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
1958~2000年6月连续性暴雨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利用1958~2000年6月的43年间我国长江以南各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区域划分和统计,并以此为依据作了初步的分析.分析发现6月份我国南方暴雨发生频繁,且华南、江南可同时有连续性暴雨过程存在,并得出了我国6月份连续性暴雨的基本特征以及年代际的变化规律,认为1990年代以后连续性暴雨增加明显.最后以1994、1998、2005年6月发生我国南方的连续性暴雨为例,初步探讨了连续性暴雨中华南、江南双雨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形成机制,指出产生连续性暴雨的大尺度背景场与南亚高压和高空急流的稳定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3.
4.
2005年江淮流域入梅偏晚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5年是江淮流域入梅偏晚年。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OLR资料和江苏省气象台提供的2005年逐日降水资料,对2005年江淮流域入梅前的异常环流形势进行分析,探讨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低层中高纬冷空气的活动异常与东亚大槽、中西太平洋ITCZ以及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等活动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入梅前,东亚大槽发展强盛,ITCZ偏弱以及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强劲少动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偏晚。同时,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劲少动也使南下冷空气势力强劲,中低层副热带锋区偏南,抑制了暖湿的东亚夏季风向江淮流域推进。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北突跳偏晚是江淮流域2005年入梅偏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1995年6月23 ̄26日我省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其产生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指出了直接造成这次过程的是中低层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并结合物理量分析进一步探讨暴雨成因及其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7.
8.
利用实测资料和T106模式计算的物理量参数,分析了2000年7月3~7日许昌市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多种尺度影响系统的配置及其贡献,探讨了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不稳定条件在暴雨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并讨论了特殊地形对禹州市连续性暴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广东省连续性暴雨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6月12-18日广东省连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成因。结果表明:在中纬短波槽和南支槽活跃的环流形势下,低层低涡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引起的强烈上升运动是这次广东省连续性暴雨的触发因子。孟加拉湾和西北太平洋的2支水汽在南海汇合,持续向华南输送暖湿空气,并由经向风场辐合形成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连续性暴雨期间,华南上空异常加热源有利于其西北侧低空异常气旋性环流的维持和广东省沿海地区西南急流的稳定存在。异常偏强的水汽输送辐合和大气热源加热是这次连续性暴雨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粤东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2007年6月7-10日广东东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持续性暴雨的成因,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的1°×1°的分析资料对这次过程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局地经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对这次过程进行模拟诊断.结果表明:这次粤东暴雨过程是在我国中高纬度稳定的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下,先后受东槽引导从华东沿海南下冷空气和受从西南地区不断东南移短波槽和低涡引导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在华南北部形成稳定的锋面低槽和低空切变线,有利于水汽的辐合和雨带维持;孟加拉湾的西南急流和副高西侧南海西南气流是两支主要水汽输送带;此次暴雨与暴雨区上空中低层正(负)、高层负(正)的垂直螺旋度(散度)变化密切相关.中高纬度和低纬度系统共同影响以及暴雨区高层和低层动力热力条件配合,使得局地经向环流异常,造成了此次持续性强降水.定量诊断结果表明,在各个动力和热力因子中,潜热加热作用对这次暴雨过程贡献最大,此外反映西风急流和斜压槽活动的西风动量平流以及反映北方弱冷空气作用的水平温度平流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西“98.6”连续暴雨形成的特殊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6月江西特大降水过程的环流特征与历年重大连续暴雨过程不同,500hPa形势对连续暴雨的形成并不很有利,但是,强盛的中低层西南急流、稳定的中低层切变、经常存在的地面辐合线为这次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降水的热力作用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 6 h分析资料和2.5°×2.5°日平均再分析资料、自动雨量站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诊断分析等方法,对三门峡市2014年9月7—18日连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分析,找出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的异常偏北偏强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副热带高压的长时间稳定维持,对减缓低槽和切变线移速、促使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十分有利。3)乌拉尔山高压脊较常年同期偏弱,与常见连阴雨天气乌拉尔山高压脊异常偏强的形势有所不同。4)稳定的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与副高外围的西南低空急流耦合,为连阴雨提供了持续的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5)强降水的产生只有充足的水汽供给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水汽的输送区有明显的水汽辐合。6)低层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此次连阴雨期间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采用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造成盆地连续出现突破气象历史记录的暴雨洪涝灾害的6月18~20日川西大暴雨、6月29日~7月2日持续性特大暴雨和7月8~11日川西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对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盆地持续性暴雨具有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大尺度环流背景的稳定少动,以及中尺度影响系统的稳定维持或发展,是形成持续性暴雨的关键之一;低空急流的长时间维持是暴雨持续时间的原因之二;在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中层能量条件的维持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对流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是长时间存在着强盛的垂直上升气流;冷空气的参与为暴雨的持续发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雷达资料等对桂林南部2012年6月23~24日的连续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层的低涡切变和高层的高空槽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强降水超级单体造成的线型波动,使得雨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强暴雨导致江河、水库水位迅速上涨。 相似文献
15.
Analysis of Simulated Heavy Rain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During 11-30 June 1998 Using RIEMS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RIEMS‘ ability to simulate extreme monsoon rainfall is examined using the 18-month (April 1997 September 1998) integrated results. Model-simulated heavy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during 11-30 June 1998 is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is heavy rainfall process and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s, such as the westerly jet, low-level jet,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are analyze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for simulating heavy monsoon rainfal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1) RIEMS can reproduce the pattern of heavy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during 11-30 June 1998, but it is shifted northwestwards. (2) The simulated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that controls the East Asia Monsoon evolution is stronger than the observation and is extended westwards, which possibly leads to the north westward shift of the heavy rain belt. (3) The Westerly jet at 200 hPa and the Low-level jet at 850 hPa, both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heavy monsoon rainfall,are reasonably reproduced by RIEMS during 11-30 June 1998~ although the intensities of the simulated Westerly/Low-level jets are strong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Westerly jet leans to the southeast,which may be the causes of RIEMS producing too much heavy rainfall in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分析了陕西省2003年秋季连阴雨降水的特征和形成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天气学、热力学特点。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的落区和时间相对集中, 降水强度大, 日数多且持续时间长, 是1954年以来陕西又一次极端连阴雨事件。在大气环流由夏季型向冬季型转变过程中, 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南压至40°N时, 青藏高原东北侧包括陕西在内的西北地区东部, 位于急流南侧的高空辐散区, 该地区对流层低层却保持着高温高湿的热力特征, 对流上升运动活跃, 形成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环流机制, 这时对流层中部500 hPa欧亚环流形势相对稳定, 乌拉尔山的长波脊和中亚低槽维持, 偏强、偏北、偏西的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为该区域输送了大量的水汽, 从而形成了陕西及西北地区东部持续的连阴雨天气; 当西风带中纬度新疆高压脊建立, 副热带高压东移南退时, 陕西及西北地区东部的连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