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戏剧引致旅游的市场开发研究—以黄梅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戏剧作为旅游引致物进行开发,是一个实践意义明显的问题,国外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将黄梅戏旅游的市场分为核心市场和一般市场,提出了对应的深度开发和依附开发两种策略。在此基础上,对黄梅戏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芳  苏勤  陶云 《地理科学》2021,41(10):1822-1831
以安庆黄梅戏会馆和再芬黄梅公馆为例,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模型,解读文化消费者对黄梅戏展演空间属性的感知评价、层次处理和价值导向的转变。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空间属性在文化消费者的感知与体验中实现着新的组合与重构,由此形成了基于舞台展演内容、文化呈现形式以及演出环境氛围为主体的3种空间感知模式。结合文化消费者感知的心理结构与路径,黄梅戏展演空间被消费者建构为娱乐空间、情感空间和社交空间,空间的多元化意义和价值得到彰显。方法?目的链理论从消费者的感知与需求出发,探索文化空间意义生成路径,实现了文化空间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换。  相似文献   

3.
按照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规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模块“地理1”中的重要内容。这一部分学习内容,是形成学生地理环境差异性观点的主要载体。但在以往的地理教科书和中学地理教师知识结构里,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多有不尽科学甚至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4.
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内部环境的差异性则是历史上民族战争、南北分裂的内在根源之一 ;地理环境的变迁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元一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运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语言、逻辑知识,从“偏正结构”、“相关词义”、“派生概念”三方面,阐明了地理环境的确切含义和实际运用问题。笔者在分析、探讨地理环境问题时,提出了一些与当今辞书和重要著述相悖的定义。作者认为,长期以来,围绕地理环境及其派生概念“决定论”所开展的一切无端之争,除立场、观点和历史局限外,无不与下列问题的认识、理解不一有关:关于历史与现代决定论问题;关于决定与决定论问题;关于内外环境决定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7.
吴紫敏 《地理教学》2012,(18):48-50
在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中,必修Ⅰ第五章里提到:自然地理环境最低一级组分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组成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所以,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坡向,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有着重要影响。一、坡向影响光照及气温以东西走向为主的山脉,其坡向主要为南坡和北坡,自然环境差异明显。1.影响光照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东西走向的山脉分为阳坡和阴坡。北半球地区,南坡主要为阳坡,日照时数长于北坡阴坡。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8.
论地理环境对潮汕饮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潮汕饮食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丰富多样,无所不食而名震南粤,享誉全国。它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也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湿热的气候、濒临大海、水网密布、人多地少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百越之族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交融等孕育了注重饮食口味“清、淡、甘、和”,汤水讲究原汁原味,小吃多样、原料丰富、佐料齐全以及工夫茶等饮食特色,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形成了潮菜流派。  相似文献   

9.
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兴起与实验地理学新方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虚拟地理环境是一个可用于模拟和分析复杂地学过程与现象,支持协同工作、知识共享和群体决策的集成化虚拟地理实验环境与工作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虚拟实验室,可为现代实验地理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阐述虚拟地理环境和实验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当前进展,探讨虚拟地理环境与虚拟地理实验对现代实验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当前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存在的误区.虚拟地理环境的兴起与发展为地理过程表达、地理知识获取、地理问题求解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实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从野外考察与观测、室内物理模拟及地理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拓展到虚拟地理环境平台下的虚拟地理实验.  相似文献   

10.
地理环境因子对螺情影响的探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中国血吸虫病疫情呈回升态势,表现为急性感染人数和血吸虫病患病人数增多,局部地区钉螺扩散明显,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等。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控制钉螺对血吸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钉螺的生态学特征,综合高程、水文、土地利用、土壤、植被等因子,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地理环境因子对2009年湖北省钉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在垸内型流行区,整个流行季(3-10月)、特别是7-9月期间的植被覆盖与钉螺分布范围有关,密螺地带的特征为土壤质地粉砂含量适中、黄红壤和淹育水稻土,第一季度有较高的植被覆盖度;② 在垸外型流行区,湖泊滩地、高覆盖度草地是其主要分布环境,而第一季度较高的植被覆盖,尤其是荻、芦苇等植被类型是高密度地区的环境特征;③ 在山地丘陵,河流附近的林地和耕地,潴育或淹育水稻土是钉螺密集分布的环境。筛选出的地理环境指示因子可用于遥感技术监测钉螺孳生地,从而为采取有效的控螺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军事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脱离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人类在地理环境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史剧。战争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于政治、军事力量的抗衡以及作战规模与方式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制约作用。纵观历史,历代区域政治、军事力量间的抗衡多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与自然基础。而魏、蜀、吴三国鼎立也概莫能外。剖析魏蜀吴创基立国的地理背景,自然基础以及政治、军事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快速发展的电力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剧。在概述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环境保护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别对火力发电、水利水电、高压与超高压电力网、核电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实现中国电力工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对策:(1)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2)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3)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制订有利于脱硫等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4)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对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主要从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各因素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和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应特别重视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常州市农业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为长江流域传统农业生产大市的常州,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通过对常州市水质、土壤、空气、声等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结合该地各农业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不同特点,提出如要从根本上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业产业布局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并对此作了新的布局规划;此外,还指出完善环境管理和改善生产技术也是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两个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齐鲁文化为对象,阐述了齐鲁文化景观的形成原因及空间分异。认为齐鲁文化的形成与海陆兼备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加大了齐鲁文化与吴越文化的联系;齐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和影响了齐鲁文化景观的形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对齐鲁文化景观空间差异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人文环境的变化推进了齐鲁文化景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的环境梯度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将研究区域的TM遥感影像经遥感图像处理和分类得到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分布图,充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将各环境因子分布图分别与植被类型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各种植被类型与各环境因子关系的向量表达式,进而建立符合环境梯度分布的植被空间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环境因子分布图与植被类型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和植被群落空间分布制图。该方法曾应用于贺兰山环境梯度分析并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张伟然 《地理学报》1996,51(4):369-373
本文回顾佛教地理的研究历史,评析佛教地理的研究成果,认为宗都是一个多层面的结构,至少可以划分为宗教理论,宗教实体,宗教信仰三个层面,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地理研究应该分别进行探讨,然后才能得出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石油开发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穆从如 《地理研究》1994,13(4):19-27
陕北油田每年将排放上千吨废弃物,本文选取八项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研究结果为恢复和改善黄土高原油田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众所周知,近200年来,随着人口的剧增、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与气候的影响加大,而且这种影响仍在与日俱增。如果人类社会活动不加以控制和改善,它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将是危害性的。因此,研究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有鉴于此,作者利用国内近年的资料,从采掘冶炼业影响自然环境、现代化生活导致环境恶化和人口剧增及其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3个方面,初步分析了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