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滩海区人工岛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辽河口滩海区人工岛场地为例, 从区域地震地质、近场区地震地质、区域地震活动等方面, 讨论了滩海区人工岛基本地震地质环境特点, 在此基础上, 完成场地地震烈度、地震设防参数、场地地震地质灾害等影响人工岛场地安全性的因素评价。结果说明, 从场地地震安全性角度, 本文所评价的场地, 对人工岛兴建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我市近年来在依法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植被、降雨量和人类活动7个一级指标,以及工程地质岩组、地震密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坡度、坡向、河流、植被覆盖度、年降水量和公路9个二级指标,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得到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区划图。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可以划分为不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4个等级,其中不危险区面积39766.99km2,低危险区面积74284.39km2,中危险区面积63636.89km2,高危险区面积27652.87km2,所占比例分别为19.37%,36.18%,30.99% 和13.47%; 2)危险性等级自北而南逐渐增加,陕北黄土高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中低危险为主,关中渭河平原整体危险性较小,陕南秦巴山地高危区面积最大,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陕南秦巴山地和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尤其是秦巴山地,需要重点防控; 3)危险区空间分布具有相对集中性和局地差异性的特点; 4)所选取灾害点样本的分布与危险性等级区划具有一致性,86.62% 的灾害点落在危险区内,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达到了预期的区划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第四纪覆盖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近场工作中,浅层地震勘探是进行断层探测、断层活动性分析的重要物探手段,结合浅震在常德沅水桥地震安评中的应用实例,归纳分析了该方法在本领域应用的技术特点、技术路线,探讨了物探手段研究断层活动信息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汶川Ms 80级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 km2的滑坡影响区域内,作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处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空间数据库。采用地震滑坡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地震滑坡关于地震烈度、岩性、坡度、断层、高程、坡向、河流与公路等8个因素的易发程度。基于GIS栅格分析方法,分别对16种不同影响因子组合类型进行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最后,应用AUC(Area Under Curve,评价曲线下面积)方法得到最佳因子组合及其对应的评价结果,使用自然分类法则方法将研究区按滑坡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5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之和约1169046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02%,其中发育滑坡面积为52484 km2,占滑坡总面积的7373%。结果表明了极高与高易发区与实际滑坡之间有着良好的一致性,方法的评价结果成功率(AUC值)达到82107%。  相似文献   

6.
采用GIS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水库库首区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价。通过研究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因素,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GIS平台上,综合数值模拟结果与诱发地震监测结果,建立危险性评价数据库。在GIS支持下,采用最大拉应变准则判别拉伸破坏,采用摩尔-库仑准则判别剪切破坏,对单元进行评价。利用诱发地震监测资料,以发生诱发地震单元的第一主应力、第三主应力、位移作为危险单元的标准,对单元进行二次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同一GIS平台下的水库区地质环境、监测资料数据库是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采用地震评估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合监测资料对评估成果进行修正,在三峡库首区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ASP技术设计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防要求信息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结构和部分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8.
9.
对比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石油勘探中,断层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两者研究内容都包括断层活动时代、位置、规模、产状、性质等,但地震安全性评价更关注断层在地表和浅层的状况,活动时代等;石油勘探更关注较深处断层的状况,能否形成断块圈闭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都包括地质露头调查、重力、地磁、地震勘探、钻井等。  相似文献   

10.
汶川8级地震造成当地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又给灾区规划重建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汶川震后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流域为单元,选用改进后的震后泥石流总流量计算公式,以泥石流物源总量与沟床比降为评价因子,建立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57条潜在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验证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具有较强实用性,可为汶川灾后重建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地震勘探中的数据保真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真度是指输出结果对研究对象的描述所能保持的真实性程度,它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包含空间域、时间域和频率域三个方面的意义。对数据采集的保真要求是从早期的地震勘探就开始的,但对数据处理的保真却是现代地震勘探的要求。地震勘探的发展史就是数据的量纲级增长史。从早期的1D 勘探,到目前的3D、4D 勘探,还有3分量、9分量接收,地震数据是按量纲级增加的。这种海量的数据是精细结构和岩性信息的地震描述所需要的,在采集和处理中如果不精确考虑其保真度,确保质量,将会付出惊人的代价。从采集和处理两方面分析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高保真问题及对现代开发地震的意义。认为数据保真应该同高分辨率勘探一样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从采集到处理成为一个连续化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姚文江 《江苏地质》2003,27(2):94-96
结合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数字成果数据情况,讨论了数字成果数据管理的方法技术实现问题。采用:MSSQL Server。作为数字成果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VB开发工具,结合GIS技术开发客户端软件,即利用VB提供的ADO Field对象的GetChunk和AppendChunk方法来存取MS SQL Server中的图形数据,并通过GIS技术对图件进行管理和再现。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安全风险及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探讨了顶管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以及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最后提出了顶管施工中安全风险的规避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习永强  李天文  程晨健 《地下水》2011,33(3):107-110
基于GIS的土石坝安全评价专家会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的关键技术,探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要点.系统以其及时的信息供给能力,较好的环境问题适应能力,方便的人机交互能力,能有效支持各层次决策.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通过Web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Web服务器存贮和处理信息.会商系统大幅度提高土石坝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隧道及井巷地震波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平松  吴健生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33-103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射地震波法作为一种主要的超前探测技术在我国国内隧道及井巷工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功应用的探测实例,同时在应用中不同探测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超前探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TSP法、负视速度法、HSP法、TRT法、ISIS系统等反射波探测技术加以阐明,分析了国内超前探测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现状,指出隧道及井巷超前探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超前探测研究在正反演理论、数据采集、偏移成像技术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超前探测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实时的巷道前方地质体的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重要手段,而突出区域特殊的地球物理特征为这种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实验室测试资料表明:突出煤层的地震波速度约为正常煤层的1/3,因此煤层突出区域具备利用地震技术进行检测的物性条件;地震正演模拟结果显示,煤与瓦斯突出部位的煤层地震反射波的传播时间、能量和频率特征,与正常煤层存在明显差异;实际资料表明,煤层突出地段在地震资料上出现地震波至时间加长、振幅减弱、频率降低等特征,这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初步分析认为:地震资料的时间、振幅和频率变化等特征,可以作为利用地面地震圈定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电信基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信基站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基础开发平台,应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语言,通过调用ESRI公司ARC/INFO软件中的MapObjects组件,实现了基站内点、线、区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基线的维护、查询和量算,以及规范基站管线设备图的编辑和制图等功能。其中,对GIS图形编辑功能的扩展开发,实现基站管线的编辑和制图功能是系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Cubellis  E.  Carlino  S.  Carlino  S.  Carlino  S.  Cubellis  E. 《Natural Hazards》2004,33(3):379-393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nmanaging information on the effects of earthquakes in historical times on the island ofIschia. The unpublished sources on the Casamicciola earthquake of 28 July 1883 andthe extensive bibliography documenting the island's seismicity from 1228 showed theneed to proceed towards a type of data storage that would also allow management ofthe same data.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iques allowed us to insert, extract, handle,manage and analyse the data for the zoning of seismic damage on the island of Ischia.The end-product consists of information layers, such as maps of isoseismals, the damage, and hazard involved, as well as numerical tables associated to maps.The study was developed using GIS Arc-View 3.2 software (ESRI) and is structured inthematic vectorial levels and rasters. The overlapping themes constitute a cartographicdata base of the island. The damaged sites are located on a map at a scale of 1:10,000,with all the information on the 1883 earthquake (total number of houses, number ofcollapsed houses, collapsed or damaged rooms, photographs, plans of buildings, etc.)being associated to each site. The GIS is structured in such a way as to be able to beintegrated with further georeferenced data and with other databases. It is thus able toprovide support both for in-depth analyses of the dynamic processes on the island andextend the assessment to other natural risks (volcanic, landslides, flooding, etc.).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查明煤层的构造发育情况,特别是小断层及微断裂的发育情况,是目前煤炭工业迫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根据煤田中小断层和断面波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小断层高分辨率时频谱处理识别技术和基于断面波特征的微断裂识别方法,模型试验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挖掘地震资料的有效信息,较好的识别出煤田中的小断层和微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