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地层格架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基底一般认为由3套地层组成,即古元古代湟源群、中元古代长城系湟中群和蓟县系花石山,三者之间皆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但新的研究表明:(1)花石山 与下伏的湟源群为角度不整合,结合新近发现的化石资料分析,认为药石山 是震旦纪--寒武纪稳定盖层沉积,不应归于基底组成部分;(2)湟源群与湟中群为同一构造层,统称湟源群。  相似文献   

2.
游再平 《中国地质》2001,28(5):15-18
昌者地块前寒武纪基底一般认为包括3套地层,即宁多群、草曲群和雄松群。研究表明:(1)宁多群包括形成于新太古(?)--古元古代成铁纪的表壳岩系、古元古代层侵纪英云闪长质片麻岸体,并被古元古代固结纪后造山“S”花岗岩侵入。建议改称宁多杂岩。(2)草曲群、雄松群形成于中-新元古代,宁多杂岩是其共同的特源区,推测其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3)草曲群与雄松群形成时代相近,构造背景相同,彼此相邻而岩相不同,为横向相变关系。(4)宁多杂岩构成昌都地块结晶基底,草曲群和雄公群属其褶皱基底。  相似文献   

3.
中祁连地块东段花石山群与湟中群之间的接触关系,前人一般认为是平行不整合或整合关系。但我们对煌中县东岔沟剖面花石山群、但中群和惶源群的沉积、变形、变质特征研究表明:花石山群与下伏惶中群之间存在着沉积环境。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间断或不连续性,接触部位上、下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因此认为花石山群与下伏惶中群可能为角度不整合关系。这一角度不整合的确定使得已经建立起来并为广泛接受的中祁连地块东段前寒武纪地展格架等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祁连东段花石山群与湟中群之间不整合关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祁连地块东段花石山群与群之间的接触关系,前人一般认为是平行不整合或整合关系。但我们对湟中县东岔沟剖面花石山群、湟中群和湟源群的沉积、变形、变质特征研究表明:花石山群与下伏湟中群之间存在着沉积环境、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间断或不连续性,接触部位上、下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因此认为花石山群与下伏湟中群可能为角度不整合关系。这一角度不整合的确定使得已经建立起来并广泛接受的中祁连地块东段前寒武纪地层格架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祁连东段湟源群的年代学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区域地质》2000,19(1):26-31
  相似文献   

6.
中祁连东段绿岩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祁连东段绿岩带可区分出绿岩部分和基底部分两套地层,恢复湟源群建群初期的划分观点。化隆超基性“岩带”和零星分布于西安盆地边部产状不明的“岩体”应归属绿岩带下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系中。  相似文献   

7.
铁岭凡河地区元古宙地层始于凡河元古宙坳位于沉积,根据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层序地学理论,自下而上划分六个层序,即关门山层序,虎头岭层序,二道沟层序,石门层序,杨士屯层序,于北沟层序。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分别代表海侵退积结构和海退进积地层结构,而中间饥饿段则以加积为主,各层序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海岸暴露带和海侵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  相似文献   

8.
华夏地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年代构造格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夏地块的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构造展,主体为古元古代中条旋回的结晶基底和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褶皱基底,局部存在裂谷环境下的中元古代变质岩石。大量的单颗粒钻石年龄和Sin-Nd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出华夏地块的古元古代岩石形成于2400~2000Ma,中元古代的岩石形成于1400~1000Ma,而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地层大致形成于740~430Ma。中条运动是华夏地块一次重要的造壳运动,奠基了华夏地块结晶基底,晋宁运动使华夏地块的闽浙隆起区彻底固结,而加里东运动则使得整个华夏地块彻底固结。  相似文献   

9.
其昌岭基底隆起区泥盆纪地层广布,在不同的区域沉积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在分析研究了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从时、空两个方面,对区内泥盆纪地层的基本格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祁连东段湟源群的年代学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新近获得的中祁连地块东段湟源群中变质火山岩 ( 910± 6.7)Ma和侵位于湟源群中的响河尔花岗岩 ( 917± 12 )Ma的单颗粒锆石U Pb年龄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 :( 1)湟源群时代不是古元古代 ,而是中晚元古代 ,上限在 90 0Ma左右 ;( 2 )响河尔花岗岩是晋宁期花岗岩而非中条期花岗岩 ;( 3)湟源群及侵位于其中的晋宁期花岗岩代表了中祁连晋宁旋回结晶基底 ,并非中条旋回结晶基底。湟源群时代的重新厘定使得已经建立的中祁连地块东段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和中祁连地块性质、归属等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北京平原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地质剖面。1867年庞培莱将北京西山分为3大系,1871年李希霍芬提出震旦系、划分12层。1922年葛利普将震旦系限定在前寒武系,1923年田奇镌将南口剖面划分为7个岩组,1934年高振西将震旦系3分(南口群、蓟县群、青白口群)。1976年乔秀夫3分青白口群(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1980年汪长庆等将十三陵剖面分为4系12组,1991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将十三陵剖面分为3系12组。本文初步建立平原区地层表,详细描述太古宙结晶基底和元古宙地层剖面,在京南大兴区的榆垡(兴热-1井)和安定(兴热-2井)发现太古宙片麻岩,在京热-70井、京热-59井、京热-71井和京热-75井编录蓟县纪地层,利用亦庄小学钻孔厘定待建系下马岭组、青白口纪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相似文献   

12.
位于祁连造山带东段的白银地区,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两条近乎平行排列的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组构特征,该剪切带均属于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是加里东末期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呈反“S”型拼接的产物,区内在构造-岩浆作用下,造成陆块间的走滑或旋转定位。  相似文献   

13.
辽东本溪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非常发育,出露齐全。文章运用沉积学、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依据辽东本溪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岩相岩石组合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参考前人层序地层划分意见,将该区青白口系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对层序内部的体系域进行研究,建立了本溪地区岩石地层格架和地层模型,认为该区青白口系在不同阶段的盆地演化过程继承了前期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毛景文杨建民左国朝吴茂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中元古代蛇绿岩北祁连山西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新古生物、磁性地层年代学资料对鸡西群、龙爪沟群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确定了两群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阿尔布中期。同时采用层序地层、盆地形成动力学、事件地层学、盆地湖(海)平面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等方法.对两群进行了综合对比.证实两群为同一构造-沉降旋回背景下的等时异相关系。笔者认为龙爪沟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即裴德组、七虎林河组、下云山组、朝阳组,其在横向上分别对应鸡西群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这一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讨论黑龙江东部中生代海陆变迁机制、地层、构造格架建立及煤矿预测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通过构造分析、岩浆岩的分布以及构造岩的详细研究,厘定出冀东青龙一带太古代基底与中元古界盖层之间接触为构造滑脱关系。并认为构造滑脱经历了明显的两期活动,早期为挤压体制下的逆冲—褶皱作用,中元古代地层表现为同倒转褶皱,滑脱带内发育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晚期为伸展体制下伸展滑脱作用,表现为断层泥劈理化发育,指示明显的伸展滑脱特征。研究区太古代基底与中元古界盖层滑脱构造的厘定,对于再造该区构造格局和沉积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磊  张儒诚  孙伟清  邹屹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23,39(8):2211-2237

胶北地体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代表性出露区,变质表壳岩系在该地体的分布较为普遍。由于这些表壳岩系对探究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资源和表生环境演化等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从岩石单元划分、时代框架、变质演化、含矿性及对表生环境演化的启示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取得很多重要的研究进展。但是由于研究者对这些表壳岩系的岩石单元划分提出了多个不同方案,造成了岩石单元定义不清、使用混乱的情况。对表壳岩的岩石类型、空间分布和时间格架的研究,也存在多种不同意见,其中对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形成时代的争议最大。本文对不同的岩石单元划分方案进行梳理,总结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讨论,明确未来研究方向。传统观点认为,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表壳岩系包括中太古界唐家庄岩群、新太古界胶东岩群以及古元古界荆山群和粉子山群。本文在综述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和野外地质关系发现:(1)唐家庄岩群和胶东岩群的一部分岩石记录太古宙晚期和古元古代两期变质作用,表明这部分岩石的形成时代应该在新太古代之前,但是目前对两个岩石单元的原岩形成时代尚无明确约束;(2)唐家庄岩群变质级别普遍为麻粒岩相,而胶东岩群岩石大多显示角闪岩相矿物组合;(3)分布于昌邑-莱州一带的含铁岩系原来被划归古元古界粉子山群小宋组,一些学者依据新的定年结果提出小宋组的形成时代应该为新太古代(约2.7~2.5Ga),属于新太古界胶东岩群;(4)古元古代(约2.2~2.1Ga)的花岗岩和辉长岩在胶北地体较为常见,呈现双峰式岩浆特征,在一些地区识别出古元古代岩浆岩与小宋组含铁岩系、荆山群野头组变质沉积岩呈侵入接触关系,暗示两个岩石单元的形成时代应该早于~2.1Ga;(5)从野外产状特征来看,胶北地体唐家庄岩群和胶东岩群的很多变质基性-超基性岩的原岩可能并不是火山岩,而是侵入岩。基于胶北地体古元古代岩浆活动、表壳岩系与其底部岩系的接触关系,并综合考虑其沉积、变质和岩浆活动的时代框架,本文认为胶北地体古元古代表壳岩系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克拉通伸展盆地,代表华北古元古代活动带在胶北地体的早期响应。虽然关于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表壳岩系的研究取得很多进展,但由于多期变质变形的叠加改造,表壳岩原始结构和构造已经被后期变形样式置换,对其岩石单元划分、每个岩石单元的岩石组成、区域对比关系、年代学框架和构造含义等多个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争议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老君庙岩群出露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緣,发育一套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岩,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对钾长糜棱片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老君庙岩群年龄值主要集中在500~54OMa之间,少数为新元古代早期(740~920Ma),根据最年轻的峰值年龄(约520Ma)将老君庙岩群时代重新厘定为早寒武世。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老君庙岩群进行原岩恢复,显示其具有大陆壳的特征,原岩建造类似复理石建造,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应属陆緣海环境。关于准噶尔盆地基底属性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通过本次研究,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东准噶尔地区存在前寒武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