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地区)能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短缺,能源开发可能对当地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可知,能源开发过程中所有未来年份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均小于1,说明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可以满足能源开发的需要。由于水资源量是有限的,因此,在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地区)能源开发过程中仍需采取节水、高效用水的措施,科学合理的开采地下水,加强立法和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建全地下水动态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之一。将现状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进而从内在机制、实践进程和评价三方面系统综述了狭义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指出目前中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有效的初始水权分配机制、缺乏有机的补偿和机理机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和缺乏系统的后效评价体系,致使现状水资源配置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理。为解决上述配置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今后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立符合现代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天然 人工"二元认知模式,建立以水循环为基础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建立具有统一基础的水资源配置准则和建立水资源配置合理性评价标准和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边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热流场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鄂尔多斯盆地系统U、K、Th含量和地壳结构分层的综合研究表明,盆地莫霍面的热流平均值为0.37HFU,比华北地洼型活化盆地(0.64~0.97HFU)要低得多,尚有稳定构造区的热流特点。盆地地表平均热流值为1.446HFU,与全球大陆中生代地洼型造山区(1.45HFU)很接近,说明鄂尔多斯残留地台型盆地,从大地构造性质角度上看,正趋于向活化的方向发展。从地表到莫霍面,各界面现今热流的分布形式一致,热流的变化梯度和趋势也一致,表明研究区热流场的表现形式,受上地幔热场格局的控制。盆地各界面现今热流北西低、南东高,在吴旗-靖边及其往两端延伸一线,存在一个明显的NEE向梯度带,是油气在热动力驱使下而分散或富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模式与计算方法。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特点,基于水资源二元演化理论与方法,保持水土平衡、水量平衡和水盐平衡,以空间配置、时间配置、用水配置、水源配置、管理配置为基本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水定发展指标,提高水土资源的匹配效率,以流域为单元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与经济发展用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定量计算表明:其809亿m3的径流性水资源中,直接留给天然生态的水量有302亿m3,加上126亿m3回归水的间接支持,可供生态系统消耗的水资源达428亿m3,相对于385亿m3的现状生态需水,除黑河和石羊河流域外,生态系统的需水基本上能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质》1995,16(2):25-32,24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为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沉积,目前已在奥陶系马家沟灰岩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本文从构造演化及石油地质特征分析入手,研究碳酸盐岩的油气储集潜力,进而指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找气前景。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的压实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博全  关振良 《地球科学》1995,20(3):299-305
碳酸盐岩是否存在压实作用,特别是机械压帝作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作者在鄂尔多斯盆地的碳酸盐岩石压实研究中采用薄片的显微观察、孔隙度随深度的压实曲线和高压高温压实模拟实验,证实压实作用,特别是机械压实作用存在,作者还阐明了该区碳酸盐岩存在3个压实阶段。  相似文献   

8.
李令跃  甘泓 《水科学进展》2000,11(3):307-313
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内涵出发,研讨了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内涵、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分析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规范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复杂。在研究盆地周边岩溶区岩溶发育规律,地下水富集规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基础上,将周边岩溶区划分为9个岩溶水系统,进一步划分为25个岩溶水子系统。白垩系自流盆地初步揭示了深部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受岩相古地理、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等控制,水质差异较大。总结了东部黄土覆盖区的地下水类型及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系统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从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和分析。由于下白垩系统保安群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建造,岩性复杂,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的频繁交替、重复叠置的多层层状结构,决定了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是多层结构的地下水系统。这种重复叠置的多层层状地质结构,决定了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多层性、承压性及层与层之间的相对封闭性。根据沉积旋回和含水介质的性质,在全盆地范围内把白垩系地下水系统从上向下划分为:罗汉洞含水岩组、环河含水岩组和洛河含水岩组。通过对这3大含水岩组分别进行了分析认为,洛河含水岩组和环河含水岩组分布范围广、含水层厚度大、天然资源丰富,是盆地区具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岩组。罗汉洞含水岩组因分布面积小,含水层厚度差异大、水质变化大,除陇东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供水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魁生  徐怀大 《地球科学》1996,21(1):1-10,T001
碳酸盐岩的物源性质,形成背景,沉积机理和扩散方式都与碎屑岩有很大的差异,对于碳酸盐岩层序层地层,需要从成因上,从台地的性质与演化,海水的进退,台地淹没与暴露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总结露头层序地层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密集段,首次洪泛面和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鄂尔多斯盆地早奥陶世三次坎组沉积时,为碳酸盐岩-碎屑岩混合缓坡背景,桌子山组及克里摩里组沉积时为镶边陆架与末端陡倾缓坡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三个阶段(盆地边缘勘探、小气田发现、大气田发现)的历程和四个方面(勘探层系、储层类型、勘探地域、圈闭类型)的勘探战略重点转移,归纳了鄂尔多斯上古生界砂岩气藏的特点:满盆生气,煤层为主;到处有气,一大四低(面积大、低孔、低渗、低压、低储量丰度);边水内气,岩性控制。阐述了从鄂尔多斯天然气勘探中所获得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对比新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蒋助生  胡国艺 《沉积学报》1999,17(12):820-824
利用热模拟/在线同位素质谱和热模型/报相色谱分析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岩和天然气烃且分组成和苯、甲苯碳同位素比值(&^13C)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灰岩中的Ⅰ型和Ⅱ型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生成的轻烃产物中同样具有芳烃含量高的特征,轻烃中苯与甲七δ^13C值变化主要有机质类型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气源岩糖烃中苯与甲苯δ^13C值约-27‰,上古生界约-22‰,上、下古生界气源岩中苯与  相似文献   

14.
研究沉积岩中分散元素在地史上的演化,对于认识沉积岩的形成条件、恢复岩相古地理以及指导寻找沉积矿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该项研究课题已引起沉积岩地球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并成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作者基于上述目的,研究了中生代各时期沉积岩中钒、钴、镍、铜、铅、锶、钡、铬等微量元素的分布。文中所用岩样,全系选自钻井中的岩心。微量元素系光谱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奥陶系对比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鲍志东  李儒峰 《地质论评》1999,45(4):375-38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可分为两个地层分区,即中东部地层分区和西部地层分区。两个分区奥陶系的划分和对比,是一个长期未决的问题。本次工作在露头剖面的古生物组合及岩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剖面的岩石古生物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的奥陶系进行了划分和对比:中东部分区奥陶系划分方案与华北地台的基本一致;中东部及西部的下奥陶统均可划分为冶里组和亮甲山组;西部的三道坎组相当于中东部的马家沟一组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总体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高原。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喜山期北东向正断层,切割了第三系,形成了本区地垒和地堑。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表现为大幅度的抬升,形成了多级残塬和多级剥蚀台地与Ⅰ~Ⅴ级河流阶地,构成了黄土区典型地貌。北部则形成串珠状湖淖﹑湿地与沙漠高原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8.
利用泥岩压实作用和蒙脱石成岩转化规律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油气运移,并在阐述区内油气运移史的基础上,预测了各时代、各成因类型油气的富集区块,探讨了运移机制。  相似文献   

19.
钟幔 《海相油气地质》2003,8(2):102-102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广阔,油气分布格局具有”南油北气、浅油深气、中油古气”等特点。即盆地南半部是主油区,北半部是主气区,盆地浅部发育含油带,深部发育含气带,盆地中生界主产油,古生界主产气。该盆地是我国实现油气协调发展的理想地区。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油气勘探,建立正确的地质思路,并根据其地质特点制订油气勘探方针、把握油气勘探方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华芳  杨占龙 《沉积学报》1995,13(4):161-168
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早中奥陶世位于北纬14°~20°的古纬度区内,气候温暖潮湿,其南部和北部边缘的滨浅海相地层中可能富含生物有机质,是寻找该时期油气资源的有利地区;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它可能经历了大规模的南北向水平构造迁移;晚石炭世-二叠纪,盆地处于北纬20°左右地区,广泛发育的湖沼相沉积地层是煤成油、气的主要源岩层;三叠纪-侏罗纪,它位于北纬24°~31°,干湿交替的气候环境和差异构造旋转作用,为盆地边缘的油气形成和聚集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有希望找到更多的中生代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