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红河断裂是我国境内主要的区域性活动断裂之一,根据地震地质特征,它被分为南北两段。本文引入一种新的分段法—地球化学分段法,依据断裂上温泉的密度、热储温度、循环深度和CO_2、F、Li、Sr、B的含量等特征,把红河断裂北段进一步划分为四个亚段。笔者认为断裂带中的流体对断裂各亚段弱化程度的不同,是引起各个亚段地震活动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红河县城位于北西走向的红河断裂带之中。近百年中,这里没有发生过强震。红河断裂的活动与强震的缺乏是我们研究这里古地震的基本出发点。县城附近的第四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古地震遗迹。城西安帮村剖面上显示出两个古地震事件,每个事件的断层面均为高倾角,倾向滑距分别为32和28厘米。这两个事件相隔仅一百余年。这一资料揭示红河断裂在第四纪中有过强烈的地震活动历史。本文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其它地区的古地震应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4年云南地震活动及云南省地震局2014年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对2014年云南地震灾害进行了简述,并与全国地震灾害、云南省自然灾害及1992~2014年云南地震灾害等资料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出2014年云南地震灾害具有灾情重、损失大、呈区域性差异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区背景噪声层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云南省区域台网46个地震台从2007年11月—2009年10月的宽频带噪声数据, 通过互相关方法获得经验格林函数, 采用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获取相速度频散曲线, 并且反演得到8—40 s的相速度分布图. 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短周期相速度低速异常与地表断裂带分布和沉积层厚度密切相关; 在短周期相速度分布图上, 红河断裂南北段呈现差异, 表明红河断裂南北段周边介质存在物性差异, 这可能是造成地震活动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 长周期相速度分布图显示, 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带存在低速异常, 可能是切穿地壳的超壳断裂, 该低速异常可能与深部热作用有关; 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带交汇地区存在高速异常, 该高速异常体对川滇块体深部介质向南运动可能起到了阻挡的作用. 本文结果为下一步反演云南地区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39.5秒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23.4°N,100.5°E)发生M6.6地震,震源深度5 km。这次地震发生在无量山断裂西支(普文断裂)的北西延长线上,西北侧紧邻澜沧江断裂和景谷断裂,东侧并行排列有无量山断裂中支(普洱断裂)、把边江断裂等,再外侧则由西南方的黑河断裂,西北方的南汀河断裂和东北方的红河断裂中段几条深大断裂带所包围。该地震  相似文献   

6.
红河断裂深部震源环境介质力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国  汪良谋 《地震地质》1993,15(2):131-137
应用震源波谱分析对红河断裂带深部震源环境介质力学性质和地质资料的研究,证明在弥渡以南的红河断裂深部存在有利于蠕滑活动的环境介质条件,从而对红河断裂地震活动的不均匀性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有历史记录以来,红河断裂带北段曾发生包括1652年弥渡7级地震和1925年大理7级地震在内的6.0级以上地震9次。然而,红河断裂中、南段自公元886年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没有1次6.0级以上地震记录。红河断裂带作为边界断裂是在废弃,未来不会有大地震发生,还是为长周期大地震的孕震构造?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地质学界。通过室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判读,并结合详细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在红河断裂南段戛洒—腰街一带发现了一系列槽谷地貌,在十几km的地段都有显示;同时,组合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信息及14C样品测年分析表明,红河断裂南段存在全新世期间地震活动的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8.
红河断裂带的断错水系发育与地震活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河断裂的近期活动表现在对水系发育的控制作用方面。该断裂的弥渡——元阳段,断错水系十分发育,深受人们重视。本文基于对几条断错河谷的细致研究,运用重砂分析和光谱分析方法测定了一些晚第四纪阶地沉积物的来源,揭露水系的演变过程,从而实现用地层法确定断层错距。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在晚第四纪中的最大右旋水平错距达6公里,平均错动速度为1.2厘米/年。古地震资料表明沿红河断裂有过强烈地震活动;历史地震资料反映在元江、(?)嘉等地均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近几百年来,于断裂东北侧的通海、建水、石屏、楚雄等地有过大地震。这些事实表明伴随红河断裂的右旋运动,有着强烈的地震活动,并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迁移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粘弹性计算程序,计算1833年嵩明8.0级大地震产生的同震和震后应力场变化,并计算对附近的小江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及云南境内红河断裂带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嵩明8.0级大地震对滇中南地区应力分布产生较大影响,对周围断层的影响甚至持续数百年的时间。嵩明8.0级地震使震中附近的小江断裂中段、安宁河断裂南段和红河断裂带中段库仑应力减小,降低发震危险;而小江断裂带南北段、安宁河断裂北段、则木河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南北两段库仑应力增加,地震危险性增强。红河断裂带中段在数百年时间尺度内始终处于嵩明8.0级地震库仑应力的减小区域,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此断裂段的地震平静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位于滇西地区的红河断裂是中国最长的走滑断裂之一,具有很高的地震潜势。为了调查红河断裂的复杂结构,在滇西地区穿过红河深大断裂带完成了1条由云县至宁蒗近SN向长300km的宽角地震反射/折射剖面。结合初至波走时成像及正演建模方法,对该测线观测数据进行了一维、二维分析拟合,获得了该地区沿测线的二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地壳P波平均速度为6.2~6.3km/s,基本呈现为1个均匀的正速度梯度结构,但在中地壳和下地壳不同区域有部分低速异常;沿测线Moho界面埋深存在较大的横向变化,自南向北明显变深,南侧Moho埋深约为45km,北侧Moho埋深可达54km,较之典型的大陆地壳,存在明显的增厚现象;而沿测线中上地壳厚度变化不大,地壳增厚主要缘于下地壳厚度的增加;以红河断裂为界,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差异,暗示了红河断裂作为扬子准地台和三江地槽系构造边界的作用;测线穿过区域红河断裂两侧没有明显的Moho埋深变化,结合临近区域的其他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在不同区段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东部地区近期大震危险性地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沙江—红河断裂是一条超地壳大断裂,为云南地区重要的构造边界,把云南地区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本简要介绍了云南东部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性质,结合发震构造标志、地震破裂围空特征和大震重复周期等分析了红河断裂以东(含红河断裂带)地区的大震危险性,认为云南东部地区近期大震的危险地点有2个:小江断裂中段东支和石屏—建水断裂带石屏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区地热基本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实测26口井的地热数据中取得14个大地热流值,认为云南地区地热场具有西高东低,并自西往东呈波浪式逐渐变低的趋势,该区具有高地热特征的地质发展历史。由于该区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过渡地区,具有岛弧型的高地热特征,也具有岛弧地带地震活跃的特点,强震多发生在深大断裂带上。该区不同构造单元中的地热场存在的明显不均一性,影响着地震的孕育和地震的发生,地热场、温泉和地震的分布呈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atellite thermal infrared anomaly and earthquakes or fault activities has been studi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Many researchers contribute themselves to the research field and made some progress (Gorny et al, 1988; Andrew et al, 2002; WANG and QIANG, 1995; ZHENG et al, 1996; QIANG and DIAN, 1998).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and its wide application to the field of seismology, more and more rese…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03年发生在云南大姚的两次6级以上地震,利用1999年、2003年和2004年的NOAA卫星资料,对川滇地区(22deg;~33deg;N,97deg;~107deg;E)的热红外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解译,对红河断裂高温条带的亮温年变特征作了分段和分区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红河断裂高温条带的成因与水系和地形等地表环境因素有关,是由下垫面热辐射差异造成的红外影像特征. 但在地震年份,高温条带内的亮温年均值明显高于非地震年份,这说明地震年份断裂的热活动性增强,能够引起高温年变异常. 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通过监测不同年份之间高温条带的相对活动水平, 可以对这种地震前的断裂热活动性进行监测和异常判断.   相似文献   

15.
云南位于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的特点,中小地震几乎遍及云南南部,是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滇南地区跨越多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和多条地震带,其中红河断裂带是跨越该地区的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作为印支地块和华南地块两大地块的分界断裂,对人们认识板块相互运动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震局于2010年启动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项目,在云南省中西部跨越红河断裂带布设一条近东西向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本文利用该东西向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来研究红河断裂带及滇南地区详细的地壳结构及其孕震背景.研究结果表明:沿测线地壳结构呈西薄东厚的特征,以红河断裂带为界,断裂带以西地壳较薄,约34 km,以东地壳加厚至44 km左右;红河断裂带两侧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断裂带西侧速度较低,东侧速度明显偏高.由震相特征及获取的地壳结构可以看出,红河断裂带两侧由浅至深速度结构的异常特征说明该古缝合带两侧块体地壳结构岩性的巨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Western Yunnan is a region with intensive tectonic activity and serious earthquake risk. It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study three dimensional crustal structure of this region to understand the tectonic setting and disaster mechanism. Densification and digitalization of seismic networks in this region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velocity structure with bulletin data.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 P-wave data of 10 403 regional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79 seismic stations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0. In addition to first arrivals data (Pg with epicentral distance less than 200 km and Pn), the Pg (or P) data with epicentral distance more than 200 km are also considered as later direct arrivals in the tomographic inversion. We also compare the quantit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eismic data before 2010 and after 2010.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dding the follow-up Pg pha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version ability of crustal imaging, and quantity and the data quality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ince 2010. The tomographic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Honghe fault zone, which is the major fault systems in this region, may cut through the entire crust, and the velocity contrasts between two sides at lower crust beneath the Honghe fault are estimated at higher than 10%, while the velocity difference below Nujiang fault zone extends only in the upper crust; (2) Most of the earthquakes in the region occurred at the interface of high-velocity media and low-velocity media, i.e., the areas with high velocity gradient, which has been validated in other areas.  相似文献   

17.
李艳娥  陈学忠  付虹 《地震》2012,(1):28-39
本文根据在近震源条件下,利用Brune模式,由昆明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滇西南地区98次ML≥2.5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在2007年6月3日云南泞洱MS6.4地震前视应力和拐角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泞洱MS6.4地震前,较高视应力(2.5×105 Pa以上)主要分布在红河断裂与无量山断裂之间,较低视应力(2.5×105 Pa以下)在空间的分布则显得较为分散、随机。较低的拐角频率(1.5Hz以下)集中分布在泞洱地震震中东北部的红河断裂与无量山断裂之间,随着频率的增大,分布范围逐渐向西南扩展,直到整个区域,较高的拐角频率(3.5Hz以上)则集中分布在泞洱地震震中西南部的区域内。从视应力和拐角频率的时间变化曲线看,泞洱MS6.4地震前滇西南地区视应力表现出了明显的升高变化过程;含ML3.6以上地震的拐角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复杂过程,ML<3.6地震的拐角频率呈趋势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18.
依据有限差分反演和射线反演的方法,利用走时、振幅比和重力布格异常数据对云南地区遮放—宾川和孟连—马龙宽角地震剖面的地壳上地幔结构进行层析成像研究. 遮放—宾川测线地壳厚度为35~46km,孟连—马龙测线地壳厚度33~44.5km. 局部位置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值偏低,速度值变化范围大,反映出云南地区是典型的构造活动区的特点. 地壳上地幔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深浅构造一致性,意味着浅部物质活动存在深部背景. 遮放—宾川剖面速度结构显示地表怒江断裂东侧存在贯穿地壳的大规模低速异常,可能与深部物质上涌活动有关. 遮放—宾川线和孟连—马龙线速度结构显示作为一级构造单元分界线的红河断裂是超壳断裂,怒江断裂深及上地幔. 而昌宁—双江断裂显示为低角度铲式断层,意味着该断裂切割并不深. 云南地区强震的发生往往与延伸到上地幔的深大断裂有关,且一些浅源地震经常位于中上地壳深大断裂与其他断裂的交汇部位、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接触带上速度等值线弯曲的位置. 推测这样的位置有利于能量和区域应力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北北西地震条带西起中甸、保山,跨越洱源-鹤庆断裂、程海断裂、红河断裂、曲江断裂、澜沧江断裂以及小江断裂等主要活动断裂,止于云南东部的寻甸、弥勒,其上共有17个GPS观测点。通过对这17个测点进行复测,并以2001年观测资料作为背景,获取了观测区域内地壳水平形变速率、地应变、面膨胀等信息。结果显示,滇西的永胜、洱源、下关、南涧一带地壳差异运动最强烈,其次是滇南的通海、建水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