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东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富蕴—二台—苏古泉—七角井—沙泉子—柳园—阿克塞对奥陶系—上第三系进行古地磁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北准噶尔地片和东准噶尔地片极移曲线,认为准噶尔洋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在二叠纪闭合。这两个地片在早古生代是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位于30°S左右,泥盆纪拉开距离达1000km,其北边的地片位移于20°—30°N左右,早古生代晚期到晚古生代早期是地块快速北向移动时期;(2)获得了七角井、沙泉子和柳园地区石炭、二叠纪古地磁极位置及古纬度,其中的柳园、沙泉子地区极点位置明显与准噶尔不一致,而与哈萨克斯坦西天山(伊犁地块)、塔城地块、吐哈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及华北地块等古地磁极接近,说明这些地块在晚古生代已处于南、北大陆之间,成为独立的中间地体;(3)通过新疆东部和北部晚古生代到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东亚地区从中生代开始南向移动的存在;(4)准噶尔地块在晚古生代处于30°—35°N的古纬度区,准噶尔洋主要为近EW向拉开,如果存在SN向移动,其相对移动距离也不会超过1500km。(b)从晚古生代以来的北方大陆块体构造演化模式来看,准噶尔地块大致遵循了北方大陆块体统一的构造演化规律,说明准噶尔地块是北方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新疆及周边古地磁研究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新疆古地磁研究始于1979年,20年来通过对塔里木、准噶尔、昆仑山等地区的古地磁研究,获得了古生代—新生代塔里木板块、准噶尔板块和青藏板块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资料。震旦纪以前塔里木板块尚未形成,晚震旦世在赤道附近各地块才联合成塔里木板块的主体部分。后经历了两次快速北移,一次快速南移。准噶尔板块早古生代为一个独立的微板块,在晚古生代与哈萨克斯坦板块联合成一体,组成了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塔里木板块震旦纪时还属冈瓦纳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古生代逐渐脱离了冈瓦纳大陆,快速向北漂移,晚古生代早期与准噶尔板块首次在东部碰撞,成为劳亚大陆南缘的一个增生体。将介于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古陆体,称之谓华夏古陆群。晚古生代末—中生代早期,华夏古陆群先后增生到劳亚大陆南缘;早古生代早期古特提斯洋尚未形成,诸地块处于冈瓦纳大陆范围内,位于南半球的赤道附近。在中-晚志留世,这些地(板)块才快速向北漂移,由于洋扩张,形成了古特提斯洋,构成了三大陆块群夹两个大洋的古地理格局;二叠纪是特提斯构造演化关键时期,晚侏罗-早白垩世昆仑地块与柴达木地块和塔里木地块发生碰撞,联合成一体。早侏罗世早期柴达木地块等与塔里木地块发生碰撞联合,造成了古特提斯洋消亡。早侏罗世中期,开  相似文献   

3.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地带变质作用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对哈尔里克变质地带的变质岩石学、变质矿物及矿物包裹关系的研究,确定该变质带的形成曾经历了晚古生代中、晚石炭世的高温-低压型的区域热变质作和晚石炭世末期中温-中压型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且后者叠加改造了前者。前者温度为922℃~780 ℃,后者可划分出四个递增变质带,温压为450℃~670℃和2.3~4.1kb,这一研究反映丁哈尔里克泥盆纪火山岛弧经过了由拉伸作用到碰撞挤压造山引发的A型俯冲作用演变过程,并产生了上述相应的变质现象。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地区的大地化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守斌  满发胜 《地质科学》1999,34(2):177-185
大地化学背景是一种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计算深度为地壳最上部的沉积构造层。根据现有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理学资料,新疆北部地区的面积857000km2,沉积构造层平均厚度为13.9km,其质量为3.13×1016t.在沉积构造层模型和岩石化学资料基础上,计算和研究了新疆北部地区沉积构造层的平均化学成分和元素丰度。大地化学背景比地壳和岩石圈的化学背景具有更高肯定性。其背景值对区域成矿分析和矿产资源总量评价以及环境质量分析和评估等工作,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本文给出新疆北部地区各大地构造单元的大地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因复成矿床理论探讨阿舍勒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北部阿舍勒铜锌多金属矿床为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西伯利亚西南缘活动陆缘环境。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多阶段的俯冲、碰撞、拼合过程中,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经历了多个开合演化阶段,为该矿床提供了良好的先天、临产及后天条件。成矿以喷气-沉积作用为主,其后经历了变质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及表生氧化作用。矿床控制因素显示出“地层-岩控-构控和时控”多位一体的特点。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根据陈国达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提出的多因复成矿床概念和时空四维兼顾研究思路,讨论了阿舍勒铜矿的多因复成矿床特征,厘定其为一个多因复成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因复成矿床理论探讨阿合勒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新疆北部阿舍勒铜锌多金属矿床为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西伯利亚西南缘活动陆缘环境。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多阶段的俯冲、碰撞、拼合过程中,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经历了多个开合演化阶段,为该矿床提供了良好的先天、临产及后天条件。成矿以喷气-沉积作用为主,其后经历了变质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及表生氧化作用。矿床控制因素显示出“地层一岩控-构控和时控”多位一体的特点。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根据陈国达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提出的多因复成矿床概念和时空四维兼顾研究思路,讨论了阿舍勒铜矿的多因复成矿床特征,厘定其为一个多因复成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构造倾斜会使原生剩磁偏角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对地体构造旋转等特征的分析。对这种偏角偏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倾伏褶皱在野外难以识别,即或识别,倾伏要素也很难准确测定。为此提出了利用多个参考点的古地磁资料分析地体运动特征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剩磁倾角数据,从而避免了偏角误差的影响,提高了分析的可靠性。利用该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初步实现了该区古生代古地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次沉降和降升变化,侏罗系沉积作用分布于整个盆地,中、晚侏罗世盆地内地层遭受广泛剥蚀。白垩纪沉积物局限于盆地东部,最大剥蚀区在盆地东南部。下第三系沉积集中于断裂带控制的断陷盆地中,剥蚀主要在盆地东部和南部。根据南北向平衡剖面分析,早侏罗世盆地为南北挤压,晚侏罗世盆地拉张松驰形成东西向断层;白垩纪受东西向挤压,早第三纪为南北向拉张。东西向平衡剖面分析表明:在盆地内存在一条规模巨大的南北向巨型隆起,隆起形成干早白垩世早期延续到晚白垩世晚期。盆地经历了早侏罗世前挤压推覆,侏罗-白垩纪松驰下陷,白垩纪盆地西部及中部隆升,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盆地受南北向拉张作用。形成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晚第三纪挤压降升。  相似文献   

9.
全球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殿卿  陈庆宣 《地学前缘》1995,2(2):137-139
本文从地质力学观点出发,概述了全球构造的基本格局,即地球表层巨型构造(中、新生代造山带、裂谷系、板块边界、大型剪切网络等)的展布与地球坐标系和自转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可能是由于地球自转惯性力所引起的导向和联通作用,把地球的热力、重力、物质间联系力、西向引潮力及其它有关天文因素等多种力源,在地球层圈滑脱效应和应力-时间效应的条件下,联合成统一的动力系统,构成全球构造格局形成的驱动机制。文中还提出了沿着这一条思路开展研究的方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胡襄矿区是河南省新发现的大型煤炭后备开发基地.经勘查,地面下960~1400 m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煤系(二煤组)地层,含中厚-厚煤层2层,属中高变质的贫煤、瘦煤及焦煤.由于该区煤岩层埋藏深,封闭性较好,瓦斯逸散条件差,致二煤层赋存有大量的瓦斯,且全区富集.本文就胡襄矿区深部煤层瓦斯的赋存及其地质特征进行了剖析,为以后进一步探讨或研究瓦斯的富集条件及赋存规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