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岱峰 《地理教学》2013,(16):8-13,27
正汲取地理智慧,服务健康人生。地理教育要着眼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生命整体和谐发展为出发点,重建课堂,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坚持专业和精神的修炼,以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和不断深入的教学研究,丰富地理教育文化,实现教师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视角 ,通过对地理学发展新趋势、社会需求变化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分析 ,阐述了地理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结合中外地理教育在实现方式与过程、课程评价以及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提出了我国新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理念与目标、地理基础教育的结构设计以及实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视角,通过对地理学发展新趋势、社会需求变化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分析,阐述了地理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结合中外地理教育在实现方式与过程、课程评价以及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新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理念与目标、地理基础教育的结构设计以及实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现代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的普遍现象,西方许多研究证明这种特定人群集中居住的邻里会对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广州市鹭江村和逸景翠园社区为例进行对比研究,探究中国城市中不同邻里对居住在其中的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在此将邻里特征分为社会经济特征、家庭教育观念特征、同龄人交往特征、机构资源特征4 个方面,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上述4 个方面的邻里特征确实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影响,其中社会经济特征对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家庭教育观念特征影响青少年的教育表现与心理状态,同龄人交往特征则对青少年性格有重要影响,机构资源特征会影响青少年发展机会的获得。而邻里影响的作用机制可以用Jencks等的邻里机构资源模式和群体社会化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地理"说题"是一种教学教研活动,以试题为载体,通过对同学和老师或教研人员说命题立意和能力水平考查、说考点和考纲要求、说审题、说试题讲解过程、说错误答案剖析、说答题规律总结、说试题价值拓展,指导学生如何从地理视角出发,获取图文资料中的有效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或者现象进行合理描述和阐释,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进行地理"说题"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易桂芳 《地理教学》2010,(12):50-51,44
认知冲突指的是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对立。认知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而在于学生自己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认知冲突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它是促使学生知识建构的契机和动力。高中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能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建构和注意力集中,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是当前社会基础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新要求,基于此,将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以初中地理"东南亚"一节为例,优化设计课程,在保证地理教学为主导的前提下,辅以文史类文学、历史、音乐与自然类数学等教学资源,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认知的培养.创设文史自然兼备的学科融合情境,为教学实施得以采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黄爱萍 《地理教学》2013,(11):16-19
正一、基于生命教育的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开发的有利条件人的一生由许多生命活动组成,每一次生命活动都发自于生命成长中不同层次的需求。生命教育就是对生命活动的过程加以关怀。这种关怀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导上,还体现在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上。这种关怀能够促使人在"生命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医学地理和环境健康研究的主要领域与进展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通过对近年国内外医学地理和环境健康相关领域的文献检索分析发现,人口健康是当前国际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研究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全球大气组成改变(气候变化和臭氧层耗散)对健康的影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健康、全球环境变化与传染病、食物生产系统改变与健康和城市化与健康等;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领域进一步拓展,除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外,有关生态、灾害和场地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综合风险评估日益受到重视;③重视社会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交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收入、产品和服务分配不均造成的卫生不公平对健康的影响;④重视人口老龄化过程的时空差异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老龄人口的健康、医疗与养老需求及其可达性研究;⑤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等技术被广泛用于疾病和健康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等领域,并为疾病监测、卫生管理和卫生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国内在相关领域需求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我国近年的相关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医学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人口健康研究中正发挥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疫情的不断扩散给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旨在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发展地理核心素养,最终达到地理学科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倡导和建立了化学地理研究机构,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推动了环境质量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背景、环境容量和环境治理等理论和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长期进行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调查及其环境病因与防治的研究,为上述疾病的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的医学地理学研究体系。2000年以后,在持续开展西部地方病地理流行规律和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重金属等污染物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拓展了区域碳、氮、磷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研究,强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健康保护的技术研究。实现了从化学地理到环境地理、从医学地理到健康地理的转变。未来的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将以地理环境的化学属性为重点,以人口健康保护为核心,探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在整体上协调的机制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地理学界对国外中学地理教育的研究仍主要聚焦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等外交理念,中国地理学界也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推动中学地理教育领域的"南南合作".基于此,本文选取南非、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三个非洲南部国家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从课程内容而言,该区域依然以落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为主,信息地理并未成为主流教学内容;各国都针对其特殊的资源禀赋或发展议题开设相应的地理教学内容.最后,本文从内省视角指出:中国的中学地理教育需要增补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教学内容,以培养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促进学生树立全球共同利益观.  相似文献   

13.
2021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年会于2021年8月10日至13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成功举办,全球百余名地理教育研究者参与其中。此次会议由主题报告、分会场专题小组讨论会、研究海报展览和实地考察四个部分组成。主题报告和专题小组讨论等均围绕会议主题"建立联系:地理教育的合作与网络"展开,研究的热点议题聚焦地理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地理教师教育与培训和地理教育跨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武旭同  傅伯杰  王帅 《地理学报》2016,71(10):1849-1855
本文介绍了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的会议概况和主要议题,从会议论题中总结当前国际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态势。当前国际地理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有:未来地球研究,陆地表层过程作用的综合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与环境、健康问题,自然灾害形成过程与风险分析,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与决策制定,地理学与多元文化等。地理学的发展需要更加关注人地系统的综合研究、自然—社会系统的耦合研究及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突破。中国地理学应关注当前国际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实现系统的综合和耦合,引领地理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承熙  韦祎 《地理教学》2021,(19):26-29,35
国家认同是维系国家统一稳定,保持国家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地理教育是学生了解中国、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承担着对青少年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责任.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2019版四个版本的高中地理必修教科书进行分析发现:在认知层面,地理必修教科书通过正文举例、配图、案例素材、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按照"家-乡-国"的尺度层级,逐渐形成全面的理性认识;在情感层面,地理必修教科书通过国家发展成就、历史记忆、知名或英雄人物、政府积极作为、传统文化意象等要素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正向积极情感;在行为层面,地理必修教科书通过活动系统,让学生探讨国家发展问题,进而增强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感.在教师使用教科书层面,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符号与意象,培养学生基于理性的国家认同;充分挖掘活动的反思性和涉身性,塑造学生的"共同体感觉".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从地理学科视野出发,梳理出三个层次、七个方面的立德树人价值体系,据此剖析高中地理新教材"立德树人"的六大功能:增强家国情怀,共圆中国梦;提高海洋意识,维护国家权益;发展世界眼光,增强全球意识;学习社会准则,发展文化意识;培养人地观念,实践保护环境;养成积极态度,应用辩证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为中学地理教师使用地理新教材、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地理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地缘关系视角解析“一带一路”的行动路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全球治理工程,开辟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为地缘关系研究提供了大舞台。地理学是从时间、空间和自然—社会系统三个维度理解陆地表层过程的科学,对地缘关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从地理学视角研究地缘关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一带一路”是当前最具挑战的科学和政策命题,从地缘关系视角研究“一带一路”,需要加强四个方面的结合:① 在科学思维上,需要还原论与系统论思维相结合;② 在科学数据建设上,需要社会人文与自然环境数据相结合;③ 在科学问题选择上,需要社会过程、人文过程、政治过程和自然过程相结合;④ 在研究方法上,需要经验方法、实证方法、系统方法与大数据研究方法相结合。中国地理学者应兼顾政治地理学科建设、地缘关系的学科交叉研究和“一带一路”全球实践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地理学的特性与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学科通常都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学科问题、独特的学科特征以及独特的社会服务功能。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了地理学的属性,进而认识现代地理学的时代特征。①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向复杂的变化过程。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地理系统的复杂属性。②地理的要素、空间与时间相互融合构成了独特的学科问题体系,阐述了不同地理问题的本质区别,进而促进解决不同地理问题的技术与方法体系建设。③"还原论"与"整体论"并举的地理学哲学思维方兴未艾。地理学强调的综合研究在当今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新兴学科和新兴技术的支撑下,出现了地理要素和地理系统并行研究的新格局。本文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出发,总结了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探讨地理学驱动机制对地理规律的组合效应。理解地理学关键特征和时代价值,有助于探索地理学的社会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9.
刘正伟 《地理教学》2011,(16):28+37-38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的理念就是要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珍惜、尊重、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掌握生存规律;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石。本文在梳理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思考了新时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环境变化驱动下,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在传承中得到新的发展。自然地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过程综合与深化、陆地表层系统集成、陆海相互作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等方面。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需要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多要素多过程集成研究,发展并完善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政府决策。在发展过程中,亟待关注以下前沿领域与方向:①地貌学需要重点加强地貌学与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关系研究;②生物地理学有待深化属性地理学、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连接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地理空间分布与人类需求;③水文学需要开展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综合集成研究,发展生态水文学、社会水文学、水文形态学等新兴学科领域;④自然地理学有待全方位介入气候变化研究,在气候变化国际重大研究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支撑功能;⑤综合自然地理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⑥自然地理学需深化耦合自然与人文要素及过程研究,建立发展复杂系统模拟模型,分析和模拟变化环境下的自然、人文要素耦合机制和陆地表层系统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