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了空间数据多源性的产生,给数据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带来不便。多源异构的空间数据转换为统一的GML数据格式,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方便有效地集成和共享,从而实现对空间数据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2.
基于GML的空间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GML的空间数据转换方法,按照GML描述地理要素的统一数据模型,将Internet中多源异构的空间数据进行编码,生成GML数据,实现GML数据与多格式空间数据的相互转换。并利用JavaWebStart技术将转换后的Java应用程序通过Web页面运行,客户端的GIS用户将以GML数据作为标准,进行空间数据的转换,以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尹志华  唐斌 《测绘科学》2011,36(2):162-164
本文就目前空间数据集成的两种主流模式,在论证了各模式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得出了用GML作为地理空间数据转换及传输的标准是切实可行、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案。从而提出了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的模型,并探讨了基于这一模型实现空间数据共享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GML标准被视为空间数据集成和有效地解决异构数据共享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对其空间数据转换的无损性尚未能给予高度地重视。本文在分析了GML标准特点的基础上,以E00格式向GML标准转换为例,试图通过对两种数据结构的深入剖析,给出了GML3.1的数据转换模型。文章还对E00到GML3.1的点、线、多边形、投影、Tic、注记、拓扑的转换进行了转换结果的无损性讨论,分别从数据精度和数据段数量统计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证明,本文提供的数据转换方法具有空间信息转换无损特性,在转换的精度和转换的内容上都保持了不变,能够满足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转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GML模式转换的异构空间数据集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基于GML模式转换的空间数据集成的可行性方案,阐述了该方案中的模式转换规则及空间映射关系,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该模式转换规则的异构空间数据集成功能,验证了基于GML模式转换集成异构空间数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湖南省矢量空间数据来源复杂、格式不一等问题,建立了一套多源矢量空间数据集成框架。该框架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层体系为依据,从数据空间、属性、格式等方面制定数据集成规则,实现多源异构矢量空间数据集成。建立的多源矢量空间数据集成框架为湖南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共享数据库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各行业、各部门存在的大量多源异构空间数据,严重影响了地理数据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交换与共享,为提高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能力,达到空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对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整合研究尤为重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整合、共享方式,并设计实现空间数据整合原型系统,该系统基本实现了空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相似文献   

8.
分布、异构空间数据的共享与互操作是网络GIS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详细分析了基于GML的GIS数据互操作方法,从空间数据互操作框架和空间数据互操作内容两方面进行描述,说明了网络GIS数据互操作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以Shapefile数据到GML的转换为例,说明了基于GML的网络GIS数据互操作方法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土规划编制所需数据的类型、来源以及组成,针对数据的多源性、数据格式多样性、多投影方式等特点,研究了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方法,提出采用多源异构数据中间件技术和动态投影技术,屏蔽数据的多格式性和多投影方式,设计并开发了国土规划多源异构数据集成原型系统,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利用SuperMap SDX+空间数据引擎的数据直接访问模式来实现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集成的构想;设计了空间数据库的多源图像情报内容体系结构,构建了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的存储模式和集成管理模型;研究了组件式GIS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分析了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集成应用技术方案框架结构,最后开发了原型系统,验证了本文理论的合理性.研究成果较好地实现了多来源多影像格式和多情报样式的空间数据集成,并基于数据集成进行了目标图像情报查询、对比辅助判读和目标专题制图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小春  华一新  郑刚 《测绘工程》2014,(1):57-60,80
分级地理空间数据中心是全国范围地理空间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工程,文中探讨建设面向服务的分级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关键技术以及数据分布存储模式。此方案实现了数据中心分布存储管理数据,有效利用对象关系数据库的ACID特性,为多源异构海量空间数据的集成共享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GML的多源异构数据交换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模式是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是国家空间信息建设以及空间数据利用的前提。本文在分析了GIS数据集成、互操作以及GML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GIS数据集成和互操作的系统框架;提出了基于GML空间数据交换和基于SVG的信息可视化模型。  相似文献   

13.
多源地理矢量空间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灿  汪齐松 《测绘通报》2019,(12):112-115
随着地理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与多个行业领域日益深度融合,产生了海量的多源异构数据。多源丰富的空间数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作用的同时,其异构性也给数据共享和应用带来了问题与挑战。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多源、异构、不一致性的现状及特点,本文提出了数据库模式融合与数据库实例融合为一体的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流程与方法,并以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普查等实例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多源空间数据共享与应用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数据采集、数据集成、信息服务集成、系统集成、应用集成等各个方面,对空间信息动态集成与共享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探索了分布式环境下异构多源空间信息资源的动态集成和共享技术,分析空间信息服务瓶颈问题,展望空间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广泛运用Web和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WGIS/DGIS)有利于共享的空间数据库组织之间和用户通过互连网进行数据交换。不过,这些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互操作性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直到最近出版的地理标记语言(GML)标准的出现,这一问题才得到了解决。GML是一个新的实施规范并提供中立的框架为定义地理空间应用模式和对象的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文档。XML迅速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标准电子数据交换之间的Web应用程序,然而,传统的数据库查询语言,在其目前的形式下并不适合直接查询和更新XML库。由W3C提出的XQuery查询语言为XML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功能,但它缺乏支持空间查询,本文主要研究具有空间查询的语言GML-QL。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海陆多源数据的融合共享是当前GIS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并研究了海陆地理空间数据一体化整合技术,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海洋与陆地地理信息无法集成共享的问题,有效实现了海陆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有机融合。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宁波市海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实现了宁波市各类海洋地理数据的整合集成,为全市各级海洋部门业务应用提供了统一的空间信息协同共享服务框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经成为卫星遥感数据大国,但是在多源异构海量遥感数据的系统建设和技术研发方面,现行的遥感数据存储、处理以及服务技术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空间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式,设计了一套"空间-属性-体化"的多源异构卫星数据标准化数据结构,开发了多源异构卫星数据一体化管理应用原型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卫星数据的自动化入库、统一查询检索和多样化处理等功能,为多源异构卫星影像数据及其辅助元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