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震源物理的研究是岩石力学、位错理论,断裂力学、电磁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等学科的渗透与结合。地震的孕育、发生重复的动力学过程是震源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鄞县ML3.9和ML4.7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2月26日和1994年9月7日在浙江宁波鄞县发生了ML3.0和ML4.7地震。本文使用华东地区部分台站的地震记录资料给出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和震源参数。其主要结果是:该区的主压应力方向约为北东60°;3.0级地震的破裂方向为SSW,破裂速度为2.7km/s,破裂尺度为0.39km;4.7级地震的破裂方向为NWW,破裂速度为2.3km/s,破裂尺度为0.41km。  相似文献   

3.
1929年大浅滩地震(M_s=7.2)是发生在加拿大的最大和最致命的地震之一。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和海底滑坡造成大量的死亡和破坏。曾经认为(Hasegawa and Kanamori,1987),单力机制(滑坡)比双力偶机制更符合观测资料,因之曾认为这个事件不是地震。但是个别的研究只考虑了4个双力偶解并且留下了许多不能回答的问题,特别是与震源时间函数和沉积物体积有关的问题。本文用了大量的地震图来核查全范围的双力偶解,以便进一步确定这次事件的性质。通过波形正演和反演两种方法,表明这是一次有复杂震源机制的地震事件。第1个也是最大约子事件是沿北西走向断层面发生的走滑双力偶事件,后面两个子事件可能是沿北东走向断层面上的走滑双力偶机制,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类型的机制。第1个子事件有约束较好、为20±2km的震源深度,另两个子事件深度似乎也为20km,但精度为±5km。这些震源深度结果也说明这次事件不是滑坡。子事件地震矩之和相当于一个M_w=7.2±0.3的地震,和长周期资料的矩心矩张量(CMT)方法得到的M_w=7.1±0.1的地震的矩很一致,也和直接从地震图上计算的M_s=7.2(±0.3),m_b=7.1(±0.2)的矩差不多。用双力偶机制模拟海底位移结果表明,海啸是滑坡产生的,不是地震直接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震波资料对澄江5.2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震源应力场和震源断层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序列发展中,震源区及附近、构造应力场以南东东方向、水平作用为主的压应力场为主。其次还有南南东向、水平作用为主的压应力场的作用。由序列震源机制解分析,主震发震断层是走向北北东、倾角较陡的断层面,在南南东-南东向,接近水平的压应力场作用下,该断层面具有以左旋走滑为主的错动性质。该断层面是序列的主破裂面。在序列发展过程中,北西西-北西向断层也参与了活动。有的余震,虽然发生在与主破裂面一致或接近的断层面上,但破裂错动的旋性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相对主破裂事件的反向错动。极少数余震破裂错动性质呈现以倾向滑动为主的特征。在序列发展过程中,破裂面及其错动性质显地复杂。由于强震的发生,主破裂的错动,使得震源区局部应力场状态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5.
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的震源断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刁桂苓  王培德 《中国地震》1999,15(3):284-289
利用在怀来附近布设的中-欧合作小孔径数字化地震台网的资料,以相对定位法测定了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54个地震的震源机制。从三维空间上分析了沙城震群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认为震源断层是NE向高倾角右旋走滑断层,并将其与宏观调查结果,地质活断层等作了对比。研究后认为:沙城震群发生在地壳浅层NE向地质断层延伸和扩展的新破裂上,属于现代地壳应力场作用下浅层断层延伸和扩展的新破裂上,属于现代地壳应力场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地震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部湾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地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靖西-崇左断裂带过震中的北北西向断层为发震断裂,四会-吴川断裂带过震中的北东东向断层为控震构造,震源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发震断层的活动方式既有垂直差异运动又有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7.
8.
1991年9月28日至10月上旬在北京市平谷县马坊地区出现了一些小地震活动,其中包括9月28日北京时间08时37分和18时48分相继发生的两次M_L=4.0地震。本文叙述了这两次地震的宏观调查结果和使用数字地震台网进行近场监测的情况。利用这些小地震活动期间所得到的数字记录确定了4次小地震震源的精确位置,利用矩张量反演方法求解了这几个地震的震源机制。根据研究的结果判断这些地震是马坊—夏垫断裂带北部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本文使用CDSN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记录,通过波谱分析研究了巴塘3次续发性中强地震震源的几何参数和动力参数,并同余震震源空间立体分布图像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利用中国和法国合作建立的张掖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小震资料,测定了民乐、肃南、张掖和临泽4个地区的小震震源参数。用P波测定的上述4个地区的应力降为6.1—9.5bar,用S波测定的应力降为26—60bar。在肃南5.7级地震发生前一个月左右,出现应力降减小的现象,这可能是一种前兆信息。本文还对用两种波测定的应力降的差异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