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4.
大地测量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领域,通过对地球和行星几何与物理量的观测与分析,研究地球和行星几何形状、物质运动状态及其空间环境响应,为国家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提供时空和重力基准保障。随着大地测量学向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等方面的不断延伸和快速发展,其研究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描绘、构建和认知地球和行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历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资助项目,从项目类型、分支领域、依托单位、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梳理了学科发展特点,构建了学科架构知识图谱——大地测量学科树,以期为大地测量学领域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现代大地测量学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典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几何形状、定向及其重力场,并关注在地球上点的定位、重力值。现代大地测量则已超过原来经典的研究内容,将原来所考虑的静态内容,在长距离、大范围、实时和高精度测量的条件下,和时间(历元)这一因素联系起来。此外,现代大地测量学提供和处理了涉及原来是地球动力学、行星学、大气学、海洋学、板块运动学和冰川学等学科所需的信息。现代大地测量学可以并已经涉及多种学科领域,并提供多种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很难取得的数值和有可能解决它们相应的困惑,事实证明现代大地测量学业已形成了学科交叉意义上的一门科学,它将更大地影响和促进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行星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本刊讯]由武汉大学郭际明教授等编写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地测量学基础》(英文版)一书,已于2011年6月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专门为测绘工程专业必修课“大地测量学基础”双语教学编写的,以系统讲授大地测量学的专业知识为主 相似文献
11.
12.
现代大地测量在大地基准,卫星重力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大地测量学在建设现代大地测量基准方面的进展主要表现在IGS服务和ITRF的系列精化,ITRF2000是ITRF中迄今最为精确,测站最为稠密的地面坐标参考框架;2001年推出新的WGS84,其成果标以WGS84(G1150)。现代大地测量学在今后几年的进展中,其中科学收获期望值最高的当推新一轮的卫星重力测量在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方面的贡献,利用h1—SST技术的CHAMP卫星数据,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发表了相应解算的地球重力场模型EIGEN—1S和EIGEN—2;2002年3月发射的GRACE卫星是同时采用hl—SST和Ⅱ—SST技术,同时来探测和恢复地球重力场及其时变。现代大地测量学具有不同于经典大地测量学的6大特点,即长距离,大范围;高精度;实时,快速;时间维;地心;学术领域扩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现代大地测量学业已形成了学科交叉意义上的一门科学。现代大地测量数据可以提供和处理原来是地球动力学、行星学、大气学、海洋学、板块运动学和冰川学的信息,现代大地测量学已形成了学科交叉意义上的大地测量学。 相似文献
13.
14.
宁津生院士是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测绘教育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重点研究局部重力场的逼近理论,是该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和重要学术带头人.在构建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建立和精化全国以及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先后主持完成了"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整体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学科发展战略"、"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重要科研项目,指导了一批博士生和硕士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大地测量学科的骨干.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德国汉诺威大学土木工程与测量系地球测量研究所Guenter Seeber教授所著的《SatelliteGeodesy》(卫星大地测量学)第2版已于2003年由德国Walter de Gruyter出版社在柏林出版.本书的第1版于1993年由该出版社出版,都是用英文写成.第1版曾由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赖锡安教授等译成中文于1998年由地震出版社出版.第2版与第1版之间相隔恰好10年,10年来卫星大地测量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Seeber教授以其深邃的眼光、严谨的学风和渊博的知识全面修订和扩展了第1版.本文结合第1版,将第2版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介绍给我国读者,希望能对广大测绘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