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的优先发展地区,最能积极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优势及各市在产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为该区域的产业发展进行科学的定位并提出产业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旅游环境条件是影响旅游体验的关键因素。综合评价旅游环境适宜度,对辅助旅游规划决策、有目标地提高旅游环境适宜度、保障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全球热气候指数、降水量、植被指数、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紫外线辐射强度等指标,量化温度舒适度、天气影响、植被状况、大气环境、紫外线辐射等,结合AHP-TOPSIS算法对我国旅游环境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3个典型旅游区旅游环境适宜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环境适宜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华东、华南地区旅游环境适宜度最高,西北内陆地区旅游生态环境适宜度较低。从3个典型旅游区总体来看,珠三角地区旅游环境适宜度最高,其次是长三角地区,京津唐地区旅游生态环境适宜度最低。从3个典型旅游区分别来看,京津唐北部地区、长三角南部地区、珠三角周边地区,更加适宜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PM2.5是京津唐、长三角旅游环境适宜度的限制因素,故而大气环境治理是提高旅游环境适宜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的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口和产业向特定地区集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镇密集地区已经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单元.结合新一轮全国国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提出了都市经济区的新概念.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发育比较成熟的都市经济区,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统计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珠三角都市经济区的现状特征.发现珠三角地区网络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发展集中连片,呈现圈层式的发展特征.受内外因素的影响,珠三角都市经济区面临的区域竞争日趋剧烈,区域空间结构也需要不断优化整合.加强珠三角都市经济区的空间管理和优化调控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产业发展战略从过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到注重构建国内价值链的转变,国内区域产业转移呈现新格局,刚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未来一段时期承接产业转移将出现新的趋势,只有把区域比较优势与产业转移趋势结合起来,才能推进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协同演进,提高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识别区域产业承接潜力及优化承接潜力区格局是实现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前提。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生态承载力、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产业发展力与产业选择力5个维度,构建贫困带产业承接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产业承接潜力水平,采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与空间聚类法实现环京津贫困带产业承接潜力的分区优化。结果表明:1)环京津贫困带县域产业承接潜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高水平单元主要位于“京津”以及张家口、承德和保定市辖区周边;低水平单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坝上高原和燕山—太行山脉。2)结合环京津贫困带发展规划及策略,将环京津贫困带划分为产业适度转移区、产业重点转移区和产业优先转移区,依据各类型区特点提出产业承接转移导向,科学定位不同县域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能够反映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类统计指标,运用主成分TOPSIS法对沿海11个省份2000,2005,2010年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采用马尔科夫链和ESDA法探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演变。沿海11个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区域差异不断拉大,两极分化趋势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集聚分布;从热点区分布及格局演变来看,旅游产业发展重心有由南向北迁移的趋势,以长三角为中心、以珠三角和环渤海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渐趋明朗。  相似文献   

8.
采用企业大数据、手机信令等多源数据,从城际间产业集群的潜在关联、实际关联2个维度,构建产业集群区域协同发展评价体系,以珠三角城市群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群以深圳、东莞、广州为核心,形成较为完善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网络,从潜在关联看:同质化水平较高且围绕着各都市圈表现出专业化分工趋势;从实际关联看:核心城市资金交往紧密、各都市圈内出行关联密切。2)珠三角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显著的是深圳与东莞、深圳与广州、珠海与中山、中山与江门,其中深圳与东莞表现为差异化强合作;珠三角核心城市间协同关系较好,但边缘城市有所不足,总体协同水平不高。该评价体系可用于测量城际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为其他城市群的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对中西部地区意义重大的产业转移承接问题,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探讨。指出产业转移承接过程对不同规模区域单元的影响不同,较小的单元受承接产业的影响较大,而较大的单元受到的影响较小且对承接产业的影响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讨论产业转移内涵特征以及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条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的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提出产业转移承接要受到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约束,承接的产业应采取相对集中的空间格局,微观上集中在集聚区园区等各类产业发展平台,宏观上的重点则是主体功能上属于重点开发的中原城市群地区。  相似文献   

10.
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和耦合度模型,对长山群岛2006-2015年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提升阶段,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较差,协调度较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阶段性发展.2010年之前,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小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1年之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明显大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