步研究结果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13.
前言褐钇铌岩族矿物属于正铌钽酸盐矿物。矿物的化学组成可以用ABO_4的一般式来表示。在褐钇铌矿族物中存在着两个完全类质同象系列:一个是铌和钽形成的连续完全类质同象系列,即黄钇钽矿一褐钇铌矿亚族(ΣYTaO_4—ΣYNbO_4系列);另一个是钇族和铈族稀土连续完全类质同象系列,即是本文所要介绍的褐钇铌矿——褐铈铌矿亚族(ΣYNbO_4—ΣCaNbO_4系列)。  相似文献   

14.
在黄沟铀矿床勘探过程中发现赤铁矿化与铀矿化共生.通过手标本观察,结合岩矿鉴定并采用扫描电镜化学分析,认为赤铁矿化为成矿期蚀变,分为砖红色和棕褐色两种类型.砖红色赤铁矿化蚀变岩中黑云母未完全蚀变成绿泥石,对于铀矿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而棕褐色赤铁矿化蚀变岩中黑云母几乎全部被绿泥石交代,可作为本区铀矿找矿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省冶勘公司地质七队于1969年发现富钽花岗岩矿床.现已查明矿床的主要工业矿物有:富锰铌钽铁矿、细晶石、锂云母、锡石和钠长石;可供利用的元素有:钽、铌、锂、铷、铯和锡.矿床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矿化均匀,可选性良好,适宜露天开采.本文着重介绍矿床蚀变作用及其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含褐钇钶矿花岗岩中钾长石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先 《地质论评》1964,22(4):298-307
褐钇钶矿在花岗岩中富集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工业远景的铌矿床,给花岗岩带来了新的面貌,因此引起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注意。对于褐钇钶矿矿床成因类型,以往多认为属于与交代作用无关的岩浆矿床;但是根据几年来野外和室内大量资料研究的结果,发现这  相似文献   

17.
云南腾冲大钟谷矿区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钽矿。一种为碱性长石花岗岩型钽矿床,矿体呈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花岗岩体与下古生界高黎贡山群(Pt1gl)之间的构造破碎带中;另一种为砂矿,属喜马拉雅期花岗岩风化壳型钽矿床,该类型钽矿体呈面状分布。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科右前旗保隆南沟—老敖沟一带银矿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多呈脉状,赋存于上侏罗统玛尼吐组和侏罗纪花岗岩体的蚀变岩中.矿化岩石的主要蚀变有钾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银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辉钼矿、辉铋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褐铁矿等.通过对矿体地质特征、矿化蚀变、矿化...  相似文献   

19.
蚀变花岗岩型锡-铜矿化是个旧矿区的一种新资源类型,其分布广,找矿潜力巨大。对这类矿化地质特征、花岗岩岩石学、蚀变分带、地球化学等进行总结与研究,认为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具多源性,钾化、硅化与萤石化组合是蚀变花岗岩型矿化的重要蚀变和找矿标志,矿化的产出受花岗岩岩体形态的控制,老卡岩体顶部及边部为该类型矿化重点找矿靶区。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区分蚀变、矿化和成矿元素异常范围,可以缩小工作靶区,从而扩大个旧东区蚀变花岗岩型锡-铜多金属矿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黄沙坑地区含矿岩性、控矿构造以及物化探等资料综合分析,结合近年来的钻探成果,表明黄沙坑地区铀矿化受黄陂断裂带、其上下盘次级构造带和蚀变碎裂花岗岩的联合控制;认为区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征,从富铀热液活动、含矿构造的规模和围岩蚀变程度等特征分析,黄沙坑地区具备了铀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是下庄矿田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的重要靶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