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提出一种利用基础矩阵进行倾斜航摄影像相对定向的方法。首先,构建立体影像间的基础矩阵并线性求解各元素;然后,由基础矩阵直接导出相对方位元素;最后,视导出的相对方位元素为初始值进行严密相对定向迭代求解,从而得到精确的相对方位元素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常规航空摄影影像和倾斜摄影影像均适用,能够满足立体模型重构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面阵相机成像定位精度,以吉林省松原市北部区域的机载面阵图像为实验对象,对成像过程进行误差分析与标定. 机载面阵相机成像存在由三个姿态角引起的定位误差以及由相机镜头畸变等因素产生的畸变误差.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采用严密几何模型,得到面阵图像初步成像结果;然后,采用后方交会和多项式附加参数模型等方法解决内、外方位元素引起的误差问题,得到较为精确的定位结果;最后进行实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内、外方位元素的误差定标,能够控制在5 m以内的范围,精度提升94.37%,处理效果显著. 通过研究标定面阵成像过程中内、外方位元素产生的误差,提高了面阵相机定位精度,对面阵相机成像的应用和推广具有一定价值和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SAR影像窗初始行外方位元素的求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采用角锥体法确定SAR影像窗外方位元素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星历数据较精确地求解SAR影像窗初始行外方位元素的实用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对已知相对方位元素的立体影像实施灰度重采样生成核线影像对的方法,对连续像对相对方位元素和独立像对方位元素建立核线影像的理论公式进行了推导,建立了核线影像和原始影像的坐标变换关系;为了提高核线影像建立的效率,在进行核线重采样时,提出分块读写影像的方法。实验表明,建立的核线影像上下视差在亚像素水平,核线影像坐标反算后与原始影像的坐标平均差只有0.000 3个像素,完全可以满足摄影测量立体观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自行研制的机载三线阵CCD相机为例,对基于POS的三线阵影像定位的成像模型、内方位的几何标定、外方位元素的解算以及直接定位和区域网平差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GPS/IMU数据与摄影测量观测值进行联合平差,可以有效地克服相机内、外方位元素的系统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利用相机POS数据和少量影像数据标定倾斜相机间位置关系并计算倾斜影像粗略外方位元素的方法。首先对选取的垂直和倾斜影像进行影像匹配,获得精确同名点坐标;然后垂直影像同名点对前方交会获得地面点坐标,接着倾斜影像后方交会获得其外方位元素;最后利用倾斜和垂直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标定子相机间的相对关系,并根据相对关系求出所有倾斜影像的外方位元素。采用AMC580倾斜影像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可求得所有倾斜影像的粗略外方位元素,并验证了外方位元素的直接对地定位精度,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ZY-3多光谱影像各谱段共视场扫描成像特点,提出基于在轨检校内方位元素的虚拟CCD重成像算法,通过虚拟CCD重成像技术实现单谱段CCD影像的无缝拼接及多谱段的高精度谱段配准。采用河南登封区域及天津区域的ZY-3多光谱影像对ZY-3多光谱相机进行在轨几何检校,利用河北安平区域的30个高精度靶标控制点验证了检校结果的正确性;进一步利用检校后的内方位元素对河北安平区域、兰州区域的ZY-3多光谱影像进行虚拟CCD重成像,采用靶标点验证方法以及高精度配准验证方法对虚拟CCD重成像影像的谱段配准精度验证,谱段配准精度均优于0.2像元。  相似文献   

8.
广义岭估计在解算单线阵CCD卫星影像外方位元素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单线阵CCD卫星影像外方位元素解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以往解决办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广义岭估计进行解算,并说明了确定广义岭估计参数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简便、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以单张影像为基础,基于灭点几何原理、共线条件方程及共面约束条件,进行规则物体三维重建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影像中的3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利用灭点几何原理得到了影像的方位角元素;利用解算的角元素及共线方程得到了摄影中心坐标;最后,利用解算的影像外方位元素及共面约束条件得到规则物体的三维几何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ALOS卫星为例,分析了线阵推扫式卫星影像成像特征,从理论上阐述利用严密成像几何模型建立卫星影像像点与物点之间的成像几何关系,并利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技术对影像几何精度进行真实性检验的方法。在实验部分,基于中国嵩山遥感几何定标场的参考数据,对ALOS卫星影像的几何精度进行了验证,获取了它的有控和无控的定位精度,并用解算的外方位元素建立立体模型,检测不同地形生成DEM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地图匹配是车辆导航定位系统中提高定位精度的一种方法,其精度受定位数据、地图数据质量及坐标系转换关系的影响。在分析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拓扑关系的地图匹配算法。该算法只需将GPS定位数据和G IS数据相结合,即可用算法的形式解决地图匹配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实验证明:该算法是一种精度高、效率好、实用性强的地图匹配算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遥感影像目标实时定位的关键是外方位元素的实时获取,在航空遥感平台上加载GPS/INS组合导航系统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文中首先给出了基于GPS/INS系统的目标直接定位方法;然后从摄影测量的角度,重点推导了影像内外方位元素对目标定位的误差传递公式;并运用实例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遥感影像目标实时定位的关键是外方位元素的实时获取,在航空遥感平台上加载GPS/INS组合导航系统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文中首先给出了基于GPS/INS系统的目标直接定位方法;然后从摄影测量的角度,重点推导了影像内外方位元素对目标定位的误差传递公式;并运用实例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线阵CCD影像外方位元素的求解过程中,外方位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导致法方程病态,最小二乘估计值误差较大。本文在分析以往解决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两步解法求解线阵CCD影像的外方位元素。该算法的实质是选择一个比单位矩阵更合适的正则化矩阵。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克服线阵CCD影像外方位元素间的相关性,定位精度较高,定向点精度在1个像素内,检查点精度在1.5个像素内。  相似文献   

15.
以高精度地面基准为参照对遥感定位各种可能的影响要素进行整体性、定量化的验证、分析与评估,显然是一种合理、有效、可信、可行的方式。这里针对实际应用需求,重点介绍嵩山高精度遥感测绘综合实验场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情况,并对遥感定位精度与可靠性实验场验证的基地化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估计了GPS观测值精度、观测值的时间相关性和不同类型观测值之间的交叉相关性,重点分析观测值精度与高度角的趋势关系,建立能正确反映随机特性且简单实用的高度角加权模型,并从定位精度方面对建立的高度角加权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卫星高度角的变化,观测值的精度有明显变化;建立的不同高度角加权模型与经验的高度角加权模型相比,在提高定位的可靠性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道路的地球同步卫星定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利  杜兰  韩春好 《测绘学报》2001,30(4):322-326
提出了基于道路的同步卫星定位方法,并对定位精度问题进行了讨论。该方法利用高精度的道路数据库作约束来取代高程数据库,从而将3维定位转化为单参数求解。在理论上只需要一颗卫星就能够定位,另一颗卫星的观测量可以作为检核。该方法既提高了系统的定位精度,又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表明,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北斗卫星系统(BDS)能全星座播发三频信号,可通过线性组合构成不同虚拟观测量,有利于模糊度解算等,文中采用北斗三频中长基线实测数据进行差分定位,首先使用宽巷模糊度和电离层无关组合进行B3频段窄巷模糊度解算,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相邻历元B3频段窄巷模糊度构建卡尔曼滤波新息向量,通过新息向量内积RMS值很容易分析出窄巷模糊度的误差对滤波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滤波发散条件进行相关卫星历元挑选,实验最终得到中长基线厘米级定位精度并有效缩短首次收敛时间和提高固定率,对促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对GPS/GLONASS组合定位的周跳探测和修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适合于两种数据联合解算的GPS/GLONASS模糊度迭代处理方法及相应的基于FARA方法的整周模糊度固定方法。在现有BERNESE Ver4.0GSP数据处理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及改进了其中的若干模块,从而研制出组合定位系统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并进行了试验计算。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组合定位系统数据处理软件内、外符合精度均达到mm级,证明了这种高精度相对定位理论、方法、软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GPS positioning precision is affected by various error sources, and traditional combinations of GPS carrier phase observations have their own limitations such as the wide-lane, the narrow-lane and the ionospheric-free combinations. To obtain the optimal positioning precision, a new linear combination method is addressed through the variance-covariance (VCV) of the GPS multi-frequency carrier phase combination equations, and the impact of the positioning precision is analyzed with the changing of the observation errors deduced by the law of error propagation. For the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with only one carrier phase combination,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method is deduced and further validated by an example of a baseline resolution with 60 km length.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is the simplest, and the positioning precision is the best. Therefore, it is useful for long baseline quick positioning for different precision requirements in various dist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