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借助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3维可视化分析功能,以长江中游湖北地区为试验区,利用现有的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地理要素的矢量数据,实现了地形的3维可视化和地表分析。解决超大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DEM)快速显示的算法,研究了基于3维场景空间分析的理论,最后对系统的实现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和GIS多专业应用需求的特点,本文以吉奥之星(Geostar)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例,研究了在当前二维系统中如何考虑三维或者2.5维表面表示与分析的问题。提出了集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常规的矢量数据和各种属性信息在一起,建立一体化的三维数据输入、操作与可视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维与三维混合表示的空间查询与分析模型。该模型扩展了可视化概念,将可视化技术贯穿于整个GIS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3.
粗差的存在会造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上的严重扭曲,有时能导致DEM及其产品严重失真,因此有必要对DEM的粗差进行探测和修正。针对目前格网DEM粗差探测算法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坡度RMSE与3维可视化联合的格网DEM粗差探测与剔除方法。采用坡度法,获取所有可疑点,然后对可疑点在一定范围内建立3维可视化模型,进行交互式探测与剔除,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DEM数据的可视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EM(数字高程模型)能有效描述地形结构,可视化技术是当今表达和分析复杂数据的有力工具。将可视化引入到DEM中,实现三维地形的生成与仿真,有助于用户直观地理解和提高DEM数据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借助GIS强大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分析功能,以湖北省崇阳地区1:50 000区域地质成果为例,基于地理矢量数据、地质矢量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地形数据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将DEM与遥感图像叠合生成三维影像图,建立集地形、地质、遥感等数据为一体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解决传统二维地质图件用于表示三维地质不直观等问题,提...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和GIS多专业应用需求的特点,本以吉奥之星(GeoStar)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例,研究承当前二维系统中如何考虑三维或2.5维表面表示与分析的问题。提出了集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常规的矢量数据和各种属性信息在一起,建立一体化的三维数据输入、操作杨可视化机制,并在此耻提出了二维与三维混合表示的空间查询与分析模型。该模型扩展了可视化概念,将可视化技术贯穿  相似文献   

7.
 基于SRTM-DEM区域地形起伏的获取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方法,利用SRTM采集的DEM数据,提出两种获取区域地形起伏的关键技术,即高程条带法(Swath Profile)和高程阈值法(Threshold Value),并通过扩展区域地形起伏获取的技术方法,初步实现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区侵蚀量的定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数字高程模型(DEM)能有效描述地形结构,可视化技术是当今表达和分析复杂数据的有力工具。应用杨赤中插值法,将地形碎部点高程观测值看作一种包含规律性变化和随机性变化的复合变量,求其二项系数加权游动平均,建立估值数学模型,划分格网,求得各格网点高程估值。并阐述利用网格法来实现、分析和显示DEM数据的可视化原理和实例。  相似文献   

9.
浅谈OpenGL在地学3维可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维地形模型无论是在直观的视觉感受还是在空间分析等方面都是2维地学模型所无法比拟的。DEM是建立地学3维可视化的主要内容,也是3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所实现的程序是在VC 6.0平台基础上,基于DEM数据,利用OpenGL提供的相关功能函数,达到地学3维可视化的目的,同时利用纹理映射技术为3维模型贴纹理建立真实感强的3维环境。  相似文献   

10.
航道3维可视化对全面掌握运河河底地形地貌,保障运河水上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3维可视化苏南运河镇江段航道为例,阐述如何在实现航道周边场景3维渲染的基础上,利用航道数字测深数据,创建基于格网的数字水深模型,进而生成河底数字高程模型的过程,并对航道3维可视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依据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特点,研究地理空间元数据单要素和多要素可视化方法;构建地理空间元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流程和逻辑模型,分析影响可视化设计的主要因素及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条件,并设计两个方面的交互方式;研究可视化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的多层次组织和显示,基于空间特征的关联属性获取以及元数据的可视化映射。通过原型系统的实验,证明可视化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可视化表达是人们认识客观地理环境的有效方式,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人们认识客观地理环境的强有力工具,可以辅助人们进行规划决策,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传递信息是关键.本文基于视觉心理感受论研究了GIS中的数据采集录入可视化、数据管理可视化、数据质量评估可视化、界面设计可视化、电子地图地图显示可视化、查询分析结果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套结构状态智能模拟技术,融结构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主要将信息处理智能方法应用到结构状态的模拟及可视化中,并结合了混合编程技术、可视化技术、基于XML的接口技术、软构件技术及工程数据库技术等,提出了智能可视化的概念。研究了两种基于灰色系统的改进的小样本数据可视化预测模型,并以基于XML可视化接口为基础,应用智能模拟技术,建立结构状态智能模拟环境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14.
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因素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  谢超  江帆 《测绘科学》2011,36(6):158-160
电子地图研究是现代地图学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数字制图成果表达主要形式,也是地图服务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效果已经成为评价电子地图产品或者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事实上电子地图距高质量显示还有很大的距离.本文首先对电子地图的高质量可视化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分析电子地图可视化的质量因素,并对如何保证和提高电子地图...  相似文献   

15.
地图可视化的技术和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樊彦国  孙秀玲 《测绘科学》2007,32(4):183-184
可视化技术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符号化及视觉变量表示法的水平,进入了在动态时空变换、多维可交互的地图条件下探索视觉效果和提高视觉工具功能化阶段。本文介绍了地图可视化的特点,分析了地图可视化的九项主要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可视化地图的三种分类,即动态地图、虚拟地图和超地图。由此了解到地图可视化在地图制图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种技术的提高,地图可视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振辉  谢超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4):213-216,220,223
电子地图是现代地图学的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数字制图成果表达的主要形式,也是地图服务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效果已经成为评价电子地图产品或者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事实上电子地图距高质量显示还有很大的距离.文章首先对电子地图的高质量可视化问题进行了讨论,进而分析了电子地图可视化的质量因素,并对如何保证和提高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地理空间元数据具有抽象、复杂、多维的特点,而传统的元数据表达方式描述抽象,表现形式单一,表达维度有限,认知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地理空间元数据服务的效果和效率,通过引入信息可视化技术中的平行坐标方法,探究将该方法运用于地理空间元数据可视化检索的显示及交互模式。阐述基于平行坐标的地理空间元数据可视化检索原型系统的设计实现过程,通过原型系统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多时相统计数据空间动态可视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统计数据的时空特性,扩展了动态空间可视化的动态视觉参量,设计了3种用于多时相统计信息动态空间可视化的"动态统计图表"。采用时间地图动画技术及关键帧插值动画技术来设计与构建动态统计图表,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相应系统,实现了统计数据随时间变化动态特性的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19.
地学信息体视化中3维交互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学信息的3维可视化是当前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体视化技术主要研究包含物体内部信息的体数据的表示、变换、操作和显示等,是实现地学信息3维可视化的理想技术与手段.主要研究地学信息体视化中3维交互技术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并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语言VC 6.0和3维可视化开发工具包VTK(The Visualization Toolkit)来实现这些算法,开发体视化3维交互功能控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