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朱玲  殷航 《地理教学》2014,(3):46-49
正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总结性评价方式——高考一直倍受争议,但每年的高考试卷依然是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想要最大限度的体现现存高考选拔模式的公平性,并逐步引导高中地理教学实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品一份高质量的高考试卷便是出卷人不懈的追求。高质量的试卷是出卷人综合课改目标、学术发展方向、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反复推敲后呈现出来的。每隔一段时间,高考试卷结构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折射出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期  相似文献   

2.
游忠 《地理教学》2016,(5):59-60,55
"微课"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传统教学手段,更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学年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暴露出了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微课程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效果(即学生是否进行了学习)如何有效监控?微课如何支持现实的课堂教学?微课如何真正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的微课如何构建起学科知识的系统体系等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对微课及其教学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刘瑜章 《地理教学》2011,(11):35-36
地理新课标强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会知识”的被动体到“会学知识”的主动体的转变。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发挥主导性作用,激活地理课堂教学,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董瑞杰 《地理教学》2008,(12):25-26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情绪状态,是推动学生渴望获得知识从而形成能力去认识世界的内在动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都有一种新奇感,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对未来的知识领域乐于问津。良好而稳定的兴趣,能使人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个新颖有趣的导人方法很重要。利用活动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试题情境是高考的考查载体,以此实现“四翼”考查要求。地理试题情境内容在不同的考查要求下具有不同特点,旨在引导学生结合必备知识、运用关键能力解决现实地理问题。分析“四翼”与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内容的联系,对于高考地理的备考与教学均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23年高考广东省地理卷为例,分析“四翼”在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内容中的体现及特点,并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平 《地理教学》2012,(3):20-22,25
"我国的地理位置"是上海版地理教材七年级"祖国篇"第一单元"疆域和人口"的开篇内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析图的技能,加上小学自然常识、中学的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对我国的地理位置概况都有介绍,所以在平时按部就班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参与课堂读图活动的兴趣往往不高,  相似文献   

7.
吴文亚 《地理教学》2012,(19):15-18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及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比赛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呈现都是比较精彩的,但大多数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却是很低的,课堂低效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这些低效课堂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本文将介绍几类低效课堂及其原因分析,并结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锋面系  相似文献   

8.
正地理教师就像沙漠中的引路人,带领一群新手前行,如果教师没有一张地图或者是没有一个引领群体前行的行动计划,那么在前行的过程中就会容易迷路,地理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就是这引领学生前行的地图或计划。在一节地理课结束后,你希望学生能知道什么?或者是能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做什么?在学完地理课程的某一章节后,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一学期结束后,学生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戴建波 《地理教学》2013,(12):29-31,23
正一、"蝴蝶效应"理论"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属非线性现象。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仑兹60年代初的发现,一次在利用计算机计算天气预报的过程中,他没有从头计算,而是中途时将上一次计算的初值输入,结果造成很大的偏差。关于"蝴蝶效应"理论,他形象的描述为: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究其原因: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  相似文献   

10.
鲁岩 《地理教学》2013,(1):26-27
正【教学目标】了解地壳的组成元素及分布;通过读图,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通过绘图,掌握地球内外圈层结构,训练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各圈层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地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