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断层形变研究进展及异同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王宝生  史兰斌 《地震》1989,(5):50-58
在温度为200°—700℃,围压为200—700MPa,恒定应变速率(1×10~(-4)/s)条件下,笔者对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完整的和带预切口的试样进行了变形实验。应力-应变曲线表明,完整砂岩发生了脆性的、脆延性过渡状态的和延性的变形;而带预切口的砂岩在整个实验条件下都发生了稳定摩擦滑动。显微观测表明,岩石变形的主要机制是晶内和穿晶微裂隙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实验结果笔者推测,砂岩组成的地壳在地下10km左右的深度有最大破坏强度和摩擦强度;而发育在岩石中的断层的活动一般以稳定摩擦滑动为主。  相似文献   

3.
地壳形变测量是监测地壳变形,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地震形变和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变形观测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正确把握变形状态和变形过程,了解变形机理,提高地震预报实用化水平都有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地震测量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5.
文章评述了地壳形变观测及其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内容包括,地壳形 变观测的历史,地壳形变观测的体系,地壳地形变测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推覆构造滑脱层的变形特点,运用以S-R分解定理为基础的有限变形力学理论,研究了断坪与断坡滑脱层的变形场特征。用全量及增量方法逆解求出了变形滑脱层所受的边界外力;利用变形场与应力场的分析结果,给出了推覆构造在拆离时推覆席体的推移距离及作用推力的简捷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监测网的精度是通过它的网开用观测方案来实现,因而研究设计合理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案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以往一,二类设计分开单独进行解算不可能求得整体上最优,提出了非线性一,二类同步设计的新方法。该方法将一,二类设计的决策变量在一个模型中解算,可获得整体最优解。  相似文献   

8.
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的编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祖胜  尤晓青 《地震》1996,16(3):232-238
应用地壳形变资料观测未来强震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地震容易发生在变形高梯度带上,文中归纳并提出了具体计算和编绘“地壳垂直形谱速率梯度图”的方法,主要有网格法、函数拟合法及图解法。讨论了3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并给出了用图解法编绘的“全图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薄?  相似文献   

9.
从GPS复测结果初步研究华北北部的水平形变及构造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华北地区1995-1996年的GPS测量计算结果作了基线变化和位移矢量的分析,并据此研究了现代构造活动。总体上以近东西向的区域性拉张为主,南北向存在差异。山西断陷带和渤海地区拉张显著,郯庐断裂带的沂水-郯城段具有挤压兼走滑。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第13届国际变形机理、流变学和构造学学术会议的概况和特点,综述了地震变形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参数的期望估计及其在形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参数的期望估计”能准确定位、定量粗差及参数的期望估计不受粗差影响折特殊性质,寻找地壳变形区域和不变形区域,以确定拟稳点,进而进行拟稳变换,分析地菜变,将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岩石圈塑性流动与大陆板内构造变形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对大陆板内构造变形机制有两种不同认识,即“刚性”板块通过弹性实现应力远程传递和岩石圈通过下层塑性流动实现应力远程传递。通过对岩石圈各层变形属性和塑性流动的研究。认为通过处于塑性状态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塑性流动实现应力远程传递和控制板内构造变形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研究、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实地调查四方面评述了国内外加筋土挡墙变形特性的研究成果。理论研究方面分析并归纳了研究方法和挡墙变形计算公式;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介绍了已有的静、动力模型试验成果和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实地调查介绍了现有调查结论及部分规范、标准规定的位移限值。通过4种方式的研究情况介绍,指出了当前加筋土挡墙变形特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进一步阐述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结构抗震验算的思路,计算在大震作用下楼房的弹塑性变形,进而确定结构薄弱层,然后根据震害等级与结构层间相对变形的统计关系,确定房屋的破坏状态。  相似文献   

15.
确定三维网中相对稳定点组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介绍了一种确定三维网中相对稳定点组的方法。依据一组点间的几何关系是否保持不变可以判别这一组点是否相对稳定。文中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且给出了一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笥。该方法还可用来判别某些GPS点是否位于同一构造体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不同参数的橡胶支座在压缩剪切变形状态下的竖向变形量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在压缩剪切变形状态下竖向变形量的特点。得出对RB支座,由剪切和弯曲产生的竖向变形随剪切应变增加而增大较快;对LRB支座,在达到一定剪切应变时,竖向变形量的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17.
地震引起的土坝永久变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8.
三种R_(o_1max)分别为0.67%,3.41%和4.90%的煤样,在T=350—700℃、P_c=400—600 MPa、ε=10—30%,(?)=3.63×10~(-6)—2.59×10~(-5)s~(-1)条件下的变形实验表明:(1)煤光性组构的成因是芳环层片的构造应力作用下重新定向所致,其主要机制是煤化过程中芳环层片的择优成核生长和物理转动定向,它主要发生在煤级相对较低阶段:(2)VRI 不能直接作为有限应变分析的标志,其Z 轴主要反映煤级相对较低阶段的构造应力方向;(3)气体的存在是引起煤层构造变形较为强裂的关键因素;(4)影响煤脆-韧性变形机制转换的主要因素是煤级条件,其韧性机制主要发生在煤级较低阶段,而在煤级较高阶段则以脆性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