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建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本研究以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 Zhang et Xia)和龙须菜(Gracilaria sjoes-tedtii Kylin)两个不同物种为材料,探索了果孢子的融合方法和条件。由成熟囊果的藻体经阴干刺激后,放散出大量果孢子。两个物种的果孢子在大小和颜色上都有差异。对这两个物种的果孢子用PEG—高Ca~(++)高pH法诱导融合,首次获得成功,融合细胞能再生成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2.
英国江蓠 Gracilaria verrucosa(Huds.)Papenfuss在外形上变异幅度很大,地区性海藻志或海藻名录很少不包含本种在内;有少数专论性的著作对本种均有详细的记述,因此,被认为是一个世界广布种。本文通过囊果被构造及其他特征,将中国和日本产、曾定名为“Gracilaria verrucosa(Huds.)Papenfuss”的标本与英国Devon模式标本产地的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模式标本的囊果被构造与中国、日本产的完全不同,因此,中国和日本产的应为一新种——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 sp.nov. 相似文献
3.
用Wittamann法染色观察到鹧鸪菜体细胞存在多核现象。其细胞核的数量随细胞大小、类型、细胞在藻体上的位置及老嫩程度等不同而异,较小型幼嫩的细胞核较少,大型老成的细胞核较多。顶细胞和藻体边缘的小细胞通常为单核,而成长的中肋细胞和假根细胞总是多核的。一个老成中肋细胞最多可有10多个核,假根细胞最多可有20多个核。鹧鸪菜细胞的多核现象对其种族在自然界的适应和生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rDNA-ITS和线粒体cox1片段扩增序列,分析了厦门杏林湾的2株绿色未知江蓠(Gracilaria sp.;四分孢子体GR-1和雌配子体GR-2)及2株紫褐色真江蓠(G.vermiculophylla;四分孢子体PU-1和雌配子体PU-2).运用MEGA5.0估算了4个供试样本与GenBank中相似度最高序列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ITS序列分析显示绿色未知江蓠GR-1、GR-2都与真江蓠聚集在一起,推断两者与真江蓠的亲缘关系非常近.cox1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绿色未知江蓠GR-1、GR-2和紫褐色真江蓠PU-1、PU-2都与索引的真江蓠聚集在相同类群.其中GR-1、GR-2与真江蓠JQ619142、JQ619143的相似度都为100%,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000~0.002,低于种群内部的遗传距离范围0.000~0.015,从分子水平上确定了绿色未知江蓠是真江蓠.联合ITS和cox1片段序列的分子标记适用于真江蓠的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5.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和细基江蓠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我国南方九孔鲍养殖业的发展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 (Gracilariatenuistipitatavar.Liui)的人工栽培在我国东南、华南沿海地区蓬勃兴起 ;为此作者于1999年元月在广东、海南、广西采集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和细基江蓠 (Gracilariatenuistipitata) ,应用HPLC、原子吸收等分析手段 ,测定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粗纤维、灰分、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 ,并与其他几种大型藻类比较 ,综合评价细基江蓠和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营养价值。1材料与方法1.1材… 相似文献
6.
江蓠一名早在我国古代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其后,各个时代的本草和某些沿海地方的县志或府志上也都有江蓠的形态、习性、产地、异名和利用等记述。虽然,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实践对江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长时期以来。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和工厂先后进行了利用江蓠制造琼胶的实验并已投入生产。
江蓠是一种海产的红藻,以前国外一直是用做以石花菜制造琼胶的配料,不能单独制造琼胶。近三十年来,美国(东部)、淚大利亚、南非1)等地都已单独用当地盛产的江蓠制造琼胶,大力发展了自己的琼胶工业;其他如印度、马来西亚、非律宾和智利等国也相继研究并进行了小型生产。
我国的琼胶工业一向是用石花菜作原料,但由于石花菜藻体生长缓慢,且生长在潮下带深水处。养殖和采集都较困难,产量有限;而江蓠的藻体生长速度快,个体大,生长于潮间带或浅水中,易于人工养殖,退潮时也便于采集。我国广东省的琼胶工厂即用江蓠作为制造琼胶的原料,但因国产原料不足,外贸部门不得不从国外(葡萄牙)进口。因此,当前大规模地开展江蓠养殖是解决原料问题的关键,但我国沿岸自然生长的江蓠属种类繁多,种与种间琼胶质量都有所不同,而且还有一些与江蓠属外形相似而不含琼胶的其他属海藻也不易鉴別,这就给江蓠养殖业的大规模开展和琼胶工厂的收购原料带来了困难。过去就曾发生过把广东沿岸产的某种亚热带江蓠类移往北方养殖导致失败的事例;广东省有一琼胶工厂曾在收购的江蓠中包括了大量其他属的种类,致使制成的琼胶产品质量低劣;山东省也有一琼胶工厂曾误将褐藻门的硬球毛藻[Sphaerotrichia firma(Gep)A.D. Zinova]当作江蓠收购,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本文试图明确我国产的江蓠属种类、产地和种类间的区别,以便对进行江蓠琼胶实验的科学研究部门和生产单位在选择实验材料、选种养殖或收购原料时有所参考;同时,我们还试图对这一变异幅度大、种类间存在问题多的被认为是高度的多形复合类群的江蓠属通过研究探索一些江蓠属分关学上的问题。
本文研究用的江蓠属标本2)共1090号,包括少量国外江蓠标本(详见本文有关种类的讨论)腊叶标本达七千余张及相应的液浸标本;全部切面图除另有注明者外,都是以液浸标本用冰冻切片机制成切片,再以描绘器画成。尽管标本数量较大,采集地区遍及南北,但由于我国海岸线很长,采集地区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的标本中还有少量缺少生殖器官或疑难待决的标本,再加以我们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认识还有待于深化,今后还需要继续深入调査研究,以便随时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7.
提取江蓠琼脂新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江蓠琼脂新工艺条件的研究李来好,陈培基,王道公,吴燕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加工研究室)摘要采用"高温稀碱法"提取江蓠琼脂,系统地研究了江蓠的碱处理、漂白和提胶的新工艺条件。其主要特点是:(1)在碱处理中,添加了蒽衍生物,使琼脂的... 相似文献
8.
江蓠单养混养比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从华南引入到浙江并经自然越冬后正常生长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作为试验材料,进行江蓠与水产动物单养混养效果对比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混养江篱可以改善水质条件,具有极明显的增氧效果,保持水体pH值相对稳定。同时,可以提高混养动物的成活率与生长率,最终使养动物增产增由,又提高了江篱的产量,而对江篱的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11.
12.
于1983年11月在福建晋江永宁海区采集乳节藻Galaxaura oblongata(E11. et Sol.)Lamx.,用单个囊果离体采果孢子方法,于9—18℃条件下,在室内进行人工培养,观察其果孢子发生的形态,结果表明:乳节藻暴孢子发生类型为直接丝状型;依萌发管的数目,把果孢子发育成为分枝丝状体阶段的形态分为单出型、双出型和三出型三种,此系直接丝状型的生物学特征;在细胞的末端出现长的、无色透明的毛状的细胞,是乳节藻属的果孢子在发育过程中所特有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期在对2007年和2008年两次采自海南岛的多管藻类的标本进行分类研究时,发现有数号标本,它们的藻体形态及内部构造特征有些不同于已知的多管藻属Polysiphonia的种类。经研究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标本应是目前尚未报道的多管藻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海南多管藻Polysiphonia hain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4.
15.
两种新银鱼卵膜表面的亚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滇池的新银鱼系80年代初期由江苏太湖引入,其分类地位一直被认定为Neosalanx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张玉玲在全面整理中国新银鱼属的基础上,将该亚种提升为种,名太湖新银鱼N. taihuensis Chen,同时指出新银鱼属鱼卵膜表面具卵膜丝,并图示了光镜下观察到的各种新银鱼卵的卵膜丝形态及其分布情况,表明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坛紫菜体细胞培养中类单孢子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研究于1984—1987年进行。用酶解法将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分离出来,然后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少数体细胞可以直接萌发成正常叶状体,而大部分体细胞则分裂成不定形的多细胞团。培养三周之后,部分细胞团的外壁融化,里面的细胞游离出来,它们当中的少数细胞再萌发成具有假根的正常叶状体,本文称这些细胞为“类单孢子”。类单孢子发生成叶状体的方式与壳孢子基本相同。另外,还发现种藻越大,由多细胞团放散的类单孢子越多。用20—25cm长藻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试验,在基部0.2—15.0cm之间,随着藻体部位的上移,由类单孢子长成的小苗逐渐增多。坛紫菜由壳孢子长成的叶状体一直认为是不形成单孢子的。本文首次报道了由体细胞形成的多细胞团放散类单孢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于1983-1986年先后在福建沿岸采订爬管藻标本,进行分类研究。根据有限枝节片数目、囊果的着生位置以及围轴细胞数目等形态特征,发现其中两种标本与已知种的特征不同:一种是囊果位置不定,着生在有限枝基部第4(3)节片以上至顶端节片;另一种是有限枝节片数目较少,由5-12-(14)个节片组成囊果基生。故这为两个新种,即福建爬管8藻Herposiphonia fujianensis sp.nov和基生爬管藻H.basilar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20.
长期以来我国沿海织纹螺科的分类一直存在着种名鉴定错误、同物异名或混淆等现象,它严重困扰和制约着织纹螺的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毒理实验等相关研究。为了解决我国沿海织纹螺种名使用混乱和部分种名无法准确鉴定等问题,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标本,以及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补充采集的织纹螺科标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euxis)semiplicatus(A.Adams,1852)是Nassarius(Z.)sinarus(Philippi,1851)的同物异名;拟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semiplicatoides Zhanget You,2007是秀长织纹螺Nassarius(Z.)oveolatus(Dunker,1847)的同物异名;而光织纹螺Nassariusdorsatus(Rding,1789)和节织纹螺Nassariushepaticus(Pulteney)的学名是误定,它应是塔氏织纹螺Nassarius(Zeuxis)thachiDekker,2004和节织纹螺Nassarius(Niotha)nodiferus(Powys,1835)。作者对上述几种织纹螺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确认,对齿舌的齿式排列和齿舌的形态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依据目前较新的文献资料,把我国沿海4种重要织纹螺的种名进行了澄清和修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