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及风险评估原理,利用济南市长清区气象数据、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数据,建立起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暴雨灾害风险性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并绘制出长清地区暴雨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长清区暴雨灾害综合风险性分布空间性强,无明显的地域分布界限,东部高于其它地区。暴雨灾害高综合风险区分布面积较为分散且最小,占全区总面积的14.60%;中综合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高综合风险区的外围,占全区总面积的30.31%;轻、低综合风险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0.72%和34.37%。  相似文献   

2.
薛丰昌 《气象》2012,38(9):1140-1144
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涉及多源、多维、多尺度空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应用GIS结合MCE技术进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进行了研究。利用特尔菲专家测定法建立评价准则,利用空间划分技术建立评价单元,利用属性值空间化技术实现对气象灾害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以空间叠置计算获得多准则条件下空间单元决策目标分值,从而实现区域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表明,GIS结合MCE技术能够较好地整合与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相关的各类空间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实现气象灾害风险的定量化评价。以冰雪灾害致灾因子评价为例,证明以上技术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开源GIS支持下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灾害风险区划分析作为防灾减灾的基础工作,在我国逐渐展开。为探索一种基于开源GIS的县级区域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技术方案,首先分析开源GIS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开源GIS的质量、性能及应用中需注意的法律因素等,而后以东营市河口区为例,选择QGIS、ILWIS等开源软件,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构建不同气象灾害的分析模型及综合气象灾害分析模型,进行县级区域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最终编制实验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级图。  相似文献   

4.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雷电灾情等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方面,研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建立起评价指标与风险评估的定量关系,形成了河南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同时,结合GIS技术,形成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承灾体的暴露度分布图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分布图,最终叠加形成河南省雷电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豫东和豫西北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豫北和豫西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2022年浙江省建德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逐日数据和茶叶种植数据,将早春霜冻、夏季高温热害和冬季冻害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将建德市茶叶气象灾害风险划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建德市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乾潭、杨村桥、下涯镇西北部和乾潭、三都镇东部区域。中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莲花、乾潭大部、钦堂中南部、下涯、三都镇中部、大洋镇、梅城镇东部、李家西南部和大同镇北部。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杨村桥镇中南部、梅城镇中西部、乾潭镇中部和建德市中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6.
选取台风"威马逊"影响期间广东21个地市观测站的风雨资料,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广东省进行台风致灾因子风险分析,并应用GIS技术绘制广东地区致灾因子风险区划图,将灾害等级划分为: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结果表明:台风"威马逊"对广东的灾害危险性分布从粤西沿海-中部区域-北部山区呈现出阶梯状递减的趋势,其中湛江处于高度风险区,珠三角处于中度风险区;粤西沿海地区的危险性大于粤东沿海各县市;粤西北和粤东北地区的危险性相当。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0—2019年江西省闪电定位监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GIS技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3个方面,开展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研究,并形成江西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江西省雷电灾害的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昌市、宜春市、新余市、上饶市、吉安市大部分地区和赣州小部分地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九江市、萍乡市和抚州市大部分地区,该区划结果与江西省近10 a雷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8.
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增强对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利用气象、植被、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根据风险三角形理念,从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危险度、受灾可能性和承灾体脆弱度3个方面,选择因子构建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以确定各指标和因子的权重,构建评估模型,并计算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指数,再基于GIS绘制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显示: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来宾和崇左等市的局部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东南地区。利用灾情数据进行验证表明: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分布与甘蔗灾情损失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山区山洪灾害防御,基于近25年加密区域站和国家站气象资料与310个山洪灾情资料,研究精细到乡镇的承德市山洪灾害1小时雨量阈值与3小时雨量阈值;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脆弱性3个方面,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承德市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基于GIS制作承德市精细化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 承德市山洪灾害较高风险等级以上面积为14318.99km2,占承德总面积的36.2%,中风险等级面积约为11719.38km2,占承德总面积的30%,其余均为中风险等级以下。承德市山洪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丰宁、隆化大部分地区和市区部分区域以及宽城东南部。  相似文献   

10.
胡颖  殷娴  陈剑桥  袁华  段志方 《气象科技》2022,50(5):742-750
为了加强暴雨相关的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性,本文基于云南省126个国家气象站2010—2019年10年的逐时降水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从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3个方面,建立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熵值法、自然断点法、ArcGIS插值和栅格分析方法,实现云南省暴雨灾害风险的区划评估。结果显示:(1)暴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云南南部,包括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红河南部、德宏州及北部地区;(2)迪庆州、怒江州、丽江市北部等地暴雨灾害风险等级较低;(3)全省暴雨灾害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7.05%、25.22%,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0.32%、21.86%。使用2020年暴雨灾害次数、暴雨日对区划评估结果进行检验表明,区划评估结果具有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以1986~2015年盐源所在的攀西地区20个县(市)地面冰雹观测资料为基础,建立了烤烟关键生育期冰雹频次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的多元回归方程,结合盐源县烤烟观测资料和2016年社会经济数据,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烤烟不同生育期的冰雹频次、烤烟播种率、地形、农村经济、土地覆盖等作为区划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盐源县烤烟冰雹灾害的风险区划模型,基于GIS技术完成了盐源县烤烟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对于盐源县农业用地区域,烤烟冰雹灾害风险等级以中、高等级为主,低风险区域面积较少。   相似文献   

12.
广东晚稻寒露风保险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能够有效地分散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则是发展农业保险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工作,国内外经验普遍表明发展农业保险必须进行风险区划。以广东省晚稻寒露风灾害为例,基于1980—2012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2001—2010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1个市的晚稻单产数据,选用日平均气温≤23℃积寒指数、晚稻生产力水平构建晚稻寒露风保险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借助GIS技术制作1 km×1 km广东省晚稻寒露风保险风险专题图,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高风险区4个等级并进行评述。结果表明:晚稻生产水平指数和寒露风致灾风险高的区域,对产量影响大,风险高;反之对产量影响小,风险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韶关和清远地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偏西地区,次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南部地区。区划结果可为保险公司开发寒露风保险产品、厘定差别的保险费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理论,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2001-2010年的历史气象数据、棚栽西瓜面积、耕地总面积、人均GDP等资料,通过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这3个因子构建了海南棚栽西瓜低温寡照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结果表明,海南岛棚栽西瓜低温寡照灾害高风险区集中在中部和北部,而低风险区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其余地区为中等风险区。  相似文献   

14.
新兴县气象灾害的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象、灾情和经济社会资料,结合GIS方法对新兴气象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在分析新兴县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高温、寒害等5种气象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的基础上,应用加权综合法得到各评价单元(乡镇)的综合气象风险度指数,借助GIS技术,对新兴县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区域性划分。结果表明:致灾因子危险性最大值分布在新城镇,大江镇的孕灾环境暴露性最大,承灾体脆弱性最高值分布在河头镇,防灾减灾能力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新城镇和簕竹镇,综合考虑各因子,新城镇发生气象灾害的风险最高,车岗镇、水台镇、六祖镇、太平镇、稔村镇、天堂镇、东成镇、簕竹镇次之,河头镇、大江镇、里洞镇发生气象灾害的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需求,以基于影响的预报预警服务技术为指导,综合考虑高速公路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因子,构建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C/S体系架构,综合运用多源数据接入与可视化、基于GIS技术的产品自动加工制作方法等技术,研发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系统。系统具备气象实况监测告警、灾害预警分析、产品自动加工制作、人机交互订正、服务产品交互制作、数据接入与综合显示、地图管理与操作等功能。系统在交通气象服务业务使用过程中,突显出较好的业务应用能力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枇杷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辨识影响福建省枇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致灾因子,分析枇杷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和暴露性,考虑种植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出枇杷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枇杷种植区1971—2011年气象资料,1992—2011年枇杷种植面积、产量及其他社会经济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系数法融合方法计算各风险指标的权重及各评估单元的风险指数,进而构建枇杷气象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应用GIS技术制作出风险精细区划图,评估枇杷气象灾害的综合风险。结果表明:致灾危险性对综合风险的影响最大,起主要作用;重度以上的综合风险主要分布在福建省5个主要山脉的中高海拔山区以及枇杷种植面积大的莆田市、福清市、云霄县,轻度综合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沿海县市的低海拔种植区 (除种植大县和东山县外),其余种植区的综合风险属中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利用1961-2017年5-9月柴达木盆地10个代表气象观测站点枸杞种植期发生霜冻灾害频次。结合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数据,建立起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权重赋值进行专家打分来确定,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了柴达木盆地枸杞霜冻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在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度在3200米以上,枸杞无法正常生长属于枸杞不可种植区;在冷湖、茫崖大部地区,格尔木南部、大柴旦、德令哈、乌兰以及都兰地区靠近山脉区域,枸杞生长期短,适合耕种的枸杞品种少,对枸杞生产经济效益影响较轻,属于低风险区;在诺木洪、格尔木西部和大柴旦东部地区,这一带多为戈壁,水资源缺乏,适宜种植枸杞面积相对有一定规模。对于霜冻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不太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太大,属于次高风险区;在都兰经诺木洪至格尔木的小灶火一带,这里是柴达木盆地的枸杞主要种植区,该区域霜冻灾害发生对枸杞影响最大的区域,对枸杞生产产生的经济损失最大,属于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有效评价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性,基于自然灾害风险性评价理论及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技术,利用灾害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地图数据和其它地理数据,选择灾害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为评价指标,运用提出的TFN-AHP-EW主客观赋权法求取各评价指标相关因子的权重,建立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程度区域差异明显,风险性较高的地区为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如湛江、珠海、汕尾;风险较低的地区是广东省北部地区如清远、韶关等地。   相似文献   

19.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方法研究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雷电灾情等数据,采用统计方法、灾情解析、专家打分等方法,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方面,研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建立起评价指标与风险评估的定量关系,形成了较完整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技术方法体系,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对安徽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表明:高风险区主要位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皖南山区高海拔地区,而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淮北地区,与灾情验证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徐水县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干旱灾害为例,对其干旱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利用GIS技术,建立气象数据库,集成基础地理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人口经济等资料;选择适当指标,实现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栅格化的计算。通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完成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绘制,并分析了徐水县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徐水县干旱灾害风险分布呈地区性差异,中部地区发生干旱灾害的风险较高,西南地区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