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黄金基地,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t。胶东地区金矿床主要发育两种矿化样式,即浸染状细脉-网脉型矿化和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金主要以可见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中。玲珑金矿田位于招平断裂带北端,同时发育两种矿化样式的矿体,是研究金赋存状态的理想选区,理清金的赋存状态对于选择合适的选冶工艺以及揭示金的成矿作用和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电子探针分析与矿物自动定量分析,对胶东玲珑金矿田两种不同矿化样式的样品中可见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金成矿过程。玲珑金矿田两种矿化样式矿石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并无显著差异,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自然金。嵌布状态为裂隙金、包体金、粒间金,以粒间金和包体金为主。金矿物粒度以微粒-细粒为主,石英脉中偶见中粒-粗粒金矿物。金矿物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以及与黄铜矿、方铅矿等硫化物共生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石英-黄铁矿阶段金矿物成色高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金矿物成色,主要是受到成矿温度的影响。浸染状细脉-网脉型样品金矿物比石英-硫化物脉型样品金矿物具有更高的金成色,是由于两种矿化样式沉淀机制差...  相似文献   

2.
研究金矿矿石中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有利于金矿的开发利用。采用电子探针对陕西后林沟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确定褐铁矿、石英和黄铁矿是该地区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金矿物多赋存于褐铁矿和石英中,以粒间金、裂隙金和少量包体金形式存在。可以得出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共存是该地区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肃礼县上坝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中的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以及影响金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研究证明金的嵌布主要与石英、褐铁矿有关。矿石氧化率高,金的粒度普遍细小,金矿物嵌布分散,该成果对湿法浸金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浙西开化石龙头金矿是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金矿化赋存于新元古界地层的构造碎裂蚀变带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对石龙头金矿的矿石和主要载金矿物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石龙头金矿床中的主要含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其次为少量的脉石英。岩屑中的石英、白云石和粘土矿物不含金。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的平均含金量分别为181×10-6和207×10-6。金主要以显微可见金的形式存在,其次为次显微不可见金。显微可见金主要以包裹金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晶体中或晶体边缘,次显微不可见金在黄铁矿中以纳米级金颗粒存在,在毒砂中主要以固溶体金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过去一直认为寨上金矿是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文章在寨上金矿金的赋存状态查定过程中,不仅观测到了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的超显微金成分,而且在碎屑粒间和后期石英方解石细脉中还发现了显微可见金(粒径>0.2 μm)。通过研究显微可见金矿物的颜色、粒度、表面特征、成色、重砂矿物组合、赋存的岩石学、岩相学特征,以及与莱州东部界河滨海相砂金矿中金矿物进行对比,得出寨上金矿金的赋存状态有3种(2种?):金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等载金矿物中、以显微可见金的独立金矿物形式存在于碎屑粒间或后期石英方解石细脉中。以此为据,作者认为寨上金矿床可能为沉积变质-构造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级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手段对吉林白山金矿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主要矿石类型为硅化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物种类有自然金、含银自然金和银金矿,石英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金矿物的赋存形式有粒间金、包裹金和裂隙金,分别占89.27%、6.42%和4.31%。金矿物以微粒金为主,大小为0.001~0.005mm,形态以粒状、麦粒状居多,金矿物成色高,矿床应属中偏高温成因。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天柱县主山冲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东南地区,蚀变岩型金矿是一种研究程度较低的新类型金矿.本文采用化学分析、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扫描、X射线面扫描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金矿进行了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研究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金矿物主要是含银自然金,平均成色约884.45.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三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德兴铜矿南山矿区矿石中伴生金的赋存状态及工艺性质的研究表明:矿石中的金主要以自然金、银金矿的形式存在;金矿物的粒度主要分布在0.016~0.128mm之间,其发布形式以包体金、粒间金为主;黄铜矿和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矿石破碎到入造粒度时,有45%以上的金矿物以裸露金的形式产出。矿区中不同地段、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金在赋存状态及工艺性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甘孜嘎拉金矿位于川西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该矿床具一定规模。笔者对该矿床自然金的产出状态,以及超显微金在黄铁矿、毒砂、辉锑矿主要载金矿物和各类矿石中的分布特征初步研究后,认为该矿床的金只有少量呈显微自然金形式赋存,大部分都是以超显微金的自然元素金混入各类载金体中,金的赋存状态指示该区金物源广,具良好的找金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金牙金矿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福春  叶荣 《矿产与地质》1996,10(5):300-305
应用电子探针、电子衍射、电子顺磁共振和化学分析等多种现代方法和手段,综合研究载金矿物的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认为金牙金矿中载金矿物主要是毒砂和黄铁矿,金的主要赋存形式是超显微包体金,为解决金芽金矿床难处理的原生矿石提供了科学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1.
阳山金矿带是西秦岭金矿带已探明金储量最大的独立金矿区,其矿化样式主要为微细浸染状矿化,其次为石英脉型矿化,可见金与“不可见金”均有发育,该金矿带是研究造山型金矿金赋存状态的理想地区,其研究成果对理解金成矿作用和过程以及指导选矿工艺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翔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观察基础上,将成矿期划分为早阶段(黄铁矿石英)、主阶段(黄铁矿毒砂绢云母石英)和晚阶段(辉锑矿石英方解石),综合应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等技术,剖析阳山金矿带不同成矿阶段金的赋存状态,进而探讨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成矿早、主阶段以微细浸染状硫化物矿化为主,金主要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毒砂中;而成矿晚阶段以脉状矿化为主,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的变化,指示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压力逐渐降低,成矿流体成分由富As流体演化为相对贫As且富Sb的流体。  相似文献   

12.
某些矿物中次显微金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笔者用DXA4-10型电子显微镜和日本S-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10多个矿区和不同类型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金常以粒径小于0.2微米的球粒状自然金存在,很少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由于这种自然金的粒径小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被分辨出来,因此某些矿物中的次显微金常被人们忽视或遗漏,或者对其赋存状态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金的工业评价、选矿方法和流程的制订,以及金的提取回收,故研究含金矿物中金的赋存状态具有实际意义.本文着重研究了高岭石、褐铁矿、黄铁矿及石英等矿物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化学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工艺矿物学自动定量分析系统(MLA)等测试方法对河南嵩县下蒿坪金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包括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金的赋存状态、主要载金矿物嵌布特征以及矿物解离特性等。结果表明,该金矿中主要可回收的有价金属为金,其品位为3.75×10-6。该金矿的原矿矿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钠长石、黄铁矿和铁白云石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赤铁矿、萤石、白云石以及方解石。原矿中的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而黄铁矿大部分以细粒、微细粒形式嵌布在石英和长石颗粒中。原矿中自然金的含量非常少,多以单独的自然金颗粒形式存在。原矿磨至P80=0.074 mm(-0.074 mm粒级含量占80%)时载金矿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的单体解离度相对较高,有利于通过浮选回收。  相似文献   

14.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嘎拉勒铜金矿床是该成矿带中发现较晚、研究程度较低且具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矿石有用组分中金、银的赋存状态研究相对开展的较少,限制了矿床进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采用光学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矿石成分组分做了详细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矿床中金、银的赋存状态及主要载金矿物的特征。嘎拉勒铜金矿床金矿物以自然金、银金矿为主,其次为金银矿,可见粒间金、裂隙金及相对较少的包裹金形式,主要的载金矿物为石英、白云石、方解石、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及自然铋等。银矿物主要以金银系列矿物形式存在,少量自然银与放射性元素共生,此外,还有少量辉银矿。研究成果填补了该矿区金、银赋存状态研究的空白,对矿床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者桑金矿区位于我国"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分布区,属微细浸染型金矿。通过对矿石特征和金赋存状态研究,金主要以显微、超显微自然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毒砂等金属硫化物或其氧化物中,其次是分布在硅酸盐、碳酸盐等脉石矿物中。硫化矿石中硫化物含金量应占金总量的50%以上,部分金赋存在绢云母、脉石英及碳酸盐等脉石矿物中,含量占20%±,硅酸盐矿物中包裹金含量占20%±,极少部分金以游离金形式存在,含量占总金的10%以内;若为氧化矿则金主要为游离态金,应占总金50%以上,赋存于炭质和粘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16.
赵建光 《湖南地质》2000,19(3):164-168
铲子坪金矿是产于震旦系中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金主地以独立的金矿物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与硫化物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金优先赋存于硫化矿物中,由于各矿带矿物组合及含量的变化,使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等多种测试方法,对某碱长花岗岩型铌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嵌布特征及铌的赋存状态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Nb_2O_5品位为0.094%,主要铌矿物为褐钇铌矿、黑稀金矿-复稀金矿,其矿物含量分别为0.07%和0.14%,褐钇铌矿粒径一般为0.01mm~0.02mm,黑稀金矿-复稀金矿粒径一般为0.01mm~0.03mm;铌矿物与伴生矿物的嵌布关系复杂,单体解离难度大,磨矿细度在-200目占87.21%,褐钇铌矿和黑稀金矿-复稀金矿单体解离度分别为57.17%和37.03%,主要与石英、正长石、钠长石、云母、金红石共生。铌元素主要有两种赋存形式,一是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主要形成褐钇铌矿、黑稀金矿-复稀金矿和易解石,在独立矿物中铌元素的总分布率为90.69%;二是以类型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金红石、云母、锆石及锡石等矿物中,而以分散状态分布的铌元素所占分布率为9.31%。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及赋存特征,推荐采用重选-磁选-浮选-湿法冶金流程实现铌矿物的回收,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紫木凼金矿是我省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金矿.本文着重对含金岩石、矿物、矿石结构构造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可见金、不可见金主要为自然金,呈显微粒状、次显微粒状。氧化矿中游离金高达96%以上.金主要在褐铁矿及粘土矿物之中富集.  相似文献   

19.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按照赋矿岩石不同,共包含产于矽卡岩中的与铜共生的金矿(化)体、产于板岩-角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产于大理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以及产于玢(斑)岩脉中的独立金矿(化)体4种金矿化类型。矽卡岩中的金矿化较强,全矿区金品位×厚度基本都大于1 m.g/t,存在多个富金块段;板岩中金矿化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围破碎细粒黄铁矿化硅化板岩中,角岩中金矿(化)体以富含雄黄、雌黄为特征;大理岩中金矿化较弱,矿(化)体通常呈透镜状产出;玢(斑)岩中金矿化主要产于岩脉中的石英脉内。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独立矿物形式的金以自然金、银金矿存在于铜矿物、石英、黄铁矿等载金矿物内;类质同像形式的金主要存在于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代表的铜矿物中。金矿物赋存状态以粒间金、包裹金为主,其次为连生金和裂隙金。笔者以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为研究基础,推测甲玛金成矿作用与幔源C-H-O流体有关,并初步建立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成矿模型。此外,提出了运用模型开展区域及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元阳大坪金矿床位于哀牢山金成矿带,成因类型属剪切带型中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规模达中型.通过矿物学研究,金矿物主要有两种赋存状态:一种为镜下肉眼可见金,以自然元素形式赋存于自然金中,一部分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于硫金银矿中;另一种为镜下肉眼不可见金,以类质同象或吸附形式存在于褐铁矿和脉石矿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