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将红原泥炭地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与典型风成沉积物、湖泊沉积物、河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与典型风成沉积(如黄土、古土壤)相似,而与湖泊沉积以及河流沉积有较大差异。环境判别参数也显示泥炭灰分来源为风成的。据此,作者认为该地区泥炭沉积中的灰分物质是风成堆积,进而提出该地区泥炭灰分含量可以指示冬季风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广西省第四纪泥炭广泛发育,解放后,特别是1960年前后,对泥炭的普查勘探,作了较多的工作,探明了一定储量,积累了许多资料。兹将近年来对广西省泥炭的特征介绍如下:一、泥炭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广西泥炭矿点,将近一百个,大多分布于南宁—柳州一线以东地区;以西分布零星。泥炭在地理上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及地貌有密切关系。南宁—柳州一线以东地区;水网纵横,岩溶凹地、河间凹地颇多,第四纪冲积层广布,为形成泥炭层创造了条件。南宁—柳  相似文献   

3.
以若尔盖地区为例,通过图像处理、影像分析,建立了泥炭沼泽区在Landsat MSS4个波段图像上皆呈低反射率、暗色调的影像识别标志,根据识别标志准确地圈定了泥炭资源区的范围;通过地物光谱实测和论证分析,论述了该影像识别标志的形成机理,指明了其可靠性和普遍适用性,为遥感在泥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指出了技术关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形成于热带泥炭聚积区,成炭质料为适盐性的红树林植物群落,堆积环境为泥炭坪,与陆相沼泽泥炭相比,这些特殊性必然反映到泥炭的有机组成上。红树林泥炭有机成份的研究将为合理开发利用海南的泥炭资源提供依据。红树林泥炭有机组成特征及其在泥炭化过程中的变化也必然为探讨泥炭化机理提供大量地质信息。一、海南岛红树林泥炭的一般特征海南岛红树林泥炭以埋藏泥炭为主,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北部沿海地区,以琼山县东寨港和琼海县福田地区发育最好,其成炭环境为泥炭坪。现在正在发育的泥炭坪仅见于文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华北地区晚石炭世的沉积环境及煤层分布特点,探讨了该区晚石炭世沉积相的典型类型,综合分析得出华北克拉通板块晚石炭世主要为陆表海环境,期间发生多次海侵海退事件,在郯庐断裂以东地区,主要发育有台地沉积体系、障壁一渴湖沉积体系及潮坪沉积体系;在盆地的北西缘地区发育潮坪泥炭沼泽,形成了海侵事件沉积,海退时期,中北部地区有利于发育潮坪泥炭沼泽和岛后泥炭沼泽,成为煤层的聚煤中心。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的泥炭分布,有西多东少、西部发育时间早、成矿时间长,东部发育时间晚、成矿时间短等特点。据初步估算,西部威宁地区的泥炭蕴藏量,可占全省泥炭总量的90%以上。 根据泥炭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的几个主要成矿类型:山间盆地型、山间洼地型、漫滩洼地型,及发育于某些高中山地的小洼地中的泥炭类型。其中,以山间盆地型泥炭最具远景,山间洼地型泥炭次之,漫滩洼地型又次之,零散分布于高中山小洼地中的泥炭,在现有条件下,只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泥岩,也称草炭、草煤、泥煤等,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泥炭资源丰富的国家,据统计,全国泥炭总储量约占世界泥炭总储量的10%左右,列居第五位。上海西部地区松江、青浦县境内的泗联、天马、昆冈、新浜、朱家角、沈巷、练塘、金泽、商塌等公社,有大量埋深于1~2米范围内的泥炭资源。  相似文献   

8.
若尔盖草原泥炭柱中多环芳烃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10Pb定年建立相应时间标尺,获得了若尔盖红原县泥炭柱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最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泥炭中总PAH8的浓度为36.2~408ng/g dw,PAHs与泥炭TOC的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自20世纪初开始,PAHs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在1960年代初期达到峰值,其后开始下降.PAHs组成上主要以3~4环化合物为主,其中菲占总PAHs的45%,其次是荧蒽(16%)和芘(10%),体现出大气沉降来源的PAHs组成特征.PAHs成因判识指标表明,该地区泥炭中PAHs主要源自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结合气流轨迹分析,我们认为四川盆地可能是其主要源区.泥炭中PAHs的浓度变化与泥炭TOC的含量、温度和降雨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位于沈阳市东部和西部的2个钻孔剖面均有晚更新世晚期泥炭发育。14C测年结果表明:东部钻孔泥炭层形成于玉木亚间冰期晚期,西部泥炭层形成于玉木亚间冰期结束之后。孢粉分析结果表明:东部钻孔剖面中的泥炭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植物花粉为主,指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西部钻孔剖面中的泥炭以温带草本被子植物花粉为主,山地针、阔叶植物花粉为辅,指示温干偏湿的气候环境。定量古气候分析结果表明,玉木亚间冰期晚期沈阳地区与现今气候相当;玉木亚间冰期结束之后,沈阳地区的气候比现在稍冷。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地区是中国泥炭分布集中地区之一。本文选择长白山地区典型的泥炭剖面--大桥剖面,探讨其沉积物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对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并与该区另一代表剖面--金川泥炭剖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泥炭中常量元素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95 cm,向上、向下都减少,铁含量与灰分、容重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说明它主要来源于灰分;由于泥炭和砂土的基本性质,如容重、灰分、pH值有很大的区别,泥炭层微量元素大于下部砂土的含量,亚表层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这与灰分、纤维含量正好相反,与pH值剖面变化一致;沉积物容重、灰分、pH值、Ca/ Mg以及元素的富集因子、泥炭中总碳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显示很强的一致性,据此反映该区经历了早11880~7600aBP)、中(7 600~480aBP)、晚(2480~0aBP)全新世三个环境阶段,其结论与前人通过孢粉、同位素手段分析得到的金川泥炭剖面环境变迁规律相同,从而说明它们可以作为研究环境变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泥炭绝大多数出露在沼泽地里.三江地区沼泽面积有几万平方公里,其中泥炭地只占百分之几.这些泥炭地绝大多数交通困难,要逐一验证是不可能的.而利用遥感方法对航空照片进行影像分  相似文献   

12.
渤海西岸全新世早期基底泥炭堆积时间域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强 《第四纪研究》1999,19(1):91-99
随着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地下水水位亦随之上升,自裸露的内陆架向滨海平原依次形成湿地,生长挺水、湿生植物(主要是芦苇、香蒲),后又被人侵的海水淹没,遂成为海侵层序的基底泥炭。泥炭明显呈黑色(照片1),易于辨别。在渤海西岸随67个钻孔钻探,笔者已在7个钻孔泥炭层中见丽蚌tomprotulasp.壳体(照片2),巨极少见海相微体生物,表明泥炭为滨海平原淡水湿地沼泽沉积,极少受到海水影响。泥炭最厚20cm左右,除在海侵边缘区见其中含大量植物根系外,大多泥炭因多泥质而较坚硬,仅在筛洗后见植物根系碎片。由于各孔泥炭层被掩埋速度及泥质含量不同,故也有部分或全部较疏松、含水较高者,这样的泥炭层  相似文献   

13.
若尔盖地区广布的沼泽地蕴藏着丰富的泥炭资源,北区部分泥炭沼泽地又是珍稀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全面开发泥炭资源势必影响珍稀动物的生存。本文根据泥炭资源分布规律与珍稀动物的分布、活动规律及其相关性,论述了泥炭资源合理开发与珍稀动物资源保护,二者兼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雷州半岛北部是我国沿海第四纪泥炭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在对其泥炭和腐木层进行 C~(14)年龄和孢粉研究后,分析了泥炭形成的时期、气候和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泥炭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善春 《地学前缘》1999,6(Z1):116-124
泥炭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受地表水热条件控制,后者又取决于形成时期的气候、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文中据大量调查资料,叙述中国6个区的泥炭分布,扼要分析若干类型泥炭分布特征。在受河流活动控制并有泥炭形成的地区,泥炭沼泽分布呈现干流区少、支流区多,下游区少、上游区多的特点;在巨型构造湖盆区,泥炭沼泽可充分发展,形成泥炭层厚、空间展布广的巨型矿床;火山口湖盆型、堰塞湖盆型泥炭沼泽环境稳定,历经长期发育,可形成厚达9.0~9.5m的矿床;平原区湖盆型、河漫滩型泥炭,形成时受洪水事件影响,产出多层、较薄的泥炭。80年代本原地质矿产部通过对中国30个地质矿产局调查报告(未含台湾省)系统分析研究,获全国泥炭资源量46.87亿t(千重)。文中据国际泥炭学会(IPS)规定,按含水40%容重核算,1998年获资源量124.96亿t,证实中国泥炭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质量属中等,与泥炭资源丰富的国家相比,中国泥炭资源是较丰富的。  相似文献   

16.
冉灵杰  祝强  苏兴涛  宋殿兰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6-2022072006
泥炭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贵自然资源,泥炭中的有机碳储量是研究全球碳库变化及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参数。由于泥炭多分布于沼泽中,且泥炭松软含水量大的特性,对于泥炭深度的调查、获取用于测试泥炭原状样品的质量不高,导致泥炭碳储量评价仍存在不确定性和偏差。笔者等在典型泥炭形成地若尔盖沼泽湿地地区,开展了浅钻泥炭调查取样工作,通过在泥炭斑块边缘及中心两种不同沼泽湿地地层开展的试验,验证了轻便钻机在难进入的沼泽湿地的适应性,配套的振动冲击工艺可高质量的获得无扰动的泥炭样品,同时查明了泥炭层的厚度。通过试验初步探索了采用轻便钻机配套振动冲击钻进工艺进行泥炭调查取样的有效性。浅层取样钻探作为泥炭调查取样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泥炭调查效率和精度,为准确评价泥炭储量数据提供可靠的钻探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7.
泥炭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贵自然资源,泥炭中的有机碳储量是研究全球碳库变化及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参数。由于泥炭多分布于沼泽中,且泥炭松软含水量大的特性,对于泥炭深度的调查、获取用于测试泥炭原状样品的质量不高,导致泥炭碳储量评价仍存在不确定性和偏差。笔者等在典型泥炭形成地若尔盖沼泽湿地地区,开展了浅钻泥炭调查取样工作,通过在泥炭斑块边缘及中心两种不同沼泽湿地地层开展的试验,验证了轻便钻机在难进入的沼泽湿地的适应性,配套的振动冲击工艺可高质量的获得无扰动的泥炭样品,同时查明了泥炭层的厚度。通过试验初步探索了采用轻便钻机配套振动冲击钻进工艺进行泥炭调查取样的有效性。浅层取样钻探作为泥炭调查取样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泥炭调查效率和精度,为准确评价泥炭储量数据提供可靠的钻探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8.
何大双  侯读杰  黄海平 《沉积学报》2018,36(5):1049-1058
通过对泥炭正构烷烃和正烷酮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以探讨阿萨巴斯卡地区Mildred泥炭沼泽的物源输入特征,以及正构烷烃和正烷酮的内在成因关系,从而揭示研究区泥炭记录的生物信息和植被演化特征。结果表明:Mildred泥炭正构烷烃和正烷酮均以高分子量C23~C33为主,呈后峰型分布,奇碳优势明显,物源以原地堆积的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少量苔藓类、水生植物也有一定程度的贡献。根据主成分分析和正构烷烃指标,Mildred泥炭分子指示物源输入具有分段性,上段(地表至-17 cm)成炭植物以锈色泥炭藓为主,中段(-17 cm至-41 cm)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木质树根、杜鹃花科、黑云杉和莎草科等,下段(-41 cm至底部)莎草科类富集,少量松柏、杜鹃花科等木质植物发育。正构烷烃和正烷酮的分布极具相似性,同奇碳数正构烷烃与正烷酮极高的相关性论证了两者的内在成因联系。泥炭中正烷酮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相应正构烷烃的微生物氧化作用,剖面上部锈色泥炭藓的富集对正烷酮有一定程度的贡献;结合FT-MS资料,脂肪酸的微生物β-氧化和脱羧基作用是形成正烷酮的另一种有效路径,但不是主要的成因路径。  相似文献   

19.
遥感在若尔盖泥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供了一个遥感技术用于泥炭资源调查的实例。以若尔盖为研究区、通过对该区陆地卫星MSS资料最佳时相(10月成象)和最佳波段(MSS7)的选择,并通过对优选图象的光学处理、计算机处理、综合解译、光谱实测以及野外钻探验证,建立了泥炭沼泽区在MSS四个波段皆呈低反射率暗色调的信息识别标志,准确地圈定了泥炭沼泽区的分布范围;划分了泥炭沼泽类型;评价了泥炭资源赋存状况,共获得泥炭区总面积4058km~2,总储量50×10~8m~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用航天遥感资料进行大面积小比例尺的泥炭资源调查是一种先进方法,可提高工效20倍。  相似文献   

20.
乔玉楼 《贵州地质》1994,11(1):38-43
汇总贵州地区浅埋和裸露泥炭地层的14C年代数据;通过解析三个典型剖面的14C年代测定结果,探讨14C时间标尺的可信程度;认为贵州晚第四纪泥炭地层发育的时间特点是:黔西北高原自4万年以来,黔中高原自2万年以来一直有泥炭积累,其中以全新世中期发育的泥炭分布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