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地带,并随着沿海地区海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竞相开发,人口向海岸带和沿海地区进一步聚集的发展趋势将不可避免。为了合理规划环渤海地区未来人口的适度规模,本文试通过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采用多目标动态决策和多层次权重分析的方法,选取和论证了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合理营养水平和生态环境等四类十三项主要制约人口再生产指标,经过综合平衡和定量计算分析,提出了该区域近期(2000年)和远期(2065年)人口的容量目标,为区域人口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前言     
高抒 《海洋科学》2019,43(10):1-1
<正>河口与海岸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广义的海岸带向陆可达海洋因素(如潮汐、台风、海陆风等)能够显著影响的界限,向海延伸至大陆架边缘,占地球表面积的15%~20%。从全球范围来看,河口海岸区域集聚了超过一半的人口和七成以上的大城市,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自古人类活动、文化繁盛的区域。在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经济相对发达,而最发达的地方又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少数大河三角洲和滨海之地。近年来,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突出,河口海岸发生了显著的系统状态转换,原先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需要进行调整。按照系统分析的观点,新的系统状态必然要有新的应对方法,而目前提出的对策就是河口海岸蓝图重绘。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地带.在经济社会中,这一地带是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综合交织的地带,也是人口和城镇密集的地带.随着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的同步发展,海岸带日益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所以海岸带综合发展规划显得十分重要.在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怎样界定海岸带综合发展规划的地位,怎样处理规划的内容和深度,怎样协调海岸带规划与各种专业规划的关系,是做好海岸带规划的最基本问题.以大连庄河市海洋与海岸带协调规划为例,对于以上基本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海洋沿岸是地球上人口集中的地带,在这里生活着我们星球上人口的50%以上。由于地球上淡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经济发展引起的人口集中,大城市化的进展,使局部地域淡水消耗量急剧增长,加之淡水资源受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5.
海岸带即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它是一个具有高生产力且相对薄弱、敏感的地带。为了对海岸带地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划分方案,如以海拔划分、距离划分等。这些划分方案在面对海岸带地区管理和规划时显得无能为力了。我国目前对海岸带的划分在全国尚无统一的定论。文章通过以行政区划分海岸带的方案对环渤海地区的人口和面积进行了统计,旨在寻找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海岸带的划分方案,便于海岸带的规划和统计。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经济圈带,科技力量雄厚,物产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较发达,吸引着各地人口向这一地带聚集。但是,在人口聚集的过程中,环渤海各市或地区的人口发展速度并不均衡。从而,进一步加剧着环渤海地区人口分布“南多北少、边高中低”、“基岩港湾岸段人口相对高度聚集”的不合理现象。反映在区域生产力布局上,一方面,在某些地方,区域人口发展现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些地区现有人口远远超过了适度人口的可容数量,而在另一些地区,却蕴藏着对  相似文献   

7.
美国卡拉马祖旧炼油厂未饱和带高处的浅层碳氢化合物 (LNAPL) ,是利用双线圈电磁感应系统发现和测绘的。双感应系统的信号主要来自3~10英尺深度的层段。受浅层碳氢化合物污染的沉积物相对着四周的冰碛物来说具有强烈的导电性。几个高传导性地带与埋于地下的废弃管道有关。这些传导地带又用地面探测雷达 (GPR )和电阻率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调查。该地区是过去的油罐场 ,地面是非均质的冰水砂、砾和部分冰碛物。水面位于地表之下20~25英尺。沿着传导异常地带的几个横断面进行了多源距电阻率剖面测量 ,测量结果表明一个传导带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海岸带的综合调查与开发利用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已纳入国家的长远规划.这项调查、开发工作与开拓祖国大西北、大西南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据专家估算,目前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口集中分布于距离海岸线约50—80公里以内的地区.如美国约有75%的人口分布在这个范围内,一些重要的城市(如:波士顿、纽约、华盛顿、新奥尔良、洛杉矶、旧金山和西雅图等)也座落在沿岸地区,估计到2000年将有80%的人居住在离海岸线100公里以内的地带.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沿海地区七省(区)、市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5%,而人口却占40%,沿海50—30公里以内,特别是东南沿海省(市),是我国经济、海运、文化科技比较发达的地区.我国不仅有漫长的海岸线,而且还有6000多个岛屿,沿岸地区、特别长江、珠江三角洲流域自然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9.
刘光夏 《台湾海峡》1994,13(3):303-307
本文讨论花莲-台东地区的人口分布和除地震以外的地质灾害问题。花莲-台东地区处于欧亚大陆/菲律宾海两大板块的碰撞地带,构造复杂多变,就更增加了其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地质灾害,事先做一番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对减灾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拟结合花莲-台区地区的人口分布,以地构造这一背景为主线,分析这一地区的地质灾害,并提出了一些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海北部降水中氟的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峻  王剑  吕翔  张经 《海洋科学》1993,17(3):43-47
1988~1992年连续采集了黄海西北部的大气降水,分析样品中的氟而得到的80多个数据显示出大气降水中氟的平均浓度低于中国北方主要河流的氟平均浓度。在冬季,氟的浓度较其他季节高,这可能和降雨量减少以及人为因素等密切相关。目前还难以估算出人为因素对氟在降水中化学行为的影响程度,但数据显示出人口密集地区降水中氟的浓度明显高于人口稀疏的自然地带。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口自解放以后一直呈快速增长状态,虽然改革开放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人口控制政策,但由于基数太高,人口还是在不断增加,制约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特殊难题。我国沿海地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1998年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46103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多,其中沿海市。县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达24473亿元,占全国的引%。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就吸引了内陆地区的各式人等趋之若骛,到沿海地区进行各种经济活动,造成了我国人口由西部向东部,内陆向沿海移动的明显趋势,既促进…  相似文献   

12.
南海地区潜热输送与我国东南部夏季降水的遥相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使用奇异值分解(SVD)和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方法,分析了我国东南部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春季)及同期(夏季)南海潜热输送之间相关场的分布型,从中找出遥相关的“关键区”,并对找到的高相关区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我国东南部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春季)及同期(夏季)南海潜热输送相关密切,尤其春、夏季潜热输送与降水相关程度更高。前期中的冬季,南海北部潜热输送与华南及其近海地区的夏季降水有较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春季,南海中部海盆地带的游热输送与长江以南至华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夏季,南海中部海盆地带仍是影响同期华南降水的“关键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压、风速和降水量确定致灾气旋阈值,结合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 (CCLM)输出,研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2021—2050年RCP2.6、4.5、8.5情景下致灾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人口-发展-环境分析模型(PDE),预测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2下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发展趋势,揭示了致灾气旋人口暴露度演变。研究表明:(1) RCP2.6情景,东南沿海地区平均每年发生致灾气旋6.3次,风速和降水量较基准期(1986—2005年)分别增加9%和15%,72%区域致灾气旋人口暴露度有所增加。暴露在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下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增加2.1亿和0.1亿。(2) RCP4.5情景,致灾气旋年均发生7次,风速和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上升16%和32%,89%地区致灾气旋暴露人口增加。暴露在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下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增加2.6亿和0.5亿。(3) RCP8.5情景,致灾气旋年均发生5.8次,风速和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增加32%和50%,65%区域致灾气旋暴露人口度有所增加。暴露在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下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增加5.7亿和1.9亿。(4)相比RCP2.6,RCP8.5情景致灾气旋风速和降水量高出23%和35%,暴露于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多3.6亿和1.8亿。控制温室气体浓度对降低致灾气旋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与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与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二)刘容子,张海峰四、海岸带地区成为现代社会人口聚居的密集地带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越高,人口向沿海地区移动的趋势越强,这是一条规律。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估计,距海岸100千米的沿海地区,目前居住着60%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永恒的主题 ,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带 ,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我国 ,海岸带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沿海地区以13%的土地面积 ,养活了42%的人口并提供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1]。但是近几年来 ,由于人口不断向海岸带地区集聚 ,海岸带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使得海岸带地区的资源开发过度 ,环境遭到破坏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因而 ,研究海岸带资源和环境的…  相似文献   

16.
渤海面积9.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海。环渤海地区包括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四省和北京、天津两市。土地面积占全国的5.36%,人口占全国的20%。环渤海地区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我国第三经济发达区,是我国连接东北亚地区的黄金地带,被誉为世界未来经济开发中最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高战朝 《海洋测绘》2003,23(1):62-62
1 大陆架的概念   (1)大陆架的自然定义大陆架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其范围自海岸线 (多指低潮线 )开始以极缓的倾斜达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陆架坡折处。陆架坡折的水深变化在 2 0~ 5 5 0m之间 ,平均 130m。陆架平均坡度 0°0 7′,平均宽度 75km。大陆架外是倾斜度显著增大的大陆坡和倾斜坡度变小至深海海底的大陆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三者构成大陆边。大陆边是整个地球的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一个过渡地带 ,占海洋面积的 2 1% ,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区等自然资源。   (2 )国际海洋法中的大陆…  相似文献   

18.
流经我国东海的黑潮是世界大洋著名强流之一,由于它源于太平洋的北赤道流而携带热带大洋的高温(及高盐)水,流向中纬度地带,形成了独特的高温、高盐特征,特别是前者,更为显著,素有暖流之称。  相似文献   

19.
夏威夷群岛(Hawiian Islands)太平洋中北部岛群。由8个大岛和124个小岛岩礁组成,从东南向西北绵延2450千米。陆地面积1.67万平方千米。人口98.1万(1981年)。主岛夏威夷岛最大,面积1.04万平方千米;瓦胡岛人口最多,有60多万,是政治、军事、经济和交通等方  相似文献   

20.
渤海地区全新世孢粉序列及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取自黄河口外泥质区的BH-264孔的沉积孢粉进行分析,对渤海地区全新世古植被和古环境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在早全新世(距今9.5~7.6 ka)渤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在陆缘海滨地带出现大量沼泽湿地,上面生长着莎草和香蒲等植被,在周围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区植被以松属和落叶栎属为主,并伴生着桦木属、榆科、桑科等树种;在中全新世(距今7.6~5.8 ka)温度的升高和海平面上升,使BH-264孔沉积孢粉中松属占主导地位,不利于远距离传播的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降为全新世最低值;在距今5.8 ka以后东亚夏季风减弱和降雨量减少导致渤海西部陆源海滨地带植被以旱生草本藜科、蒿属和菊属为主,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缩短了研究区的离岸距离,使这些草本植物花粉易于传播到BH-264孔中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