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3.
长江口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江口海区,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黄海冷水等多种水系混合、交汇,错综复杂。对河口营养盐分布变化规律的研究,将为河口环境和生态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营养盐作为长江口这一世界著名渔场的化学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周年观察,讨论了各种营养盐(包括磷、硅和氮)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它们在河口的转移过程,估算了营养盐的年输出量,并提出了长江流量和营养盐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初步预报了三峡工程对长江口营养盐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AREVIEWONTHEEFFECTSOFWATERTEMPERATURE,SALINITY,DISSOLVEDOXYGENINESTUARYONCRUSTACEAN河口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因子变动较大的区。这里潮汐涨落明显,盐度、温度变动较大;表层盐度小,底层盐度大。涨潮时盐度增高,落潮时盐度变低,盐度有季节性变化,春季冬季盐度变小;夏季盐度近海水较远海水高。河口区水温变化较沿海及外海大,河流中带有大量的泥沙与有机碎屑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河口区生物群落结构主要由:河口区特有种,海洋进来的种类和具有较强渗透压调节能力的淡水种组成。它是一些重要海洋… 相似文献
7.
8.
于1986年夏、秋两季在福建省惠安、罗源采集太平洋牡蛎,以人工授精法获取受精卵,在空调室内研究盐度变化对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趋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的提高能促使牡蛎D形面盘幼虫从正趋地性转变为负趋地性,同时幼虫的正趋光性也得到加强。在D形面盘幼虫期,能引起趋光性加强的盐度增加阈值为2.9×10~(-12);在8日龄壳顶面盘幼虫,提高至5.0×10~(-12)以上。当D形面盘幼虫和壳顶面盘幼虫分别从25×10~(-12)移置于30×10~(-12)时,趋光水平能得到明显提高的时间阈值分别为4h和6h。据以上结果,作者认为该种幼虫在河口区有无阻留的主动性取决于该区环境的变化,同时也与幼虫不同发育时期有关。盐跃层的存在对牡蛎幼虫垂直分布的影响表明,只要盐跃层为2.5×10~(-12),即能抑制幼虫的向上游泳;一旦盐跃层增加,其阻抑作用仍维持接近低盐跃层水平。这说明盐跃层的存在对牡蛎幼虫的垂直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射阳河口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射阳河口滩涂分别于潮间带、潮上带和潮沟中设置互花米草区与非米草区2类对照样地(共6类生境),按月份取样来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2种,隶属3门4纲17科,其中软体动物13种,节肢动物6种,环节动物3种。米草区和非米草区的物种组成不同,各生境在不同月份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在不断波动,在潮间带上述指标均为In>Ig,潮上带除密度外均为Sn>Sg,潮沟边滩除个别月份外均为Cg>Cn;3类互花米草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各项指标月间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仅个别月份例外),均表现为Cg>Sg>Ig,互花米草生境存在共同的优势种,但数量有一定的差异。分别对潮间带、潮上带和潮沟中互花米草区与非米草区2类对照样地的物种数、密度、生物量以及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进行生境-月份间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潮间带2类对照样地各项指标在生境间差异均极显著,月份间差异均不显著;潮上带2类对照样地各项指标生境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除密度外),月份间差异显著(除多样性外);潮沟2类对照样地生境间差异显著(除生物量外),月份间差异均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的互花米草对底栖动物的影响不甚相同:潮间带互花米草的入侵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潮沟米草的入侵提高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密度和多样性;而潮上带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各指标影响不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中美“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海洋沉积作用”联合研究的组成部分。作者根据1981年8月和11月采集的沉积样品,分析了小型底栖桡足类和动吻类的栖息密度和种类组成,作为东海小型动物(长度小于1mm的底栖后生动物)种类丰度和个体密度的第一个标志。
以往,Ito (1981)及其所引文献曾对日本猛水蚤类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沈嘉瑞等(1956)、郑重等(1965)和陈清潮等(1974)报道过中国近海猛水蚤类。陆鼎恒(1934)记述了黄海山东半岛北岸动吻类的一个新种。然而关于中国近海小型动物的定量研究资料,过去尚无报道。
本文目的是对东海猛水蚤桡足类和动吻类组合进行初步描述,并同中美联合研究所汇集的物理水文资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13.
台风对长江口铜沙航槽回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人们对台风导致航槽淤积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直到1983年10号台风侵袭上海沿海地区,铜沙航槽为之恶化,这才引起对台风影响航槽淤积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伶汀洋冬、夏季的水温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冬季湾内水温的分布和变化较单一,夏季由于河流入海流量增大,河流与海洋水体的相互作用加强,明显可见两个冷、暖水锋在河口湾中段相交,上段为高温的河流淡水控制区,下段为低温的陆架水控制区,两者显著的特点是其控制区内温度变化很小,而在锋面转折地带的河口湾中段,盐淡水混合强烈,其温度变化大,温度等值线呈倾斜分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进的盐度场数值格式模拟珠江口盐度分层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基于Backhaus的三维斜压模式计算珠江口水动力特性,重点模拟了夏季丰水期盐度分层现象;改进了原模式的盐度差分格式和方程,采用二阶精度差分格式并引入了物理扩散项。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盐度差分方程能较好地反映珠江口盐度成层现象。 相似文献
16.
九龙江口CDOM的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荧光光度计对2001—2003年期间九龙江口4个航次水样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荧光性质、荧光强度的分布与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河口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厦门岛周边海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输入九龙江口的CDOM荧光强度季节变化明显,夏高(17.16QSU)冬低(5.73QSU)。所有站位表层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底层,与河口区垂直分层一致。南支CDOM荧光强度随盐度的变化率高于北支,说明九龙江河水主要沿河口南岸入海。4个航次CDOM荧光强度都呈保守混合趋势,但观测到CDOM表观荧光效率随盐度增加而降低,暗示在低盐度区可能有胡敏酸的絮凝沉降。厦门周边海域CDOM荧光强度以西海域北部最高,西海域南部和同安湾次之,厦门东侧水道最低。各水域表层CDOM荧光强度与盐度均呈反相关关系,但不同水域回归曲线的斜率有差异,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南部及厦门东侧水道三个海域具有同一相关趋势线,表明西海域南部和东侧水道主要受九龙江水输入控制,而西海域北部有不同的趋势线,这主要受污水输入的影响,由此很好地证卖了CDOM的水团示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海洋环境里,发光细菌广泛地存在于水体,鱼和头足类的发光器官、体表和消化道中.由于它们能发光,较易分离,计数方便,国外一些学者常选择它们作为海洋细菌生态学研究的材料.不过,以往国外对发光细菌的研究,多侧重于发光机制和分类方面,而其生态学研究,早期只有Beijerinck(1889,1916)在北海等处作过观察. 相似文献
18.
过去对长江口海域中汞的研究由于受测定方法所限,仅停留在汞含量较高的沉积物方面。近来随着测定水体中汞含量的方法取得了进展,因而对长江口海域汞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的研究就更为迫切。基于此,我们于1983年10月调查了自长江下游(水体盐度为0.10)开始直至长江口区域(水体盐度为30.00)的水、悬浮体及沉积物中的汞含量。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区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对长江口底栖生物曾进行多次调查研究:1980-1981年进行了“中美海洋沉积作用联合研究”( Boesch等,1986;孙道元、董永庭,1986; Rhoads et al.,1985;Sun and Dong,1985);1982-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长江河口南岸污染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的研究(戴国樑,1989):1985-1986年中国科学院海研究所进行了“长江口底栖生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的预测”的研究(刘瑞玉等,本集)。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生物的概貌。
1988年4月和10月,作者又对长江口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所用主要材料是在123°E以西,30°30′-32°00′N之间水域的35个取样站(图1)枯、丰水期后所获。海上取样每站以0.1㎡的表层采样器取样两次,通过0.5mm孔目的筛子冲洗后,样品在实验室内挑选、鉴定、称重和计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