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林近50年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累积距平变化趋势统计方法、功率谱统计方法,以及基于均生函数的正交筛选模型,分析了榆林地区1951~1998 年的年、季气温变化特征及 1996~2000 年的气温预测趋势。结果表明: 48 a 榆林地区经历了暖- 冷- 暖3 个时期, 其中 60 年代最冷, 90 年代最暖。冷期持续时间比暖期长, 暖期振幅比冷期大。气温异常暖年具有较好的持续性、阶段性, 异常暖年出现的几率大于异常冷年出现的几率。年平均气温具有6 a、16 a 的显著周期, 冬、春、夏、秋具有 2~3 a 显著周期。预测1999~2000 年温度仍有偏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广东9-10月期间平均温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约占总方差86%属于全省偏暖或偏冷,以及南暖北冷或南冷北暖型的分布。划分出7个特暖年和8个特冷年,并由主分量和特征向量逐年划分了温度分布型,据此,分析了从50年代至90年代冷暖变化趋势,并预测1992-2000年温度变化。这些结果可为寒露风研究和预报提供基本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青海省7个探空站1970~2001年高空观测资料,对各站500hPa标准等压面层的温度、高度进行了突变和异常分析,揭示了该层温度、高度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同时探讨了500hPa高度、温度变化,尤其是异常变化对地面气温的影响及相互联系。结果表明:500hPa高度、温度多数台站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由低(冷)转向高(暖)的突变;自1987年以后,500hPa高度、温度的正异常明显增加,负异常明显减少;500hPa高度、温度的异常偏高(暖)和偏低(冷)变化与同期地面气温的变化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4.
武汉近百年来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覃军  胡江林等 《气象科学》2001,21(2):206-219
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了武汉1905-1998年逐月气温资料,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武汉气候在20世纪主要经历了冷-暖-冷-暖4个阶段,目前处于相对暖期;气温存在准2年、21年和65年左右的周期振荡;不同时间尺度不具有不同的冷暖结构和气候突变点。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兰州地面平均气温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林纾  吴红 《高原气象》2005,24(5):816-822
利用兰州1932-2002年逐月地面月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兰州71年来温度的基本气候特征、年代际变化、突变、异常冷暖和变化趋势等。分析表明:71年来年和四季气温大体都经历了两个暖期和一个冷期.第一暖期的增暖主要在春、夏、秋季。冬季则处在冷期中;第二暖期首先从冬季开始,四季间相隔1~2年后陆续大幅度增暖.第二暖期增暖幅度明显高于第一暖期,持续时间也长于第一暖期。最大的特点是四季同时增暖,冬季增暖幅度最大。1960年代是最冷的10年,以夏季降温最为明显;1990年代是最暖的10年,以冬季增暖最为明显。1990年代发生异常的频次最高,其次是1960年代和1970年代,最少的是1980年代。71年来.兰州年平均气温以1.4℃/100a线性趋势上升,高于北半球和全国水平,近10年冬秋季增温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东北冷涡发展减弱的温度条件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气象》1997,(3):25-27
对20例低涡的温压场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其中9例的700hPa温度平流、温度及其平流的空间分布。经比较发现,冷涡减弱与强烈发展阶段的不同点是,发展的低涡前期在700hPa涡中心附近有一对冷暖平流中心,而将要减弱的涡没有这种特征;有利于涡发展的冷、暖平流强度分别为-12×10-5~-16×10-5℃/s。低涡强烈发展时要经历强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爆发,建立一支强锋区,即斜压带,它纵向穿过涡中心;温度场空间变化反映发展的涡中心位于300hPa以下的锋区上;涡随高层暖平流大幅度加强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藏30年温度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顺利 《气象》1997,23(2):21-24
用西藏18个站1961-1990年历年各月平均温度资料,将西藏划分为3个区域,分析了30年温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各地年平均气温及冬季平均气温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60年代平均气温最低,80年代最高。夏季温度变化各地不尽相同。气温异常暖在全年各季都可能发生,而异常冷则非常少见。  相似文献   

8.
前言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近20年来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更加重视。我国学对于中国近代气候变化特别是地面气温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分析,获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表明,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近50~100年内,中国地表气温呈明显增暖趋势,但20世纪30-40年代的暖期似乎比全球平均明显得多;中国温度变化的季节和地区特征同北半球基本一致;从历史时期温度变化分析看,有研究认为中国20世纪的增温是过去至少l000年内没有的。  相似文献   

9.
HHT新技术及其对ENSO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娴  林振山 《气象》2006,32(9):17-22
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变率是当代气候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近百年Nino3区月平均海面温度(SST)资料做HHT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SST的变化包含了7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准周期振荡和一个世纪尺度的气候态,SST的主周期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变化:1891-1943年主周期是准2a,1944-2002年的主周期是3~4a;分析不同模态对ENSO事件的作用表明:3~4a和6~8a分量决定了ENSO事件发生,具有相位锁定的作用,而其余尺度上的分量起着振幅和持续时间的调制作用;近百年来,冷、暖气候态变化对ENSO的冷、暖事件的影响并不显著;一些研究认为的1977年以来的“暖态有利于ENSO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准18~20a、40a和平均气候态三个时间尺度振荡的共同作用在1977-2002年期间呈强暖相位的缘故。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三个尺度的共同作用在暖相位的振幅显著的减弱,对ENSO暖事件的影响可能会减小,这在ENSO的预报中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气候和水量变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选用华北地区1980 ̄1996年9个水文站点的月流量资料,同时选取该区域42个气象站的月降水、气温和山高桥公式计算的蒸发资料,利用EOF对华北地区缺测的月流量进行插值并对该地区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EOF的插值方法能较好获得月流量缺测值。暖干少水,冷湿多水是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月气候变化的主导类型。冬春暖(冷)则夏湿(干)多(少)水是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年气候变化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