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次雨转雪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0月23~26日,伊春地区出现一次大范围雨转雪天气,预报过程中我们对降水形态把握较好.分析此次过程,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结论:低涡前偏南气流强盛,降水形态主要为雨;冷空气主体进入后,转为冷涡天气的阵性降雪.降雨时整层大气都湿,转为降雪前700hPa附近存在干层.伊春本站的探空资料在预报工作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2020年1月常规天气图、地面降水、加密自动站和欧洲中心细网格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初山东一次雨转暴雪的天气过程.研究发现,这次过程前期主要是降雨阶段,后期是降雪阶段:降雨阶段,山东处于高空槽前,水汽主要来源于高空槽前的西南气流,上升运动弱,气流的不稳定层位于800 hPa以下;降雪阶段,山东内陆地区近地面层形成...  相似文献   

3.
受强冷空气和低空切变共同影响,2009年2月12日17时至13日08时,集安市出现了历史同期最强的冬季大到暴雨天气,其它市县出现了历史同期最强的雨转暴雪天气过程,本文以常规气象资料及数值预报资料为基础,从大尺度环流特征、影响天气系统、雨转暴雪的前期气温分析、温度场结构特征、各气压层大气温度结构特征,动力条件及高低空急流配置、水汽条件、卫星云图等方面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是产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呈-槽-脊经向环流形势下,500hPa北涡南槽、地面江淮气旋、850hPa切变线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地面江淮气旋东移加强北上对雨转暴雪天气的形成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2月12日最高气温上升到6~8℃,如此高温为通化地区降水积累了强大动力和能量来源,也是本次降水开始是雨原因。降水开始时我省的东南部受暖锋控制,降水以雨的性质为主,随着冷锋东移南下,我区自北到向南依次转为降雪。高低空急流的动力耦合作用、低空的西南急流水汽输送带从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带来异常充沛的水汽和强烈的辐合所产生的垂直上升运动是本次强降水的重要原因;低层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交汇使低层形成强锋区,为雨转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4.
王宇 《贵州气象》2009,33(5):19-21
利用常规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分析了贵州省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表明:此次贵州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在稳定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势力强弱是决定此次强降水落区的重要因素。昌都附近出现高压,对于中低层横切变南段的移动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锡林郭勒盟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各种物理量场,对2010年5月4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出现的最大范围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及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水汽条件,为大到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良好动力和水汽条件;高空冷槽、低层稳定切变、低空急流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产生了大范围上升运动,西南涡的维持为锡盟地区建立了充沛的水汽通道,动力抬升、充沛的水汽和长时间维持的低涡是这次降水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一次久旱转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各种实测和计算的气象资料,对陕西省商洛地区2000年6月1~3日出现历史罕见的久旱转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久旱转暴雨过程既与东亚大槽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北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增强等大形势有关,也与低空急流、切变线和不稳定层结的发展等有关,天气转变时各物理量场的变化特征也较明显。暴雨产生在低层高能舌、水汽辐合中心,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气流区内。  相似文献   

7.
应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针对2009年4月18日夜间至21日白天通辽地区出现的一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通过动力诊断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阐述了此次过程的环流成因,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风廓线及回波高度产品,揭示了这次过程天气系统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分别是由低层暖湿切变及短波槽不断分裂南下加强后,与地面倒槽配合形成的低涡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9.
2012年初春粤北一次少见高架雷暴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2年2月27日广东发生的一次罕见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出现在低层冷高压控制下地面冷锋后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高架雷暴"过程。与从地面发展的普通雷暴不同的是,强对流天气发生时,近地面层大气层结稳定,低空有逆温层存在,暖湿空气是从逆温层以上开始抬升的,强对流天气落区与850 hPa切变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中高层西风槽东移南压,850 hPa偏南急流的建立和显著增强,为此次高架雷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近地面层冷空气补充南下迫使低层暖湿空气抬升,配合高空槽前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以及广东上空有利的大气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是此次高架雷暴过程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典型雨转雪天气成因及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  陈勇明  毛则剑  周娟 《气象科技》2020,48(3):396-405
利用2008—2018年的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降雪加密观测资料,选出杭州地区10次典型的雨转雪天气过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动力、水汽以及热力因子等物理量场结构方面展开研究,最终得出杭州冬季典型雨转雪天气的预报模型:①大尺度环流配置需满足能为雨转雪天气的形成提供有利的水汽、动力抬升以及中低层上暖下冷的逆温或等温层结条件;②水汽和动力因子等物理量须满足产生纯雪的特定条件;③杭州温度层结须为T_(2m)≤1.5℃、T_(925)≤-4.0℃、T_(850)≤0℃、T_(700)≤-1.0℃和T_(500)≤-10.0℃。此外,进一步补充了杭州可能产生大雪甚至暴雪量级降雪的特定条件。最终选取2019年初的2次典型降水过程进行预报回报检验。  相似文献   

11.
应用micaps3天气图资料、卫星云图,对许昌市2011年2月25—28日和2014年2月16-18日两次雨转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对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热力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的共同点为前期主要是500hPa高空槽和700hPa切变线影响的稳定性降水,后期是850hPa回流冷空气不断补充堆积形成深厚的冷垫,低层偏东气流与中高层槽前的西南暖湿急流交汇形成回流降水形势。另外,高低空的有力配合,冷暖空气的交汇为两场降水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2)不同点为两次回流降水时段、持续时间、降水强度、降水落区不同。过程一水汽含量更高,辐合偏河南省北中部而且湿层更深厚,强度更强,水汽通量较过程二大一个量级,降水量较过程二也大一个量级。过程二辐合落区在河南省南部,且持续时间较短,系统配置较弱。(3)冷空气侵入时段、气温下降速度、降水时间、850hPa温度的临界值,都是是初春降水性质发生改变的关键点。其中850hPa温度低于-4℃作为雨转雪指标外,气温的下降速度可作为雨转雪的补充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云图和物理场,对2012年7月21—22日兴安盟地区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此次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贝加尔湖低涡底部小槽携带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在兴安盟地区形成交汇,在850h Pa切变触发下形成的,而高低层湿度的配置不同导致了前后两种不同性质的降水;在各个降水条件满足的前提下,云系的"列车效应"是产生暴雨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自动站、SWAN、风廓线等资料对2014年8月31日至9月1日渝东北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持续性的强降水产生于有利的环流形势下。华南地区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副高北侧高空低槽缓慢东移,与低空切变线形成了持续性的大尺度强迫作用,使得强降水长时间维持。②强西南暖湿气流与偏东冷流在渝东北地区交汇,锋生作用显著,暴雨期间锋区呈准静止状态,锋区对流层中低层显著的θse差动平流有利于锋区对流性不稳定增强。③风廓线雷达显示暴雨期间西南低空急流显著增强,1~3 km高度低空急流维持超过8 h,最大风速超过18 m〖DK〗·s-1,并存在显著的高空辐散、低空辐合。④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显著。TREC风场显示大巴山南麓维持西南气流,风向与山脉走向近乎垂直,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加大了山前降水,形成了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的大暴雨区。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吉林省东南山区两次雨转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和雷达垂直风廓线资料,对2012年11月5-6日、11-12日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两次雨转暴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是高空冷涡配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地面气旋东移发展,强降水性质分别为锢囚锋区降水和地面气旋的暖区降水。系统的动力抬升条件与长白山区地形抬升作用结合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加强,当天气系统从不同路径进入山区,强降水的位置不同。低层充足的水汽是大到暴雪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两次过程的水汽分别来自东南风带来的海上暖湿气流和槽前西南急流的水汽输送。雨转雪和纯雪持续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带来的冷空气降温,气温的降低可以促使雨转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2010年10月10日发生于宁夏南部山区的一次罕见大雨转大雪天气过程的预报失误原因,借助诊断分析和统计分析,分析了天气形势、影响系统、相关物理因子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能力,认为这次天气过程中,降水量级和降水性质的预报失误,是因为对本地秋季重大天气成因及规律认识不够,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把握不准,并且过度依赖数值...  相似文献   

16.
对2009年7月8—9日山东省威海市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形势场、物理量场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切变线是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为较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和低空切变线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悦 《黑龙江气象》1994,(3):55-55,12
对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预报此类天气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次江淮气旋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春岩  杨晓霞 《山东气象》2001,21(4):10-11,13
分析2001年1月6-7日山东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表明:暴雪天气过程是由江淮气旋和850hPa西南涡共同影响造成的。降水发生在对流稳定而对称不稳定大气中,江淮气旋及强降水区有向对称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低空急流是造成暴雪天气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对发生在桂林市北部山区的一次降雹天气的发生、发展和消散的形势、水汽、地形和季节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产生强对流天气需要充足的水汽、对暖湿空气足够的冲击力以及暖湿空气受到冲击后快速的上升通道。在桂北地区的春末夏初,冷暖空气常在这一带交绥,较为强大的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形成了对暖湿气流的冲击,500hPa槽深且位于云贵高原一带,700hPa和850hPa上有槽或切变相对应,850hPa西南低空急流明显,桂林北部的高山的地形作用加剧了暖湿气流的抬升。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3年6月26~28日广西全区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与弱冷空气在广西维持对峙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和云图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广西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造成本次的强降水是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被地面弱冷空气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