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物价局印发了《关于调整我区部分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标准的通知》。该收费标准规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城镇及工矿企业区的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等,均应按此规定标准进行收费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项目包括: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地震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区域及场区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断层活动性研究、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和震害预测等。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标准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根据中国地震局颁发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  相似文献   

2.
地震监测台网项目档案是对监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是后续日常运维、改扩建提升的重要资料依据。系统梳理了地震监测台网项目档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给出了可行性建议,创新性地提出了“参与式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项目实施,档案先行”专题档案培训班,以及“菜单式”档案服务模式等档案工作办法,这对提升地震监测台网项目档案工作有积极意义,为项目档案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确定重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基础性工作.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效益问题,特别是经济效益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本文提出了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效益进行评估的一种模型,并举例粗略地计算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是地震灾害预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演化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基本成形,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国务院先后取消了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许可和结果审定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出施行区域评估。在建立新制度过程中,面临着审批部门须承担委托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责任、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小区划及地震区划同质化、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质量监管困难、重大建设工程“应评未评”“评而未用”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历史变迁、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改革的展望,以期为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改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粤东地区的历史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以往在粤东地区开展的核电项目等重大工程场地的历史地震调查工作的总结,进一步探讨了历史地震调查研究方法的普适性.根据广泛的调查资料和收集到的历史资料,对该地区1067年、1600年、1641年和1895年等重要历史地震参数进行了复核评定.该结果不仅为相关地区开展核电等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数据,也为今后修订地震目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自2015年 “放管服” 改革以来,地震安全性评价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许可和结果审定等行政许可被取消,改为强制性评估,继而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国家层面的相关行政法规已于2017和2019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作为调整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法律关系的专门性地方性法规,颁布距今已有15年之久,出现与上位法冲突、法律空白及法律滞后性明显等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形。本文从地方性法规修订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修订的意义、修订应当把握的原则,并就明确地震安全性评价对象、部门职能职责权限、地震安全性评价范围、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制度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分析当前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在修法及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申红 《山西地震》2005,(Z1):42-42
地震科技档案以其独有的专业性、多样性、成套性和现实性为特征,它凝结着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具有极珍贵的保存和开发利用价值,对指导地震科学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震科学所表现出的探索性,地震观测项目的多样性,防震减灾涉及社会领域的广泛性,尤其以高科技为先导,地震科技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决定了做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震档案记载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历程,为地震科研、项目建设等提供重要的史料。为更好发挥地震档案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目前地震档案利用服务现状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地震档案利用服务价值的途径。在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发挥地震档案服务防震减灾事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豫西南两次历史地震的甄别与复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震调查是核电厂和大型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来,本文作者在参与完成河南核电项目选址阶段地震安全性评价任务的过程中,曾对豫西南地区的历史地震进行过调查。兹将其中两次较为重要的历史地震的甄别与复核结果介绍如下,希望对相关的研究工作和今后修编地震目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作者多年来编写和评审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体会,分别论述了设防地震的原则,以及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设防地震参数的要点及缘由,并列举了一些实例,以期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更加科学和有序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为了做好全国注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中国地震局组织编制了《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和《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现已经人事部组织审定通过,并予以印发公布。  相似文献   

12.
简要分析了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档案的特点,并提出从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加强档案业务指导、重视档案业务技能培训和做好档案验收工作6个方面,做好专项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3.
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2013年2月出台的《中国地震局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是明确地震部门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全过程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本文阐述了《办法》出台的背景、依据和主要内容,并分析了如何通过领会把握《办法》的重点内容更好地指导基本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地震档案工作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震局系统形成的各类档案,记录了防震减灾工作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的始末原委,记录了几代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是防震减灾事业历史进程的真实轨迹.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历来重视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要求重点项目形成的文件在归档前,按档案管理的要求,由文件形成单位进行整理组卷.  相似文献   

15.
档案建立与管理是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项目顺利实施和运维的重要保障。由于重大工程项目往往系统复杂,建设单位多,实施周期长,档案材料类型多,因而对如何有效开展档案建立与管理,值得认真研究。探讨了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科技档案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整理归档的内容与方法,叙述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及其科技档案的建立与管理,重点描述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设项目材料归档情况。最后依据该项目档案实际完成情况对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建立与管理的经验与不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地震成因类型的研究可以为未来地震趋势的估计、烈度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作为华南内陆的较大地震之一的常德63/4级地震成因探讨更具现实的意义.近年来,湖南和湖北及附近地区在进行重大工程(核电站,水火电站,大型水库,桥梁,速公路及高层建筑等)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及编制地震动区划图时都对常德63/4级地震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12起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行政执法案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结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法律、法规,对《地震行政执法案例选编》中提供的12起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行政执法案例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探讨了其一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黄河生  袁杰 《华南地震》2002,22(2):81-86
根据广东省目前在地震安全性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谈了学习“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体会,并对如何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b值和ν4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的两个重要参数,其取值是否合理将影响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本文采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重庆地区的b值和ν4进行计算,并对于这两个参数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取 b=1.19和ν4=2.48基本上是合理的,该结果对重庆地区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地震中长期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官幼雄 《华南地震》2019,39(1):71-75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论文利用安全性评价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广东省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以广东省历史上发生的中强地震目录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广东省的地质构造特点和断裂特点,划分潜在地震源、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建立了地震发生概率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地震带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内具有发生7.5、 6.5、 6.0、 5.5级级段地震的发震条件,其中沿海地区是广东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