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土规划一般是指在一定区域中,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和谐与统一。其目的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生产力布局是指生产力的各要素在一定区域中的合理组合,其目的是通过生产力的各要素因地制宜的合理配置,求得区域的经济、环境、以及人口等的最优发展和良性循环。生产力布局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土规划对生产力布局有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滠水河流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系统分析的视角出发,根据滠水河流域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构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主要参数包括人口、GDP、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容量等。通过模型正负反馈环进行因果关系分析,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互动与制约关系,进行子系统划分,并确定人口平均增长率、服务业废水率、工业废水率以及水土流失率为敏感性因素,以敏感因素为核心,设计3种不同情景,得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情景为最优方案。通过对不同发展情景的分析与比较,提出滠水河流域有必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该流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容量是一种有限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罗定江是西江的一条支流,水量较小,水环境容量并不丰富。通过对罗定江流域水文特征、污染物特征、水环境现状调查,同时结合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选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对罗定江流域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上游地区水环境容量较小,部分河段出现氨氮超标,水环境容量利用困难;下游地区水环境容量较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发展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地理研究中的运输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运输化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过程,经济发展的运输化过程受一定客观规律的支配。应当重视运输化进程与生产力布局、经济空间结构改善之间的关系,把对不同区域运输化发展水平及运输化进一步走向的分析,与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布局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经济时代生产力布局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在简述历史时期生产力布局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特点,支柱产业及其产业布局趋势。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DSS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西平 《地理研究》2001,20(3):266-273
从区域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建立了区域水环境的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系统组成及系统功能。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具有预测、优化、模拟和管理等功能。模型库包括宏观经济模型、环境经济多目标优化模型、需水模型、水环境容量模型和水环境分析模型等5个基本模型。在求解水环境经济多目标优化模型时,使用了约束法,把多目标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在决策过程中,使用逐步法,在迭代过程中输入经验与偏好获取满意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工业区工业企业成组布局与分散布局相比较的经济效果,并采用年费用指标作为评价成组布局经济效果的基本指标。本文还分析了工业成组布局的经济效果与工业区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成组布局工业区的一些主要企业(基本企业)和与其相应的具有替代关系的分散布局企业(对比企业)为变量,建立了工业成组布局经济效果及最佳规模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井冈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旅游资源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对比了井冈山市与安徽黄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旅游效应,结果表明:(1)井冈山市行政区划调整从地脉和文脉上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消除原宁冈县旅游发展的多种屏蔽,统筹考虑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消除环境整治的政区壁垒,整体规划、集中资金加强核心景区的保护和宏观生态环境的管理。(2)井冈山市旅游管理体制调整的滞后性延缓了行政区划调整正效应的发挥,管理体制、部门利益有待进一步协调;黄山市的行政区划调整适应了一定时期黄山市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了黄山市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保存完好的徽州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基于此开发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导言在苏联,生产力布局的调查研究,一般需要在全国或大区一级的宏观水平上进行,而区域规划必须与经济区划的地城范围协调一致,城乡规划则属于地方小区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布局的若干经济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生产力布局的经济标准 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生产力布局就是研究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在地域上的合理分布问题。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做好布局工作,首先必须解决一个经济标准问题。其次应当研究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沿海经济发展与近岸海域环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海是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近些年来,近岸海域污染已成为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分析了近岸海域污染概况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城市化和工业化角度探讨了经济发展对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然后采用库兹涅茨曲线和协调度数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近岸海域水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辽宁沿海城市总体水环境与经济发展较协调;工业污水与经济的EKG曲线轨迹大体呈倒"U"型关系,但近年来污水排放量有回升趋势.最后提出了近岸海域环境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清可  段学军  王磊 《地理科学》2016,36(10):1539-1545
基于水环境保护与区域开发的相互关系,考虑水陆空间联系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限制,构建由水环境容量和压力两方面要素为基础的水环境约束分区指标体系。以产业集聚发达、水网密集但水环境敏感性强的江苏省太湖流域为例,探索小流域评价单元划分、约束指标选择与空间叠置分析等技术。对区域水环境容量和压力的进行约束分区,划分为高压低容、低压低容、高压高容和低压高容等4种类型区。研究结果为发挥区域水环境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应,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图们江地区水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朱颜明  卢学强 《地理科学》1996,16(3):215-223
图们江地区5条河流18个断面水环境质量研究表明,本区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大部分河流断面水质在Ⅳ、Ⅴ级水平,只有珲春河水质优于Ⅲ级,除布乐哈通河水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外,其它河流污染水平基本得到了控制,河流污染物比较固定,主要是SS、COD、BOD、AR-OH、N-NHa。  相似文献   

14.
侯锋 《地理学报》1989,44(3):272-280
本文认为,我国后进省区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选择合理的区际联系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与国家及先进省市的动态协调关系。从后进省区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两方面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才有可能形成动态协调的基本格局。调整外部环境的空间结构,要求实施全国经济宏观布局的类型区开发和局部梯度扩散战略;调整其经济结构的基本手段是重新塑造国内专业化格局。在内在机制方面,空间结构调整应在后进省区建立起增长中心系统;经济结构调整则是扩大经济活动的省区内循环,并建立起具备多适性的产业层次。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发达的宁波市区为例,通过水环境敏感性与水质现状两方面综合评价城市内部空间水环境效应,从中心城区至外围地区,因人口集聚水平、产业发展类型和水污染处理能力的差异,水环境效应指数不断降低;探究其空间异质性,各乡镇评价单元水环境效应指数存在正向相关;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定量分析水环境效应影响机理,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水环境演变的基础,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则是造成水环境压力的直接原因。人口空间集聚带来的水污染排放,产生的水环境效应远高于其它因素,是城市内部水环境下一步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牛方曲  杨欣雨  孙东琪 《热带地理》2020,40(6):1109-1116
文章关注于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要素的作用关系,建构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框架,并以海南省为案例区开展应用研究。该框架首先对区域产业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分级,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其次解析了区域产业、人口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强度,最后,基于产业评价结果设定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情景,结合产业和人口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强度评价不同产业结构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即产业和人口的规模上限。结果表明:2016年海南省的经济规模并未超载,产业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其中土地资源成为海南省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其次是水环境;海南经济效益较高的支柱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多为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亟需加强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为提升经济发展规模上限,需要培育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文章建构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将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相联系,其评价结果政策意义更为明确,可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控制产业及人口发展规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邓铭江 《干旱区地理》2006,29(5):617-624
21世纪新疆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布局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层面,把新疆定位为“东联西出,向西开放的物流大通道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从区内自身发展的层面,把宏观经济布局积极调整到“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带乡,富裕农民”。本文围绕新疆宏观经济布局及其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要求,分析了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水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略,同时,系统地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以及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区的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西北干旱区的水文气象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干旱化和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等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并提出改善西北水资源环境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长沙县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得出长沙县人均生态足迹是2.52hm^2/人,以及全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0 hm^2/人,从而可以看出全县人均生态赤字为1.92 hm^2/人,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生态赤字最多的是化石燃料土地,然后依次为耕地、水域、草地,这表明全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大大地超出了生态环境承载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和耕地的占用的急剧增加是产生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干旱荒漠区资源组合中最稀缺的资源。水资源是绿洲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在阐述水资源与绿洲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水资源持续有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