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1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气象》2002,28(4):25-28
全球气候仍持续偏暖。亚洲大部出现异常冷冬,许多地区遇到数十年未见的风雪严寒;美国冬季也连续遭受暴风雪袭击。东亚、南亚、中亚有西亚发生了大范围的持久干旱,南亚、东南亚夏季暴雨频繁,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欧洲、非洲及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导致不同程度的洪水,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北大西洋飓风较常年显著偏多,西北太平洋台风也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2.
2004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艳君  任福民 《气象》2005,31(4):32-34
2004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年初,暴雪席卷欧洲多国,美国受到罕见大雪袭击,南亚和墨西哥遭遇低温严寒。北半球夏秋季,西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活动频繁。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受灾严重。年内,非洲、亚洲部分国家发生严重干旱;同时,南亚、南美洲及非洲多国暴雨致洪。年内,欧洲伊比利亚半岛、日本和澳大利亚遭遇高温热浪。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梁潇云  任福民 《气象》2006,32(4):74-77
2005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暖年,仅次于最暖年1998年。年内,南亚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欧洲中部和西部经历了极为严重的高温干旱,巴西北部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全球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此外,暴雨雪袭击了西亚、南亚北部、中亚、日本和中国的部分地区、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2005年全球飓风(台风)灾害十分惨重。大西洋飓风为历史上最活跃的一年,其中飓风“卡特里娜”成为有记录以来影响美国最严重的飓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虽较常年偏弱,但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则数量多、强度强和灾害重。  相似文献   

4.
1997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气象》1998,24(4):22-25
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偏暖,1997年又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本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全球气候受到重大影响,特别是热带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气候异常,高温干旱、暴雨洪水事件此起彼伏,连续不断,造成严重灾害。欧洲、北美前冬和春季严寒多雪;欧洲夏季暴雨频繁,中欧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中国北部和朝鲜出现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地区发生了一百多年来最严  相似文献   

5.
200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威  朱艳峰 《气象》2007,33(4):108-111
2006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器测气象记录以来的第六暖年。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于2006年8月开始形成。1月,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欧洲大部地区和日本。夏季,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地区,中国局部地区均遭遇高温热浪天气。年内,全球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其中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东非地区先旱后涝,亚洲南部和南美西北部暴雨频繁。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较常年偏少,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2006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北太平洋东部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6.
尹宜舟  李多  孙劭  王国复  柯宗建 《气象》2020,46(4):538-546
201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1(±0.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海洋热容量及海平面高度创新高,海冰面积偏小。年内,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多地遭遇暴雨洪涝侵袭,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和欧洲多国受干旱影响,全球极端热带气旋频发,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遭遇异常高温热浪天气,北美和欧洲遭受寒流和暴风雪袭击,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分析表明,印度洋偶极子(IOD)处于正位相、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持续偏暖以及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是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主要原因,最终引发严重的森林山火;前期异常偏强的IOD正位相叠加持续时间异常偏长的热带低压,促进了2019年印度7—8月强暴雨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潇云  郭艳君 《气象》2008,34(4):113-117
2007年全球气候明显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七个最暖年.2007年8月,一次新的拉尼娜事件开始形成.年初,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中国东北地区、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夏季,东亚、南亚、欧洲中南部和美国等地均遭遇不同程度的高温热浪天气.年内,中国南部和美国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南亚地区出现洪涝,亚洲和南美洲多国暴雨频繁.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虽然接近常年,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东太平洋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较常年同期偏少.2007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8.
2013年秋季东北地区气候异常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朋岭  李多  柳艳菊  刘秋锋 《气象》2014,40(4):510-514
2013年秋季,东北地区气候异常特征总体表现为:气温偏高,降水总体偏多,尤其10和11月降水持续异常偏多。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暖海温外强迫和大气环流系统的组合异常是东北地区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秋季北极涛动正位相特征显著,东北地区上空为异常正高度距平控制,环流异常形势不利于冷空气扩散南下影响东北地区,造成秋季东北地区明显偏暖。秋季中后期,东北地区降水偏多主要受西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异常偏强的东南风水汽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球气候异常,多项纪录被打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06年全球变化状况的报告为基础,结合全球相关的资料报道,总结了2006年全球的气候变化特征:2006年为近百年来第5个最暖年,全球出现了大范围的气候异常,包括欧洲最暖的秋天、澳大利亚的严重干旱、非洲大角地区的极端干旱和严重洪涝、菲律宾群岛的暴雨,以及北极海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等。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李晓燕 《气象》2000,26(4):16-19
1999年,全球气候仍持续较常年偏暖。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强拉尼娜事件维持并发展,对全球特别是热带地区的气候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欧洲、北冬季连续遭受暴风雪袭击,出现严寒天气,夏季又经受了高温热浪的袭击。全球许多地区暴雨频繁,亚洲南部、欧洲中部、北美南部、南美北部以及非洲的一些地区都遇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而北美中部、西亚等地却干旱少雨,发生了凡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北美、南亚、澳大利亚东北部先后遭到罕见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全球重大天气与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华 《气象》2004,30(4):25-28
全球气候持续偏暖。南亚、欧洲大部和北美洲冬季出现异常严寒 ,许多地区遇到数十年未见的暴风雪 (雨 )天气。夏季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多个国家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 ,严重干旱导致森林火灾频发 ,经济损失惨重。南亚、东南亚夏季暴雨频繁 ,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非洲干旱持续 ,局部发生洪涝。美国 5月遭受特大龙卷风袭击 ,北大西洋飓风较常年显著偏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特别是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愈发上升。本文使用美国气候预测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79—2018年期间欧亚大陆各个子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气候态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南欧、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为欧亚大陆全年总降水量高值区,同时也是极端强降水频发地区;而东亚地区青藏高原、中国中西部至蒙古一带,南亚地区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西亚等地的部分地区则是连续性干旱事件的高频区,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次较少;2)在21世纪初之后,东南亚、南亚、东亚、北亚、西亚和南欧这6个地区的全年总降水量发生年代际增加,且在研究时段呈显著增加趋势。在过去近40 a,南亚、东亚和中亚的RX1day(日最大降水量)、RX5day(连续5 d最大降水量)、中雨日数(R10mm)、大雨日数(R20mm)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年代际增加,且呈长期增加趋势。南亚、北亚、东亚、中亚这4个地区的最大连续干旱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初显著增加,但长期趋势并不显著。需要指出的是,自2014年起极端强降水事件在东南亚、南亚和东亚地区持续增多,而连续性干旱事件在北欧地区持续增多。  相似文献   

13.
The year 2021 was recorded as the 6th warmest since 1880. In addition to large-scale warming, 2021 will be remembered for its unprecedented climate extremes. Here, a review of selected high-impact climate extremes in 2021, with a focus on China, along with an extension to extreme events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is presented. Nine extreme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2021 in China are highlighted, including a rapid transition from cold to warm extremes and sandstorms in spring, consecutive drought in South China and severe thunderstorms in eastern China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extremely heavy rainfall over Henan Province and Hubei Province during summer, as well as heatwaves,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and a cold surge during fall. Potential links of extremes in China to four global-scale climate extremes and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here, providing insights to understand climate extreme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This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climate event attribution, process understanding, and high-resolution modeling of extreme events.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东  李修仓  任福民  徐良炎  袁媛  龚志强 《气象》2012,38(4):480-489
2011年,全球气温偏高,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十个暖年,是近60年来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年份中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2011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偏少。4月,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9月又一次拉尼娜事件生成。年初,低温、寒流席卷亚洲大部,暴风雪频繁袭击北美地区。西欧和中国东部出现严重春旱。夏季,非洲东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而东南亚、巴基斯坦和中南美洲洪涝灾害严重。全球极端偏暖事件主要出现在欧洲西部和西北部、南亚南部、东亚中西部、北美东南部等地;极端偏冷事件主要出现在东亚、澳大利亚、非洲南部和美国东北部和西部等地。而南美中东部、东南亚及中国东南部、日本、澳大利亚北部、非洲西部等地出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研究发现,2010/2011年拉尼娜事件和台风活动是导致东南亚洪涝出现的重要原因,而巴基斯坦洪涝主要与印度洋正位相偶极型海温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威  蔡锦辉  郭艳君  李敏 《气象》2010,36(4):106-110
2009年,全球表面气温为有器测记录以来的第五暖年。年初,暴风雪、低温和寒潮天气席卷欧洲大部,北美频繁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中国北方出现严重秋冬连旱;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罕见高温;夏季,中国东部、南亚、欧洲多国、美国西海岸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年内,澳大利亚、墨西哥、非洲东部持续于旱。6月,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开始形成。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气旋活动均较常年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