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瞬变电磁法在金属矿产勘查上的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贵生 《矿产与地质》2006,20(4):543-547
依据瞬变电磁感应理论及运用该方法技术在金属矿产勘查方面的工作实践,对该方法技术的资料处理与解释水平、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研究领域涉及地质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国内外大量资料的调研,论述平衡剖面在盐构造恢复、海底斜坡构造恢复及在强烈挤压区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从地震观点与平衡观点的不统一性及平衡剖面的精度问题讨论该技术的不足。认为平衡剖面技术在处理复杂地质问题方面还有待完善。随着地质资料精度的提高,该技术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光辉 《矿产与地质》2006,20(2):166-168
简述了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从电极排列、数据预处理及反演处理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并通过在长-邵高速公路勘察的应用实例,来说明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在岩溶洞穴、地质灾害等探测领域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利用该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将InSAR与GPS及传统的水准测量等方法结合使用,合理利用各技术之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磁电法是近些年在国内兴起的一种电磁勘探方法,该方法在探测地下渗流等长走向的良导地质体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但是其抗干扰能力差,易受外部噪声影响,一直未能推广.近年来,伪随机信号在物探领域开始广泛应用,该技术通过对冲激响应及阶跃响应进行卷积运算来达到降噪目的 ,可极大地提升抗干扰能力,因此,本文结合磁电法的勘探原理及伪随机辨...  相似文献   

6.
针对吉林省通化县新华矿区的钻探施工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施工设备的选择,钻孔结构、钻进方法及钻进参数的选择,钻进技术和措施,冲洗液的选择及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措施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措施的实施,顺利的完成了该矿区的钻探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7.
苏长寿 《探矿工程》2003,30(1):28-30
介绍了勘探所在液动潜孔锤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使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水平,对今后该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设性设想。  相似文献   

8.
巷道直流透视技术,在煤矿工作面底板或顶板隐伏富水异常体的探查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但是针对该方法的成像方法及局限性的研究较少.为了论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局限性,从理论模型异常分析及反演成像,工程实测数据成像解释进行讨论.首先采用直流电三维有限元,模拟了工作面底板赋存单个富水陷落柱和多个富水陷落柱模型的响应.根据典型煤矿...  相似文献   

9.
浅滞水区域钢渣处理软土路基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钢渣垫层加固软土路基工程实例,从填料的工程特征、工艺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处理效果、检测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工艺流程、主要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一项在上海穿越海堤进入海底的超长距离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技术。该管线为污水管线,口径1600mm、总长达1856m,是目前我国用顶管施工的最长管线。  相似文献   

11.
航磁梯度测量及其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禄  常树帅 《铀矿地质》2009,25(6):355-360
简单介绍了航磁梯度测量的方法原理、优点及数据处理技术,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对浅层断裂的识别、铀成矿环境的识别及磁性层体埋藏深度反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航磁梯度测量可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GPS-RTK技术应用于铁路定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应用实例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实践证明这种作业方法能够省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外业工作量,从而缩短整个勘测工期,该方法在铁路定测施工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从氧的地球化特性、氧气测量方法的原理、氧的地球化学晕的形成机理及氧气异常模式的确立等方面,阐述了氧气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在油气勘查应用研究中的概况。认为该技术在方法、原理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应用该项技术,在油气藏上方的土壤或岩石中,已查明氧气呈环状晕圈特征,并且,这一规律被反复得到证实和公认,可进一步在油气勘查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非开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应该注意和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光源更为全面的应用、探测器及计算技术方面的发展X射线晶体学技术得到了利用电子藕合探测器技术(CCD)对矿物晶体包括对地幔矿物及具有调制结构的矿物晶体结构的测定.开发出电子藕合探测器技术中的甘道菲(Gandolfi)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对单晶样品进行德拜环的测定,而且可大量应用于难以取得单晶颗粒的样品的XRD研究.从而使得处于单晶(具有严格单一的晶体学取向)及粉晶(具有完全随机的晶体学取向)之间过渡类型的晶体的XRD研究成为可能。该方法与粉末衍射图谱的全谱拟合(Rietveld method)法相结合可解决粉晶结构解析和精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岩溶探测中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在岩溶地区开展的工程勘察实例,运用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研究钻孔之间的地质剖面.在确定岩溶、裂隙、破碎带的空间位置方面所能解决的程度、适用条件、准确性等方面,表明该技术是一种数字化、高精度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析并介绍了声发射检测技术,介绍了该技术在岩石力学、钻具动力学研究及井底声学定向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沟暴雨洪流分析是计算泥石流特征值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分别采用洪峰模数法、推理公式法和地区综合经验公式等三种方法推算研究泥石流沟设计洪水,在对该地区暴雨洪流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选择最合适该地区的计算方法。洪水分析计算在防治工程设计经济合理性、技术可信性及安全可靠性方面具有关键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低温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外学者自80年代起利用原位低温拉曼测定技术在国际上首先开展地质领域感兴趣的几种盐水化合物研究以来,原位低温拉曼测定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对人工合成和自然界盐水体系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在流体相中盐类的鉴定、低温相平衡及盐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方法是对传统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的重要补充,正在成为国际上流体包裹体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在地质流体研究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将土钉锚喷技术应用到重力式挡墙的结构施工中,形成双向土钉锚喷重力挡土墙。以北京某奥运室外地下雨水收集池基坑支护工程为例,对它的设计原理、稳定性计算以及使用范围进行了详细说明,特别是对该方法在挡土墙加固方面的设计及施工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安全性大,施工效牢高,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