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7,31(1):55-55
2006年10月25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工作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国际地层委员会分会主席戎嘉余、陈旭、彭善池及选举委员朱茂炎、李军、陈秀琴、王向东、童金南,出席会议的还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官方刊物《Episodes》执行主编侯鸿飞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海峰。各位分会主席或选举委员就国际地层委员会各分会近年来的工作进展及我国成员的贡献,特别是各分会在建立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方面的最新成果和今后的工作做了报告,其中有: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层委员会(ICS)显然是国际地科联(IUGS)组成机构中最大的一个,其历史远比地科联本身悠久。近年来,它主要致力于建立地层柱的国际标准。本期《Episodes》附有初版的国际地科联编制的《国际地层时代对比表》,总结了迄今为止的工作进展。为古生代的阶和元古宙所创立的新的地层术语的数量,是判断近年来地层学家研究地层柱的精细程度的一项标准。本期《Episodes》发表的Chlupá和Oliver的文章就是一丝不苟地从事这一研究工作的样板。该文正式宣告了下泥盆统洛霍考夫阶—布拉格阶(Lochkovian—Pragian)界线的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的建立。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几位领导在以下评论中记述了该会最近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引言最近,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曾征求对其提出的前寒武纪年代划分的推荐和建议(Rlumb和James,1986)的评论。与Kenneth A.Plumb(分会主席)意见一致而论述的准则是以前一时期一篇关于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学原则的论文(Crook,1966)为根据的。自那时以来十八年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给澳大利亚地层学课程的未公开出版的续集和原则的讨论提供了本反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质通报》2005,24(1):97-97
最新的《国际地层表》(2004版)已经发表。2004年8月在意大利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对新的《国际地层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了将国际地层学研究的最新信息与动态及时传达到国内,以推动我国地层工作与国际接轨和规范化发展,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秘书长J.Ogg的大力支持下,《地层学杂志》将在第29卷第2期(2005年4月出版)刊出《国际地层表》穴2004版雪及其中译本。同时该刊还约请相关专家对新的《国际地层表》加以评述,并就各系年代地层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目前我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工作的部分情况作出介绍。约请的专家包括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正地层是一部记录地球和生物形成演化的百科书,地层学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从1669年丹麦解剖学家和地质学家尼古拉斯·斯坦诺(Nicolas Steno)提出地层学著名定律地层叠覆律算起,已有近350年的研究历史。300余年来,地层学的理论不断发展创新,内涵也不断积累扩充,形成了以地层叠覆律、化石层序律、岩相对比律(瓦尔特相率)、地质体切割律为核心的基础理论和以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为主的包含化学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定量地层学、同位素测年学、事件地层学等在内的庞大分支学科。在地层划分对比的  相似文献   

6.
会议消息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于1979年9月15—19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思神山胜地(Spirit Mountain Resort, Duluth)召开了第五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 分会成员:M. Kamal Akaad (埃及) Fernando F. M. de Almeide (巴西) M. J. Frarey (加拿大) H. L. James (美国)(主席) K. A. Alumb (澳大利亚) S. N. Sarkar (印度) P. K. Sims (美国)(秘书) A. P. G. S(?)hnge (南非) Eric Welin (瑞典)  相似文献   

7.
国际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尹崇玉 《地层学杂志》2005,29(2):178-179,214
国际地层委员会末元古系分会1989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各国地层古生物学家近十五年的努力,国际末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全球末元古系的正式名称--埃迪卡拉系(Ediacaran)以及埃迪卡拉系的底界层型已经国际地科联批准,在国际地层委员会2004年版"国际地层表"中被正式应用(Gradstein et al.,2004).本文综合近年来国际地层委员会末元古系分会有关文件和部分委员的有关建议,对国际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的进展与未来发展动向作一概要介绍,以期引起国内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在国际地层委员会之下的定量地层委员会已基本筹备就绪。召集人是加拿大的F.M.Gradstein博士。委员会的18个投票委员人选也基本确定,其中加拿大二人、中国二人、英国二人、荷兰一人、印度二人、瑞典一人、瑞士二人、美国四人、苏联二人。不久将选举主席和秘书。 定量地层学是用数学(统计的和非统计的)手段,研究探讨地层问题,包括了对生物地  相似文献   

9.
新的挑战 新的使命——附记国际地层委员会2002年6月全会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新世纪初国际地层委员会 (ICS)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IUGS)向 ICS提出硬性要求 :2 0 0 8年必须完成显生宙各个系、各个阶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s)的选定工作 ,有关分会不能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 ;二是 ICS的自身思考 :将来是就此停步还是继续履行其职责、但改变其方向和托管方式 ?ICS必须面对现实 ,改革思变。动力地层学显示高分辨率的全球变化的地质过程是激动人心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的一个挑战 ,因为当今全球环境的恶化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极其紧迫的重大问题。地层学在这项研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根据详细的化石记录 ,可以进行精确的地层对比 ,洞察控制全球变化的动态驱动力。将这个给地层学定向的地质过程作为一个新的任务是最有意义的。2 0 0 2年召开的 ICS会议主要目的是让各分会主席对 ICS未来的方向和组织结构取得一致意见 ;加强内部交流与合作 ,企划将来的活动 ;讨论如何应对来自 IU GS的挑战。文内简述各分会 (包括末元古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等 13个地层分会 )在会上交流的情况 ,并对 ICS的未来发展方向、ICS的组织和机构性质、ICS的强项和弱势、GSSPs的综合地层学、建立新的?  相似文献   

10.
旋回地层学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30余年中旋回地层学研究得到了极大发展, 对理解和解决地球科学领域众多科学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已被定义为"对地层记录的(准)周期性旋回变化进行识别、描述、对比和成因解释, 并将其应用于地质年代学以提高地层年代框架的精度和分辨率, 实现地层高精度划分与对比的一门地层学分支学科".能够反映古气候变化的岩性、岩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参数(即古气候替代指标)均可用于旋回地层学分析.通过岩性组合识别、频谱分析、连续窗口频谱分析、小波分析、滤波和调谐等方法可进行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和建立高精度天文年代标尺.中国学者在北方黄土剖面、南海新近纪海相沉积、古生代海相沉积和部分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中获得了良好的旋回地层学研究成果.对中国东北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和华南海相二叠系乐平统—中三叠统开展旋回地层学研究有望取得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 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层划分分会(ISSC)、国际地科联、国际地磁和大气物理协会(IAGA)的磁极性时间表分会(SMPTS),最近(《Geology》7(12)578—583,1979)联名公布了国际地层指南的补充章节——磁性地层极性单位的最后修订本。这是继国际地层指南之后,由H.D.赫德伯格执笔起草的又一份有关国际地层划分的重要文献。这篇文件最终将要纳入《国际地层指南》未来的修订版构成独立的一章。 磁性地层极性单位的正式公开发表,标志着以岩层磁的极性为基础的地层学研究已经纳入了规范化。这对于地层学和磁的极性研究两方面,无疑均将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磁性地层极性单位由A—Q共十五节约一万字组成。A节是绪言,简介该文件从讨论起草到最后  相似文献   

12.
《地层学杂志》2001,25(Z1):336
司志们: 大家盼望已久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终于开会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二十年来我国地层工作的成果和进展;讨论修订<中国地层指南及说明书>和<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以及"2000-2015年的地层工作和地层学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协商产生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并进行学术交流,会期五天.出席这次会议的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14人,各专业工作组成员69人和各方面的代表共约300人.原拟邀请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和秘书长来参加会议,他们都因国际旅行经费问题难以成行;给台湾、香港的代表也发出了邀请.台湾同胞来信因发言材料准备不出来,不能来参加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李作明教授今天晚上到会.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5月17日)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基本布局,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层是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分布最广、时代跨度最大、意义最为重大的地质记录。地层学是地质科学奠基性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构成地壳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的特征和属性,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并建立它们之间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地层学经历了初创、统一地层、多重地层划分等阶段,目前正朝着建立全球标准年代地层系统和从区域地层对比逐渐扩展到全球地层对比的方向发展。地层学在地球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元古代年代地层再划分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永清  苗培森 《现代地质》1999,13(2):216-217
地层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制定一个国际通用的地质年代表,而其基础则是年代地层划分。对于约占地球形成历史7/8时间的前寒武纪来讲,这一任务显得尤其重要而艰巨。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ISPS)经过近20年的长期酝酿,于第8次会议(1988年)通过了一项新建...  相似文献   

15.
<正> 1.名称 本委员会即国际地层委员会,以下简称ICS;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以下简称IUGS。 2.宗旨和任务 本委员会的宗旨为促进地层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其任务为:(1)澄清地层程序的原理和命名的统一;(2)发展和阐明全球标准地层表,分发该地层表中有关各主要亚单元的地层报告,建立亚单元的界线,并对亚单元进行对比和准备地层学辞典、地层学词汇以及附有注释的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寒武地层分会第六次会议于1982年11月2日至5日在埃及坦塔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美国、英国、芬兰、瑞典、埃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8名成员和4名通讯成员.国际地科联年代分会主席斯乃令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地层学家张守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根耀 《地质科学》2007,42(2):415-416
张守信,男,汉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祖藉河北静海县,1927年10月6日生于江苏徐州市,2006年8月31日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曾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分类专业组副组长,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国际地层划分分会(ISSC)个人会员和会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五成员之一(1981~1992),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地层分委员会会员(1984~1988,1995~1999);曾受聘为地质矿产部第七个五年计划的“1:50000区域地质制图方法研究”项目顾问(1986~1990)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项目专家;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讲授理论地层学与应用地层学(1981~2004)。  相似文献   

18.
<正>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划分成概念萌芽阶段(1949—1977),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977—1988)及层序地层学综合发展阶段(1988至今)。当前,层序地层学已经成为国际地质科学的热门话题,1989年以来的历届 AAPG年会上它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层序地层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它的理论和方法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成熟完善的,也面临着争论和挑战。这些争论包括:关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关于不同级别层序或旋回的划分  相似文献   

19.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4,24(5):481-485
文章详细介绍了最近INUQA组织和INQUA地层与年代学委员会在"Episodes"杂志2004年第27卷第2期公布的新的地质时代标尺,并就关于"第四系"这个地层单位的重新定义问题提出了重要的见解.对于取消"第四纪"(Quaternary)一词,发表了意见以及不认同的观点,同时文章还呼吁,希望更多的从事第四纪研究的工作者踊跃发表意见、积极呼吁,使"第四纪"(Quaternary)一词正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大家盼望已久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终于开会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年来中国地层工作的成果或进展;讨论修订《中国地层指南及其说明书》和《中国年代地层表》以及2000—2015年的地层工作和地层学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协商产生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并进行学术交流。会期5天。出席这次会议的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14人,各专业工作组成员69人和各方面的代表共约300人。原拟邀请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和秘书长来参加会议,他们都因国际旅行经费问题难以成行。给台湾、香港的代表也发出了邀请。台湾同胞来信说明因发言材料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